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却说窦太后许兄北征,又为弟筑宅,当有一位正直著名的大臣,再加谏阻。看官欲知他姓名,就是侍御史何敞,谏草中大略说是:
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嫚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怒含忿,舍而不诛。伏惟皇太后秉文母之操,文母,即周文王妃太姒。陛下履晏晏之姿,匈奴无逆节之罪,汉朝无可惭之耻,而盛春东作,兴动大役,元元怨恨,咸怀不悦!而猥复为卫尉笃奉车都尉景缮修馆第,弥街绝里,臣虽斗筲之人,窃自惊异。
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众军在道,朝廷忧劳,百姓愁苦,而乃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示无穷也!宜且罢工匠,专忧北边,恤民之困,保存元气。匪惟为宗庙至计,抑亦窦氏之福也!自知昧死,不敢不闻。
奏入不省。敞亦平陵人氏,与鲁恭同乡,两人谏草,并光史乘。还有尚书仆射朱晖,已经乞病告归,亦上疏力阻北征,仍不见从。晖字文季,籍贯已见前文,在三十一回中。幼年丧父,具有至性,年十三,适遭世乱,与外家奔入宛城,道遇贼党,劫掠妇女衣饰,众皆股栗,晖独舞刀向前道:“财物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为朱晖死日,愿与拚命!”贼见其身小志壮,倒也惊怜,哑然失笑道:“童子可收刀,我从汝!”说罢,呼啸自去。强盗也有善心。后来入朝为郎,乘便入太学肄业,进止有礼,名重儒林。新阳侯阴就,慕晖贤名,躬自往候,晖避匿不见。及东平王苍,辟为掾吏,晖知苍为贤王,方才应召。苍格外敬礼,待若上宾。同邑耆儒张堪,素有学行,尝在太学见晖,与为忘年交,且把臂与语道:“他日当以妻子托朱生!”晖因堪为先达,不敢遽对,别后不复相见。及堪殁后,晖闻堪妻子贫困,乃自往问候,给赡养资。晖少子颉怪问道:“大人未与堪为友,何故赈给?”晖答谕道:“堪虽不与我久交,但尝以知己相托,我不忍忘怀,所以有此一举呢!”晖又与同郡陈揖友善,揖早逝世,有遗腹子,尝由晖出资济,使得成人。及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长子骈为吏,晖却另荐他友,不使骈往。虞叹为义士,名誉益隆。嗣由临淮太守,入为尚书仆射,以谠直闻;告老后尚因事陈言,真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了!补述朱晖轶事,亦为通俗教育之一则。
且说车骑将军窦宪,奉了皇太后的宠命,与耿秉等同出朔方。至鸡鹿塞,度辽将军邓鸿,自阳塞来会,就是南单于屯屠何,亦由满夷谷出兵,来迎汉将。各军大集涿邪山,当由宪调动人马,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与南单于合兵万骑,进抵稽落山。适值北单于领众到来,两下交战,自午至暮,大败北虏。北单于抱头窜去,余众奔溃。窦宪得前驱捷报,亲率大军追击,诸部直至私渠北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收降北匈奴种落八十一部,约得二十余万人。史传虽有此语,恐亦未免夸张。宪与秉共登燕然山,出塞已三千余里,自谓声威远震,旷古无伦,遂令中护军班固,作文录石,表扬功德。固本擅长文辞,曾由兰台令史,迁官玄武司马,丁母丧去官。服阕后,正遇窦宪出征,招令同行,使为中护军,并兼参议。此时奉着宪命,遂得抒展长才,撰了一篇冠冕堂皇的铭词,冠以序文。文云:
维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氏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温禺尸逐,并匈奴诸王名号。然后四校横组,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于是域灭区单,返旗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水名。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冒顿读若墨特,系匈奴先世祖名,见《前汉演义》。焚老上之龙庭。冒顿子稽粥,号老上单于。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邱兮建隆碣,熙帝载兮振万世。”
