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末年出现皇帝无子嗣的现象 是气数已尽?

  读史书读多了,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王朝的创业之君,都会拥有很多儿子;而每个王朝的末世之君,往往会出现没有子嗣的现象。

  举几个例子。

  西汉的开国皇帝高祖刘邦,有8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满清的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最不济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有4个儿子。

  放眼望去,真是一派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了王朝的末年时,就是另一派人丁凋零的惨象了。

  比如,西汉从汉成帝刘骜开始,就陷入了没儿子继承皇位的怪圈。之后的继位者汉哀帝、汉平帝,皆没有儿子。这才让外戚权臣王莽钻了空子,篡夺了汉室的江山。

  东汉末年,同样如此。《三国演义》上说,(东汉末年的大乱),“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其中,汉恒帝就没有儿子。

  到了明朝年末,情况更加严重。至崇祯皇帝为止,明朝一共十六帝,从第十帝正德皇帝开始,就出现了没儿子的现象。到第十五帝明熹宗朱由校,又出现了这种情况。

  清朝的情况也不乐观,从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开始,也开了“无子模式”。后继之君光绪皇帝、溥仪皇帝,都没有儿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到了王朝的末期,就会出现这种“皇帝无子”的现象呢?

  我们是一个拥有悠久玄学传统的民族。面对一个王朝的衰亡,史书上经常会出现四个字:气数已尽。真是如此吗?不知道。玄学的东西嘛,谁能说得清楚。

  但从逻辑的角度讲,末代皇帝的“无子”,确实加速了王朝的衰亡。

  为什么呢?

  你想啊,皇帝没儿子继位,就只能从血缘最近的亲人中去找替代者,找兄弟或者侄子,如果连亲兄弟和亲侄子也没有,那就只能找堂兄弟、堂侄子,以此类推……

  而古代中国是一个“正统”观念很浓厚的国家。皇帝的儿子继位,从皇族到大臣到子民,大家的情绪都是比较稳定的。可是,如果皇帝的侄子继位,甚至血缘更远的堂侄子继位,大家的心思就有点乱了。

  第一,皇族会人心浮动。比如,其他的侄子会想:凭什么是你,而不是我?

  第二,大臣会人心浮动。他们会想:辅佐完皇帝老子,再辅佐皇帝儿子,这是天经地义。可是辅佐你一个外人的话,也许我和你爹的关系还很不好呢。而且,越是边缘的继位者,越是需要倚重某个或者某几个大臣,这间接造成了大臣之间的派系和分裂,不利于增加凝聚力。

  第三,天下子民会人心浮动。他们会想:哇,老皇帝没儿子啊。现在的皇帝,呵呵,运气真好,他本来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别小看这点活心思,一旦遇到天下饥荒大乱,这些人就自己抢着当皇帝去了。

  总之,气数也好,规律也罢,反正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风水轮流转,明年皇帝到你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