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的水平错误估计,闹了不少的笑话出来。与大多数君主一样,从小受宫中大学士影响的乾隆,在闲暇的时候破爱舞文弄墨,兴起时便写两首诗词寄托情怀,日积月累下来,足足写了四万余首,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全唐诗中收录诗词的总和还要多,按他在世的时间来算,如果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写,那么平均一天也要写一首有余。

有的人认为量变就能导致质变,但是放在诗文上似乎不太合适,乾隆所做的诗词,大多仅仅能保持平仄押韵,基本上都是凭靠华丽的辞藻堆切起来的花架子,除了明显雕琢的痕迹之外,没什么情思寄托其中,因此后世众人也基本没有将其当成诗人对待的。但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诗词只要发表出来,便会被人争相吹捧,使得其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文豪,出宫游玩时也会四处留迹,自以为能够成为后世的经典,让后人也成为他的拥趸。

1.jpg

事实上,他不但写诗,有些时候他也会换换口味,写点剧本,不过同样因为水平一般,所以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当时恰逢十七世纪末,欧洲国家看中了我国的广阔市场,安排使臣来与他商议此事,希望能够建立贸易的来往。为了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他也对此事比较看重,心底里是赞同的,但因为有大国情怀,他不想就这么轻易答应使臣。早先清朝与沙俄发生战争得胜,此后两国之间便通过每年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交流,这种方式对于他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他现在想的是能够尽量与欧洲国家建立这种贸易关系。

当然,使臣不像是本国人,不需要对他言听计从,强硬的手段在这里起不了作用,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从心理上战胜使臣。于是,在使臣进宫的路上,他特意嘱咐随行之人阻止欧洲人与清朝百姓接触,以此来给这些人留下一个清朝人都很神秘强大的印象。为了能够将这点扩大化,他还专门在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接待了欧洲使臣,这些西方气息浓厚的建筑,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清朝乃是世界大国,国力强盛,无所不有。只可惜,欧洲使臣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这让乾隆感到有些失落。

大家都知道,拜见皇帝时,必须要行跪拜礼,就算是太子都不能例外,而欧洲使臣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没有尊严的礼仪,始终不愿意接受,这让乾隆煞费苦心,甚至不惜为此而编排了一出剧目。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是那种思想顽固之人,在与沙俄的贸易交流中,对方使者就不需要进行跪拜礼,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愿意俯首称臣,那么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欧洲使臣不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前来商议此事的,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

为了能够让对方臣服,乾隆决定动用艺术的力量,专门为他们编排了一部昆剧,为的就是能够让那些没有礼数的欧洲使臣受到熏陶,将他们彻底感化。

2.jpg

剧名为《四海升平》,讲的是各路神仙前来将为非作歹的海龟,其中还有一位皇帝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乾隆的化身,而那头海龟则是暗指欧洲使臣,此剧的潜台词就是接受大清的洗礼后,才能实现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

只可惜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欧洲使臣压根就没有看懂,只看到海陆动物轮番上场,还以为是在讲述一个海陆动物联姻的故事,所以没有能理解深一层次的意思,始终无法接受跪拜礼。如此,乾隆所想要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两国的贸易交流自然也就无法达成,这使得我国失去了一个能够接触世界的机会。对此,乾隆虽然心里失落,但表面上依旧表现强硬,称大清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跟别国通商,虽然听起来很有志气,却也为后来一系列屈辱事件的发生,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