文既撰就,当即镌刻石上,班师南归。但遣军司马梁飒等,带领千骑,并携金帛,再向北方进行。沿途宣扬国威,服从有赏,不服从加诛。北虏甫经荒乱,闻得此令,自然争相趋附,求给赏赐,先后招降万余人。进抵西海,北单于正在避匿,探得汉官前来行赏,也即出迎。飒宣传诏命,嘱令归化天朝,拜受恩赐,北单于稽首受命。飒因劝导北单于,教他修复呼韩邪故事,保国安民。呼韩邪事,见前文。北单于甚喜,即率众与飒俱还。至私渠海,才知汉兵已经入塞,乃只遣弟右温禹鞮王奉贡入侍,随飒诣阙。宪因北单于未肯亲来,竟将他侍弟遣还,不与修和。南单于屯屠何馈宪古鼎,鼎容五斗,旁有篆文云:“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仲山甫,周人。宪将鼎进呈太后。太后大喜,且因宪立有大功,即使中原将持节慰劳,拜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还想沽名,辞还封爵,太后未许,经宪再三固辞,乃暂罢侯封,但使为大将军。旧制大将军位置在三公下,独宪立功回朝,威震宫廷,朝臣多阿谀取容,奏请宪位次太傅,居三公上。窦太后自然乐从,颁诏如议。于是大开仓府,分赐将吏,查得从征诸军士,系是诸郡二千石子弟,悉令为太子舍人。越年七月,复由窦太后下诏道:
大将军宪,往岁出征,克灭北狄,朝加封赏,固让不受,舅氏旧典,并蒙爵土。其封宪冠军侯,邑二万户;笃为郾侯,景为汝阳侯,瓌为复阳侯,各六千户,以示楙赏。
其毋辞!
窦笃窦景窦瓌,并皆受封,惟宪仍让还,更率兵出镇凉州。征西将军耿秉,自班师回朝后,亦得封美阳侯,官拜光禄勋。另遣侍中邓迭行征西大将军事,佐宪赴镇。北单于以侍弟遣还,复使车谐储王等,款塞请朝,愿见大使。宪据实奏闻,即令中护军班固署中郎将,与司马梁飒,出迎北单于。偏南单于欲扫灭北庭,只恐北单于受汉保护,不得逞志,因发兵掩击北单于。北单于负创遁去,妻子被擒。班固等至私渠海,未得与北单于相见,折回凉州。南单于致书与宪,请即乘胜扫北。宪本来贪功,乐得依他计议,筹备兵马,至永元三年仲春,风和草长,复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往击北单于。星夜驰行,已出塞好几千里,未见北单于踪迹,再令侦骑四出探寻,方知北单于远驻金微山。山在漠北,去塞约五千多里,从前汉兵北征,从未到过此地。北单于挈领家属,至此匿踪,总道是个安乐窝,可以无恐,哪知汉将耿夔,执戈前驱,穷搜虏穴,竟趋至金微山下,围住虏庭,任尚等又随后继进,并力杀入。虏众不及措手,顿时乱窜,北单于慌忙逃避,已为流矢所伤,忍痛奔命,竟尔走死。所有名王以下五千余人,或被杀,或被拘,连单于母阏氏,也一古脑儿做了囚奴。老番妇,有何用处?耿夔等扫荡虏庭,乃收兵南归。窦宪拜本奏捷,叙夔首功,有诏封夔为栗邑侯。惟窦宪既平北匈奴,功勋无比,势倾朝野,用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迭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为羽翼,刺史守令,多出窦门,苞苴公行,毫无忌惮。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却还有一些刚骨,不肯从风尽靡,因联名举发二千石等因赂得官,共四十余人。窦太后不便回护,只好将他罢去。惟窦氏兄弟,引为大恨,不过因安隗两人,素负重望,未敢中伤。还想顾全名誉,未可厚非。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谄媚窦氏,得叨禄位,莅任后举动自由,却被尚书仆射乐恢,上书奏弹。窦瓌闻知,欲替二人说情,往候乐恢,恢竟拒绝不见,瓌怏怏回车。恢妻从旁劝谏道:“古人尝容身避害,何必多言取祸?”恢叹急道:“我在朝为官,怎忍素餐?非但王李二人,不宜轻纵,就是窦氏一家,我亦要直言纠弹呢!”说着,因复上疏抗谏道: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伏念先帝圣德未永,早弃万国,陛下富于春秋,纂成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经》曰:“天地乖迕,众物夭伤;君臣失序,万人受殃;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则四舅可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
看官试想,窦太后方宠任兄弟,怎肯为了乐恢一疏,便将他权位削去。恢待了数日,不见批答,乃再称病乞休。诏令太医视疾,恢遽称疾笃,另荐任城人郭均,成阳人高凤为代。偏又有诏令为骑都尉,恢复上疏辞谢道:
臣受国厚恩,无以报效。夫政在大夫,孔子所嫉;世卿持权,《春秋》所戒。圣人恳恻,不虚言也。近世外戚富贵,必有骄溢之败。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诸舅宠盛,权行四方,若不能自损,诛罚必加。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唯蒙留神!
