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造巨舰大炮,抗战期间才造出98门,至今影响中国

  在二战那个年代大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二战中希特勒斯大林都认同炮兵是战争之神,两个国家疯狂的制造各种巨炮。二战中各个参战国生产出数十万的各类大炮,而抗日战争时的中国作为二战主要参战国,全面抗战的8年时间里只生产了98门大炮,炮弹更是各军队中的宝贝疙瘩,发射一枚甚至都要师部同意才行。

  抗战时还在使用清朝生产的大炮,虎门要塞炮台上布防的还是甲午战争前10年李鸿章从德国采购的克虏伯大炮。而日军的舰船也领先了中国至少30年,就是凭借这些装备中国守军在1937年还打赢了一次虎门海战。

1514961379555634.jpeg

  晚清时候大力建设兵工厂,李鸿章还引进了许多军事技术。1884年在伦敦看到马克沁的重机枪30秒打出300发子弹,打到一棵大树,威力惊人,立刻买了一挺到金陵制造局仿制,抗战时中国军队才用上了重机枪。

  江南制造局1905年还开始生产自己的75MM山炮,而且从1896年到1911年生产37MM,53MM,57MM和75MM火炮988门。还在1890年成功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305毫米800磅后装大口径火炮。甚至到现在,继承于老江南制造局的江南造船厂依然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骨干。

  克虏伯大炮虽然击沉了日军战舰,但这也让当时人们唏嘘不已,清末民国的几十年里居然连大炮都不能国产。技术落后的差距是巨大的,抗战开始以后全国汽油匮乏,匪夷所思的要靠驼峰航线用飞机来运送燃油。

  国内本来是有石油资源的,但建设玉门油田时,进口的无缝钢管消耗殆尽,国内用钢板卷管代替,全部采用钎焊工艺,承受不了多大压力,原油生产只能采用直接分馏工艺生产汽油,根本供应不足。

1514961396671988.jpeg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造不出大炮一个原因就是原材料不行,清朝造大炮使用的还是高碳钢,但是慢慢发展就淘汰了开始使用合金钢,中国军阀混战没人能生产这种钢。就连全国最大的东北军军工厂也是从国外购买炮筒回来组装,这些炮一旦维护不当有零件损坏,就丧失作战能力。炼钢技术的缺失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我们,现今的特种钢中国还是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军队很多军师级部队重火力就是几门、十几门迫击炮。第29集团军也是一门山炮都没有,集团军只下属1个重迫击炮营,但是一门炮只有区区10发炮弹,下面的军和师也都没有炮兵,只是1个团有4门82毫米迫击炮。堂堂国军正规军1个集团军连一门日本步兵联队级别的步兵山炮都没有。

  中国军队火炮装备不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山野炮都是骡马牵引。一旦离开铁路线根本无法行军,中原大战时蒋军的20多门大炮在泥地里一天行军才几公里,骡马都被累死。一门75山炮+炮弹+附件,平均要10匹骡马才够,一个山炮营12门炮就需要100多匹骡马。

  这些骡马可不是吃草就行,要喂高粱大豆这些东西保证体力,基本上等于5-6个人的食量,要知道当时杂牌军士兵还是用竹桶子当军用水壶,竹扳子做背包,这么一弄那时的后勤可就跟不上了!

1514961411448396.jpeg

  博福斯75山炮1.5万美元,合4万多大洋一门。便宜一点的克虏伯75要1.2万美元。再加上牵引工具、瞄准观测仪器、训练经费和炮弹费用,就很贵了,火炮是一个体系武器。

  日军后来生产了专门为中国战场的94式山炮,轻量化设计专门以骡马做牵引运输,而在山区中国军队只能将大炮拆成大部件,最轻的也有几十公斤重,人拉肩扛,苦不堪言。所以就造成了武器配备不好的师需要8-12个师才可以勉强对抗日军1个师团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