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纷乱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秦始皇的功绩是不用多说的,今天我们来谈谈秦国统一六国的那些原因。

  人心不和

  自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赋税严重,各个诸侯国上层社会腐朽不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很形象形容了饱受战乱的民众。对于知识分子、士大夫、贵族们来说,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过富贵生活的,至于奴隶一样辛苦的民众,谁又在乎?可是对于民众来说,只要能好好活着,谁统治国家他们是不在乎的,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只要还有战争,就没有好日子过,这样的情况下,统一的渴望就会产生。

blob.png

  这里就要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民众对国家的概念是不深的,在各种思想侵蚀的情况下,忠君的思想也是很扯淡的,陈胜吴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是说明问题的,这就是说诸侯国们的战乱是不会得人心的,民众只是想要好好活着而已。这就有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了。

  地理

  首先从位置上看,秦国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相比于其他周朝诸侯国是一个偏远的荒芜的地方。它的东面是黄河的大弯道,黄河先自北向南,然后突然东流。河之南通往秦的几条通道被山脉所阻,只有很少几个战略要隘可以通行。在这些屏障后面,秦能在攻打其他国家之前聚集力量。贾谊首先注意到这个事实。他写道:“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

  农业和灌溉

  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灌溉系统,由于在公元前246年以后的几年中建造了郑国渠以及约在同时建造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极大的改善了秦国的农业。郑国渠的建造对关中平原的影响到现在也是不可小视的,直至今日,它仍源源不断地给在成都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司马迁充分地认识到了郑国渠的意义,他写道:“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可是主要强调这些建设来解释秦的胜利,那将是错误的。它们在秦统一之前不到25年才修成,而秦国朝帝国方向的发展至少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因此,这两项灌溉工程只是加快而不是决定秦的历史进程。

blob.png

  郑国渠

  军事武器

  由于秦国当时的国力还不足以承担其巨大的军事需要,所以秦国士兵有很多装备的都是很粗陋不堪的青铜兵器。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相对于它国的兵器,秦国的都要长,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同样的距离上,秦国的兵器已经刺到身上了,别的诸侯国的武器还差一截。据《考工记》载,矛一般长不过三寻,约合5.54米,而秦俑坑出土的秦矛竟达6.3米。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都在30厘米左右,战国时代为60--70厘米,而秦俑坑出土三把剑,最长的达91.3厘米。而箭镞则由双翼式变为三棱形。后期秦国的冶炼技术快速提升,铬合金的加入。让秦国的战力迅速提升。最终成为霸主。

blob.png

  彪悍尚武

  长期与周边国家游牧民族没有开化的野人‘夷狄’作战,让秦国积累的大量的作战经验和悍不畏死的彪悍民风,秦国统一六国前 施行军功制。你只有利战功才会得到提拔。杀多少人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死在战场上家人由国家抚养。所以秦国人打仗都是不要命的。在当时的秦国,秦人的身体素质和身高也是远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这就是遗传问题了,矮小的容易战死,留下来的都是身材高大的,生下来的孩子也就不会太瘦小。

  打破传统的准备

  出于同样的原因,秦相对地说能摆脱更纯粹的“华夏”国家文化传统的束缚,这使它更容易制定激进的革新措施。儒家的荀卿也许是在公元前264年前后访秦后,不得不承认“其百姓朴”,相当敬畏他们的官员;也承认官员认真地履行其职责,不偏袒,不结党。但说了这些话后,他为这个国家完全无儒而表示不安。他所指的儒,无疑是有儒家思想的文人,他认为这些人特别熟悉旧传统道德。他说,没有这些道德,很可能导致秦最后的毁灭。法家盛行的秦国在当时混乱的战国时代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至于在秦国统一之后仍然沿用严酷的法家思想,这就真的是一种错误了。

  人才不分国界

  正是由于秦文化上的落后,其必然的结果是它一发现人才就予以任用。秦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商鞅所定的荣誉爵位之一是客卿,它赐与取得高位的外来政治家(有记载的最早事例出现在公元前289年)。外来的显贵(不一定都有客卿的称号)包括商鞅本人、吕不韦李斯以及本文没有提到的其他许多官员。但是,秦国在人才上的缺陷只限于文官,至于武将,彪悍的秦人从不缺少优秀的武将,这也是后期秦将能有一统六国的很重要的原因。

blob.png

  统治者的长寿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秦幸运地连续被几个既能干又特别长寿的王所统治,从而给它提供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连续性只有两次被短命的统治者所打破,他们合起来的统治时间仅仅持续了八年。这个长寿的统治序列始于孝公,他统治了24年(公元前361—前338年),商鞅就是在他治下任职的;然后是惠文王,他统治了27年(公元前337—前311年);然后是4年的武王朝(公元前310—前307年),他因举鼎比赛致死而统治终结;然后是昭襄王,他统治了56年(公元前306—前251年),然后是孝文王(前250年)和庄襄王(公元前250—前247年)两朝4年的间竭期;最后是秦王政至后来成为始皇帝的37年统治(公元前246—前210年)。可是这个因素的重要性不应过分强调,因为长寿并不总意味着能干。例如,当周朝最后在公元前256年被灭亡时,灭周的秦统治者昭襄王在位已51年,但周统治者赧王本人在王位上已不少于59年(公元前314—前256年)。不过,至少在秦国这些长寿统治者来说,都一直在坚持变法强国,没有出现别的心思,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律法和行政

  法家的统治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就导致了秦国的规矩被执行的非常的好,这种规矩体现在方方面面,行政上没有很少有贪腐懈怠的情况出现。律法上实行连坐制度,谁没事犯个错就会殃及很多人,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做事都要小心的遵守规矩,当这些规矩深入人心的时候,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人,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说是把全国都绑在了战争的机器人上,行动效率当然是其他的诸侯国望尘莫及的。

  如此看来,当时的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只是这个战争机器在一定时间里没有问题的,可是只要是机器就会出问题的,尤其是很精密的机器,于是乎,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历程,可是却也在很短的时间里轰然倒下了,让人无限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