揭秘:王皇后为什么主动帮助武则天重返后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落发为尼,进入感业寺,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可是,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他们难道就要永远这样守望爱情吗?如果不是,最终又是谁让他们结束守望,让武则天重返后宫的呢?

  上集我们讲到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进入感业寺为尼,但是以她的性格,必然不甘心伴着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事实上,早在唐太宗死前,她已经未雨绸缪,和李治建立了感情;在感业寺期间,她又和李治继续暗度陈仓;直到永徽元年(650年)忌日行香,二人相对潸然,不顾众人的目光,把感情公之于众了。但是,感情归感情,她要想借助这段感情使自己重返后宫,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因为这里涉及一个很大的伦理问题,无论如何,她很难抹杀自己作为太宗才人的身份。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手援助,非常顺畅地把问题解决了。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李治的皇后——王皇后。这就让人奇怪了,王皇后脑子进水了?把皇帝的“情人”引到自己身边来,这不是给自己身边放一颗炸弹吗?王皇后为什么会这么做,她让武则天重返宫廷的目的是什么呢?武则天重返后宫,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呢?

  说来可笑,王皇后引武则天入宫是为了争宠。她和谁争宠呢?王皇后和别人争宠又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看王皇后的处境就明白了。王皇后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族——太原王氏。我们说过,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为尊贵。哪“五姓”呢?崔、卢、李、郑、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别有两支最显贵,合起来就成为所谓“七望”,他们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七望在当时是贵族中的贵族,社会地位显赫,王皇后就出身在这样的一个贵族之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评价成功的标准,比如明清时期,成功的典型是中状元,招驸马。所谓中状元就是一个男子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所谓招驸马就是在婚姻上取得了成功,按咱们今天的说法,这叫做事业爱情双丰收。但在唐朝,说到成功,最典型的情节是中进士,娶五姓女。

  我们知道,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滥觞于隋代,结束于清末。唐朝是科举制刚刚起步的阶段,进士名额有限,很难考。当时有个说法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的科目。明经主要考人们对经典的记忆,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试卷上“乐”字空下,让考试者填写。我们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很多神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下大量经典,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如果到三十岁才考中,人们觉得你已经很老了。那进士考什么呢?进士考写文章,还有作诗什么的。写文章需要天分还需要社会阅历,所以你五十岁考中进士,别人觉得你是少年得志。这就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道理。在当时社会上,人们对进士的评价相当高,管他们叫“白衣公卿”,就是说你别看现在他还是一介布衣,可是日后必然能够平步青云。所以京城里考试时节,常有店家对进京赶考的书生格外照顾,好吃好喝,没钱也可以赊着,说不定赶明儿就中进士做高官了呢。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意味着在事业上成功,但是如果要真正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还要在婚姻上取得成功。这婚姻成功的标准就是娶五姓女,相当于咱们后来说的招驸马。唐朝你若是能娶到五姓人家的女儿,那比招驸马还荣耀呢。

  唐朝有个宰相叫薛元超,就是上一集说的薛婕妤的侄子。这薛元超官至中书令,就是宰相了,但是,晚年时他说,我这一辈子是富贵已极,没什么可追求的了,但是我有三件事特别遗憾,哪三件事呢?第一,没能由进士出身;第二,没能娶五姓女;第三,没能修国史。薛元超娶的妻子是谁啊?他娶的可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唐太宗李世民的侄女和静县主,娶了这么一个皇亲、金枝玉叶,他还觉得不满意,觉得比不上娶五姓女。这下大家可以看出来了,这五姓人家在当时社会那是何等荣耀的身份啊。

  因为门第高贵,所以全国上下谁都想和他们攀亲,连皇室也不例外。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就嫁给了王皇后的从祖父(就是祖父的兄弟)。从母系方面讲,王皇后的母亲出身于河东柳氏,也是一个大族。她的舅舅柳奭当时还担任中书令。王皇后除了出身高贵外,人也长得十分美貌。所以她的从祖母才把她介绍给唐太宗,选为晋王李治的妃子。李治做晋王是在十六岁之前,王皇后结婚时也应该不超过十六岁。唐太宗生前对她一直非常满意,临死的时候还说这是我的佳儿佳妇。

  直到李治当皇帝,唐朝王皇后的生活都还算是一帆风顺的。十四五岁,当晋王妃;后来随着晋王成为太子,又荣升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再升格成皇后。可以说是平坦之极、幸运之极。然而上天赐予她一个高贵的出身和美丽的容颜,却没有给她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李治的爱。她始终没有得到李治的心。结婚多年,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这成为她一生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皇帝为什么不喜欢她呢?我想,感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和出身、相貌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它和个人性格和魅力有关。按我们现在的话说,感情讲究的是缘分,唐高宗李治和王皇后没有缘分。另外,唐高宗李治的性格和王氏的性格不合。《旧唐书·王皇后传》里讲,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她总是非常矜持,端庄沉稳,不会去刻意讨好任何人。这是大家闺秀的性格和风范。可是,李治是一个多情敏感的人,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学青年。可以设想,他当了皇帝,处理了一天政事,回到后宫一看,皇后在那儿端着架子待着,拉着脸子,让人看上去就挺郁闷的,皇帝也需要温柔可人的梦之乡,人家工作压力多大啊。上班一天了,回后宫看见妻子,连个笑脸都没有,这让人多压抑啊。唐高宗不由自主地不喜欢这个皇后了。

