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刘罗锅”身高1米9也不驼背,被清宫戏骗了这么久!
2018-01-03 13:25:52 刘墉 乾隆 纪昀 和珅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刘罗锅”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身言书判”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身高大约在1.90米以上,并不是一个矮小且驼背的糟老头子。当年,姜纬堂先生曾在《北京晚报》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也说明过类似的观点。

blob.png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公认的清朝政治家和书法家。山东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据史书记载,刘墉机敏绝伦、忠君爱民、正直不阿,算是一个清官了。不过,刘墉之官居高位,似乎是与此无关的。应该说,刘墉平步青云,关键之处,仍是他的家庭背景决定的。因为,按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其在官场之发达,显然是其家族、特别是其父亲影响力的结果。

  其实,刘家在满清入关之后,已有数代为官的记录。刘墉的高祖父刘通,是明末秀才,清军入关时已归顺大清。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在1652年参加清顺治年间的进士考试,一举考中,刘必显后任户部广西员外郎(清朝备选官员)。刘墉的祖父刘棨,则官至四川布政使,也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曾入选《国朝循吏传》一书。刘棨的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相当于主管江南地区学生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教育厅厅长。

  可以说,刘墉是在刘统勋的光环之下长大的。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进士。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记载:“刘石庵相国,文正公子,幼即工书。殿试卷前十本进呈,已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遂拔吴云岩鸿居榜首,相国终以书法名天下。”据说,他当时考了第一名,不知何故,被皇上改为了第二。也有一说,是因为他个子太高了,常年读书,背看上去有点儿驼,这大概就是民间传说“刘罗锅”的由来。不知真假。

blob.png

  刘墉一年后即授编修,再迁侍讲,仕途看好。然而,其父刘统勋却出了问题。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十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刘统勋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也受株连。不过,乾隆皇帝最终网开一面,没有过多为难刘统勋,刘墉也因此“宽释”,被放到外地为官。比如,广西乡试正考官、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都是地方官员而已。

  公元1773年,刘统勋病故,刘墉回家服丧,“丁忧”三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月,刘墉丧期满还京,他的仕途才予以改变。乾隆皇帝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确实可用,诏授刘墉为内阁学士,入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其间,刘墉既做京官,也在外地做过官,比如,江苏学政、吏部右侍郎、湖南巡抚等。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刘墉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刘墉亦查办了许多著名案件,比如“国泰案”等,他公正廉洁,既受皇上赏识,也受百姓爱戴。刘墉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刘墉成了京官,进入中央任职了。

  刘墉人生最大的辉煌,乃是在嘉庆朝查办和珅案。他同他的父亲刘统勋一样,成了皇帝的“枪杆子”,他们要处置的对象也是一样的,先朝重臣。

blob.png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刘墉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嘉庆皇帝据此处死了和珅,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众所周知,和珅之死,则在于嘉庆皇帝的不容,刘墉只不过是受命而行罢了。清宫戏中,刘墉与和珅较量的情节,似乎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因为,刘墉的官职和品位始终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刘墉也一直没有机会与和珅较量。道理很简单,和珅一直在北京上班,而刘墉则一直在外地工作。他们同为军机大臣相处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年时间,他们俩见面机会就很少的,何来“争斗”一说呢?

  相反,在和珅一案处理之中,刘墉甚至表现出宽容之心。其实,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早已调整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刚直方正不见了,滑稽模棱之风倒显现无遗。野史有说刘墉圆滑,比如,乾隆皇帝曾问刘墉:“朕属马的,你呢?”也属马的刘墉垂手说:“臣属驴。”乾隆惊奇:“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其圆滑由此可见一斑。

  嘉庆帝命刘墉处理和珅案时,各省督抚纷纷弹劾和珅,要求将其凌迟。不过,刘墉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毕竟是先朝大臣,请从次律,赐令自尽,保其全尸。同时,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即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刘墉是饱读史书之人,他自然明白,历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刘墉在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去世的当天,他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曾设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解脱之意。如此看来,刘墉也算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了。

blob.png

  刘墉去世后葬于原籍,即今山东高密市注沟镇逄戈庄村。不过,早年墓碑被毁。文革之中刘墓曾被挖开,却没发现金银珠宝,仅有玉片一块。可见,刘墉为官清廉,也是确实的。前些年,山东高密市政府在原墓地重修刘墉墓,并为其立黑色花岗岩墓碑。有人据此感叹,写下诗一首,很贴切,抄录如下:少听刘公廉,半百吊石庵,千秋埋铮骨,长抱残玉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