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已经消失的古代风俗
2016-12-06 15:41:27

  10、放湖灯  

5pS+5rmW54Gv

  放湖灯

  中元节有放湖灯之习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当时是『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扬州画舫录》:『放荷花灯,中夜开船,张灯如元夕,谓之盂兰盆会。盖江南中元节,每多妇女买舟作盂兰放焰口,燃灯水面,以赌胜负。』《燕京岁时记》:『至中元日,例有盂兰盆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湖灯,即在小板上用彩纸做成荷花状,中点蜡烛,又称『水旱灯』。传说水上放灯是为亡魂引路;与上元在陆上张灯有别。

  9、女子踢球:汉代即有女子踢球运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文献通考》:“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明王誉昌《崇祯宫词》:“锦罽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婷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明代画家杜堇绘有“仕女蹴鞠图”,画中三位妇女在踢一白色大球。明钱福有《蹴鞠》诗:“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煞长安美少年。”

  8、猴戏  

54y05oiP

  猴戏

  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可知我国驯猴作戏的历史甚早。明朝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7、捶丸  

5o225Li4

  捶丸

  《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民俗中“捶丸”的记载:“用有柄木勺接球,相连不绝,方言谓之球棒。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也有皮球的记载) 其场地“掘地如碗,名窝儿。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盛球棒的器具,称为“提揽”,筐上有圆圈,用手提携。在宋代绘画有小儿《蕉阴捶丸图》;成人亦有捶丸活动,《续夷坚志》:〔京娘墓〕:“他日寒食,元老为友招,击丸于园西隙地。”最早系用小木棒击球,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尔夫球之祖源。而《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没有高尔夫球起源记载,只说最早1457年 (明代)苏格兰禁止高尔夫球。

  6、货郎  

货郎

  货郎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属小百货类;“又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河蟹、河虾、田鸡等物。”属水产品类;以及卖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贩,“并于小街后巷叫卖。”一般称货郎担,主要指卖小百货之货郎。

  5、驿站

  秦汉已有驿传制度。但至宋代才废除唐代以民为驿夫的制度,而代之以军卒传递。并实行急递铺。二十里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馆。《梦溪笔谈》:“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宋雍熙二年,允许私书附递。苏轼就有“乱山横翠嶂,落日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的诗句,可能苏轼托邮吏(驿卒)捎的就是私人信件。跑路送信的人称“急足”或“急脚”。如《夷坚甲志》:“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到元代,设有“站”,邮递的覆盖面加大,速度也更为提高。

  4、周啐  

5ZGo5ZWQ

  周啐

  《东京梦华录》:“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至来岁生日,谓之‘周’,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筹秤、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 ’。”《梦粱录》:“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

  3、打土堆

  《录异记》云:有商人区明(《搜神记》作欧阳明) 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湖君,要明过家,厚礼之。问何所须 有人教明:“但乞如愿 ”及问,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语明曰:“君领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愿,所须皆得。”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数年遂大富。后至正旦,如愿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愿 (以头钻) 走入粪中,渐没失所。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今北人,正月十五 (正旦) 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又以细绳系偶人,投粪扫中,云令如愿,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荆楚岁时记》云:元日“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南宋范成大《打灰堆词》云在元旦黎明前打灰堆:“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2、磨镜  

56Oo6ZWc

  磨镜

  《月令萃编》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环记》载:“先觅一古镜,锦囊盛之,独向神灶,勿令人见,双手捧镜,诵咒七遍,出听人言,以定吉凶。”唐王建《镜听词》云:“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嚓嚓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1、祭灶神

  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在晋代早已有之。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东京梦华录》:“都人至除夜,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后来祭灶移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习,故祭灶仅限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