  那么他喜欢谁呢?他这个时候特别宠爱萧淑妃。萧淑妃是李治当太子时娶进宫里的,当时封为萧良娣。良娣是太子妻妾的一个等级,相当于皇帝的妃子。萧良娣当年宠冠后宫,接连给李治生下了一儿二女,在李治所有妻妾之中她的生育数量是最多的。她的家族背景也很好,出身于南方贵族兰陵萧氏。这一家族在隋唐时期非常兴盛,隋炀帝萧皇后就出身于兰陵萧氏。萧淑妃出身很好,又长期得宠,因此和王皇后的矛盾由来已久。

  李治当皇帝后,因为册封王子的问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矛盾从一般版变成升级版了。李治当时有四个儿子,前三个都是后宫没有名号的宫人所生的,只有老四李素节是萧淑妃所生,当时已经五岁了。永徽初年,李素节被封为雍王。王皇后听到这个封号,气就不打一处来。这雍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啊,雍指长安,雍王的管辖范围就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按照惯例,雍王一般不会轻易地封给妃嫔生的儿子,要封给皇后生的儿子。我们都知道,皇后生的大儿子,那是嫡长子,要做太子,将来是要当皇帝的;如果皇后还有二儿子、三儿子乃至第N个儿子,那在这些儿子之中,就可以找一个封为雍王。现在王皇后自己没有儿子,而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王皇后从中嗅出了不一般的气息,她觉得皇帝抬高这个儿子的封爵,可能意味着也要进一步提升萧淑妃的地位。因此她心里非常不安,面对这种境况,她该怎么办呢?

  就在此时,宫中开始流传一个小道消息,说李治在外面和一个尼姑有染。皇帝去感业寺行香是国家行为,当时有很多人跟随,这些人都看到李治和武则天激情对泣的场面,唐朝人跟现在人一样,也热衷八卦,爱散布小道消息。再说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所以回来之后马上在宫里就传开了,而且越说越热闹。说咱们皇帝啊,跟先帝的才人看来是有私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描绘得绘声绘色。最后当然也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王皇后开始的时候勃然大怒,心想,皇帝太不像话了,在宫里头,他不爱大老婆爱小老婆,现在还到宫外面偷鸡摸狗,这是什么皇帝啊?可是转念之间,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嗯,这是个机会。如果把这个尼姑引进宫来,让她缠住李治,不就可以转移皇帝对萧淑妃的感情了吗?于是,她悄悄派人让武则天把头发留起来,告诉她兴许以后还有进宫的可能。武则天冰雪聪明啊,一听大喜过望,当然遵旨照办。

  也许大家会问,王皇后怎么这么傻呢?她不怕武则天进宫之后,变成第二个萧淑妃吗?我觉得王皇后这样做有两个理由。第一,病急乱投医。不是有一条成语叫做饮鸩止渴嘛,人要是渴极了,毒药都敢喝,因为那个时候渴是压倒一切的,是第一位的了。至于喝了毒酒之后会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那都顾不上了。对王皇后来说,萧淑妃当时的威胁最大,她要先解决燃眉之急。第二,迷伦理的约束力。王皇后出身世家大族,从小是被礼教熏陶着长大的,对道德伦理信条坚信不疑。她认为萧淑妃和她门第相当,又是正常纳入的妃子,存在取代她地位的可能。而武则天出身不高,又曾经侍奉先皇,那叫有历史污点,因此李治虽然可能一时被她迷惑,但是碍于礼法,不可能给她任何名分。退一步说,她即使得宠,对自己的威胁也不会有萧淑妃那么大。第三,人情的考虑。她如果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来,是把她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拯救出来,那就是再造之恩。按照人之常情,武则天应该对她感激涕零。不像萧淑妃,一开始就是她的死对头。基于这样三种理由,王皇后越想越觉得这招棋不错。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过去,武则天乌黑的头发已经过颈。永徽二年七月,李治为唐太宗服丧之期已满。一天,王皇后就非常从容地找到李治,说,皇上,我已经知道了您的秘密。您和先帝的才人既然那么情投意合,不如把她接回宫里。否则你们两个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饱尝相思之苦,干什么事都得偷偷摸摸的,这既不方便也不好看啊。流言飞语已经遍布宫中,皇帝的形象也会因之受损啊。李治本来早有此意,但是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招纳新欢肯定要经过她这道关。王皇后素来端庄严正,这样违背伦常的事情怎么好意思跟她提呢?李治一直在心里思量,但说不出口。现在王皇后主动提出接纳武则天,对于李治而言,真是喜出望外,说皇后你真是贤惠啊。两人本来各怀心事,结果却阴差阳错,一拍即合,武则天没费什么周折就重新回到后宫,这是她命运转机的第一步。

  这次进宫武则天是什么名分呢?没有名分。从最底层做起,当一个普通的宫人。此时的她,已经二十八岁了,是芳龄二十八,不是芳龄二八,已经是个大龄女青年了,距离初次进宫,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当年“见天子庸知非福”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但是她得到什么了?空空如也。甚至还不如当初了。当初好歹还是一个五品的才人,现在什么品级都没有了,得从最基层干起。真是红颜渐老,一事无成。面对命运的捉弄,便是武则天这样的巾帼英雄,也不免在无人的暗夜里发出一声叹息。那么,武则天这十几年是不是真的就白过了?从她一生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不能这样说。当初她进宫时,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青涩少女,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想要争宠都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现在经过十四年的生活历练,她已经成熟了。她知道皇帝的所思所想所好,对于后宫的人情世故,也已了然于心。生活已经给了她足够的经验,这个时候她再出招,就不会像当初驯狮子骢那么冒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