这书呈将进去,竟邀批准,听还印绶,恢乃缴印归里。他本京兆长陵人,幼有孝行,父亲为县吏,身犯重罪,下狱待刑,恢年才十一,日至狱门,昼夜号泣,县令不禁垂怜,释亲出狱。及恢年渐长,笃志好学,成为名儒。京兆尹张恂,召恢为户曹史,秉公守法,请托不行。后任郡守,坐法被诛,故人莫敢往吊,恢独奔丧,致干吏议,终因义侠可风,从宽减免。后为功曹,同郡杨政,常当众毁恢,恢反举政子为孝廉。自是声容益著,为众所称。想是政子果可举孝廉,否则,亦未免矫情。朝臣亦交章荐举,征拜议郎,迁至尚书仆射。偏因直言遭谴,免官还乡。更可恨的是大将军窦宪,恨恢不休,又嘱托京兆尹严加管束,不使自由。京兆尹希承宪旨,越觉得狐假虎威,督饬吏属,时去监察。恢虽居住家中,仿佛与囹圄无二,不由的郁愤填胸,仰药自尽。门弟子俱往吊丧,缞绖送葬,不下数百人;就是乡闾百姓,无不衔哀。惟窦宪前杀郅寿,后杀乐恢,威焰逼人,炙手可热,还有何人不顾生死,再去老虎头上搔痒?窦氏得愈加骄横,兄弟四家,竞营台榭,穷极土木。窦笃且得加位特进,窦景迁官执金吾,窦瓌升授光禄勋,蟠踞内外,倾动京师。瓌少读经书,尚知敛范,笃与景并皆恣肆,景且尤甚。汉制执金吾属下,向有缇骑二百人,景尚嫌不足,加入家僮门役。游行都市,见列肆有珍宝玩物,辄强行夺取,不给价值。民间妇女,具有姿色,便勒令送入府中,作为妾媵;倘若不从,即将家属硬行扳诬,充作罪犯。甚至僮仆等亦贪财渔色,相率效尤,强取人物,霸占民妇,不可胜计。商廛民宅,往往关门闭户,如避寇仇。有司莫敢举奏,还是窦太后留心外事,稍有所闻,乃免去景官,使就朝请。景爵如旧,故仍得朝请。汉制春曰朝,秋曰请。出瓌为魏郡太守。但窦氏族中,尚有十余人得为显宦:城门校尉窦霸,乃是窦宪叔父,霸弟褒,为将作大匠,褒弟嘉为少府,此外为侍中及大夫郎。就是宪婿郭举,亦得为射声校尉,举父郭璜,并为长乐少府。即长乐宫之少府。互相连结,表里为奸。永元三年十月中,和帝出幸长安,宣召窦宪,至行宫相会。宪奉命后,自凉州入关,谒见车驾,尚书以下,统至十里外迎接,且拟向宪跪伏,齐称万岁。丑极。独尚书韩棱正色道:“古人有言:‘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窦大将军虽功勋赫耀,究竟是个人臣,如何得呼为万岁呢?”明明白白。大众闻言,倒也知惭,因即罢议。尚书左丞王龙,私向窦宪车从,奉献牛酒,被棱察出情弊,奏明和帝,罚为城旦。棱颍川人,素有胆略,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并称。宪得知消息,虽然怀恨,却也无可如何。待至谒见已毕,仍回凉州,和帝亦即还宫。越年由宪奏称北单于走死,弟右谷蠡王于除鞬自立为单于,率众数千,款塞投诚,应即赐给册封,特置中郎将领护,如南单于故事云云。忽欲灭虏,忽欲存虏,究属何为?有诏令公卿会议,太尉宋由等,以为可行,独袁安任隗谓北虏既灭,当令南单于返居北庭,并领降众,不必再立北单于,多增一虏。说本甚是,偏廷臣多逢迎权戚,互有异言。安恐宪议得行,又独出奏驳道: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武帝之立南单于者,欲为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洎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太尉宋由,光禄勋耿秉,皆以为失南单于心,决不可行,先帝从之。