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月23日 朱元璋建立明朝

  1368年1月23日 (戊申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建立明朝

  在648年前的今天,1368年1月23日 (农历正月初四),朱元璋建立明朝。

  朱元璋(1328——1398),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农家庭,小时候曾在直觉寺作过和尚,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距今已664年)参加嚎州郭子兴部红巾军。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韩林儿在毫称帝时封他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官冯国胜、李善长等都为他出谋划策,勇猛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等都来投奔他。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废除了元朝的一些苛政,命请将屯田。后来又接受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自己的势力。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1368年正月,北伐军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1368年1月23日(距今648年)(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

朱元璋

  1576年1月23日 (乙亥年腊月廿三)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

  在440年前的今天,1576年1月23日 (农历腊月廿三),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

  天主教澳门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Macaonensis,葡萄牙文:Diocesano de Macau),是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于1576年1月23日(距今440年)下令在远东成立的教区。教区奉锡耶纳圣加大肋纳(St Catherine of Siena)及圣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is of Xavier)为主保圣人,格言为“科学与道德(拉丁语:Scientia et Virtus)。

  鉴于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时在亚洲很少教区,因此管辖范围广至包括大中华地区、日本、越南、东南亚沿海各岛屿(菲律宾除外)。由于其后此向外派遣传教人员,各地逐渐升格为准牧区或教区,因此现涵盖范围仅为澳门本土。

  现任主教黎鸿升为澳门第二位华人主教以及首位土

  生土长的华人主教。主教座堂为圣母圣诞堂,下分六个堂区和三个准堂区。有神父21人,教友人数18,122人。教区早期有四大修会,包括耶稣会、方济各会、奥斯定会、多明我会及一个女修会。现有男修会8个、女修会17个,其他团体3个。有会士81人 (有铎品者52人),修女206人。

澳门天主教成立

  天主教澳门教区在澳门的社会福利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老人院、孤儿院、青年中心、伤残中心、医疗所、寄宿、社区服务机构等三十二个组织单位,影响全澳一半以上的人口。澳门天主教学校更是澳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倒如圣若瑟教区中学,并设立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以促进天主教学校的教学。

  1783年1月23日 (壬寅年腊月廿一)《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诞辰

  在233年前的今天,1783年1月23日 (农历腊月廿一),《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诞辰。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1783年1月23日(距今233年),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勒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

  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的中心学校,来到巴黎,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从此,他跟随拿破仑的大军,参加了两种力量,两种制度在整个欧洲的大搏斗。直到1814年,拿破仑垮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被“扫地出门”,不得已离开巴黎,侨居意大利的米兰。

  他在米兰期间,读书、旅行、研究意大利的音乐和美术,与从事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的烧炭党人有所交往。181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音乐家传记问世,从此开始他的写作生涯。

  1821年,意大利的烧炭党人的起义遭到镇压,司汤达被当局视为危险分子,被迫离开米兰回巴黎。在巴黎,他一面写作,一面认真观察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对自己时代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终于写出了深刻反映七月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使他成为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红与黑

  1867年1月23日 (丙寅年腊月十八)捻军起义之灞桥之战

  在149年前的今天,1867年1月23日 (农历腊月十八),捻军起义之灞桥之战。

  1867年1月23日(清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捻军起义中,西捻军在陕西西安城东灞桥镇伏击清军的一次著名战斗。

  战争开始 高楼寨之战后,捻军继续流动作战,在山东、安徽、河南的广大地区不断打击清军。清政府命曾国藩部署镇压捻军。曾国藩先后实施“以静制动”、“聚兵防河”的作战方针,都归于破产。1866年12月7日(距今150年),清政府改任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节制湘淮各军,负责镇压捻军起义。捻军方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长时间不停顿地流动作战,使部队得不到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同时又得不到任何友军的支援,战略上的被动局面日益严重。捻军领袖赖文光等深感“独立难支,孤军难立”,试图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于是在1866年10月决定将捻军一分为二,由张宗禹、张禹爵、邱远才等率部分捻军西进陕甘,联络陕甘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之势,是为西捻军。由赖文光、任化邦、李允等率部分捻军留在中原地区,与敌周旋,是为东捻军。

  战争过程 西捻军约有3万余人。在张宗禹等的率领下,1866年10月由豫东经许州、洛阳、陕州(今三门峡市西)、阌乡(今灵宝西北),于11月9日进入陕西华阴县境。署理陕西巡抚刘蓉当时正率1.4万湘军在陕甘交界处堵击回民起义军,在得知捻军入陕后,感到形势严重,请求清政府速派援兵。

  但左宗棠(刚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借口筹备粮饷,停兵湖北,踌躇不前。清军援军难以很快入陕,为西捻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捻军进入华阴后,立即西进华州(今华县)、渭南。刘蓉不得不将所部东调,对付捻军。11月14日,提督刘厚基率兵3000人由渭南东进,在赤水镇与捻军遭遇,一触即溃,败退渭南。25日,知府唐炯指挥湘军各营,分兵三路再次发动进攻。捻军于华州敖水东面的树林里设伏,大败湘军,歼敌近千人。

捻军起义之灞桥之战

  初战获胜后,西捻军乘胜西进,于12月14日进抵西安东面的灞桥镇。然后折向东南,占领蓝田县的泄湖、蓝桥等地。为了调动西安清军,后又佯趋商州(今商县)、雒南(今洛南)。待清军东向追击,捻军又北走渭南,并虚造东攻潼关之势。当湘军北上堵截时,捻军又迅速西进,摆出攻打西安的架势,并在灞桥十里坡周围村庄设下伏兵,布好伏击圈,等待敌军到来。

  1867年1月23日,湘军追至临潼东北的新丰镇。捻军派出少数部队诱敌,与湘军且战且退,将湘军诱至十里坡。记名提督杨得胜、总兵萧德扬、提督刘厚基、道员黄鼎等部敌军相继进入伏击圈。捻军诱敌部队立即回马反击,伏军步队从两旁村堡杀出,马队从两翼包抄,将湘军团团包围,湘军阵势大乱。时值风雪弥漫,湘军士卒因连日奔走,疲惫不堪,冻饿交加,士气低落,无心作战,火药又被雨雪浇湿,不能点放。捻军则士气高昂,勇猛冲杀,与湘军展开白刃格斗。半日之内,连斩总兵萧德扬、提督杨得胜、萧集山、萧长清、布政使衔候补道萧德纲等湘军将领,歼灭敌军3000余人,收降数千人,取得了入陕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捻军起义之灞桥之战

  点评 此战,西捻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先是运用流动战术,主动出击,调动敌人,诱敌追击,使敌人疲惫不堪;然后是选择有利战场,预设埋伏,将敌诱至伏击圈,步骑协同,将敌包围;最后通过白刃格斗大获全胜。湘军方面则盲目追击,处处被动,被捻军牵着鼻子走,战斗力被拖垮,最后陷入重围,大败于十里坡,从而取得入陕以来的一次大胜仗。刘蓉也因此被革职回籍。

  1984年1月23日 (癸亥年腊月廿一)阿根廷、智利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在32年前的今天,1984年1月23日 (农历腊月廿一),阿根廷、智利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1984年1月23日,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外长在梵帝冈签署了《和平友好联合声明》,重申两国政府和平解决比格尔海峡三个岛屿领土争端的决心。

  比格尔海峡是南美洲南端邻近合恩角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水道,全长约120公里。阿、智两国长期以来争议的焦点是该海峡东南部的皮克顿、努埃瓦、伦诺克斯三个岛屿领土的归属问题。这三个岛屿的总面积只有345平方公里。阿、智两国长期为此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是,比格尔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具有丰富的海底资源。1855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贸易通航条约》时,只笼统承认双方脱离西班牙统治时各自的边界。

  1881年签订边界条约和1893年签订附加议定书时,也未提及领土主权问题。因此两国在该地区的边界纠纷不断发生。1902年,阿、智两国签订《仲裁总条约》,委托英国仲裁争端,但仍未能解决问题。1972年,两国政府同意将1881年阿、智边界协定提交国际仲裁法庭进行裁决。1977年5月2日,英国宣布:由5名国际法庭成员组成的仲裁小组决定,将比格尔海峡东南的三个岛屿判归智利。

  智利表示接受裁决,但阿根廷拒绝接受。此后,两国矛盾加剧,各自陈兵边界,几乎爆发战争。但是这种局势对两国都很不利,于是,1984年1月下旬,在罗马教皇的调解下,阿智两国外长在梵帝冈举行会谈,签署了《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阿根廷、智利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