陛下奉承鸿业,大开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扬祖光,崇立弘勋者也,宜审其终,以成厥初。伏念南单于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余年,三帝积累,以遗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业。况屯首倡大谋,空尽北虏,辍而弗图,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计,违三世之规,失信于所养,建立于无功。由与秉本与旧议,而欲背弃先恩,夫言行君子之枢机,赏罚理国之纲纪,《论语》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行焉。”今若失信于一屯,则百蛮不敢复保誓矣!又乌桓鲜卑,新杀北单于,凡人之情,咸畏仇雠,今立其弟,则二虏怀怨,兵食可废,信不可去。且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值岁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今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言虽愚昧,实关至计,伏惟裁察!
这篇奏章,乃是司徒府掾周萦属稿。紫庐江人,学行俱优,安有所奏,多出萦手。窦氏门客徐齮,私下吓萦道:“窦氏已遣刺客图君,君奈何不思保身,尚为司徒尽言?”萦慨然道:“萦一江淮孤生,得备宰士,就使被害,也所甘心!已有言谨诫妻孥,若猝遇飞祸,不必殡殓,任令尸骸暴腐,冀得感悟朝廷,此外尚有何求呢?”这数语斥退徐齮,却也未尝招灾。越是拼死,越是不死。惟窦宪闻安奏驳,亦再三陈请,与安辩难,甚至引光武诛韩歆戴涉故事,为恫喝计。安终不少移。但窦氏有太后作主,终从宪议,竟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持册封于除鞬为北单于;并令任尚为中郎将,持节屯伊吾,监护北庭,如南单于旧例。惹得司徒安忧愤成疾,竟致不起。小子有诗叹道:
徒知扫虏已非谋,况复兴戎更启忧;
尽有危言终不用,老臣遗恨几时休?
欲知司徒安病殁情事,容待下回叙明。
窦宪请伐北匈奴,袁安以下,多半谏阻,而窦太后独违众议,假宪以权,竟立大功,似乎儒臣之守经,未及权戚之达变。不知章和之交,北匈奴已将衰灭,一南单于即足以制之,奚必劳大众,兴大役,然后有成?窦宪贪天之力,以为己功,勒铭燕然,虚张声势,何其诞也?且阳辞侯封,阴攫兵柄,兄弟姻戚,满布朝堂,害直臣,植私党,而窦景更纵使家奴,略人妇女,夺人财货。稔恶至此,未闻宪有言相诫,宪之为宪可知矣!至若除一北单于,更立一北单于,出尔反尔,说更不经。吾料窦宪当日,必有私取赂遗之举,特史家未之载耳。天道恶盈,几何而不倾覆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季札作为吴国宗室中的异数,三次拒绝继承王位的行为详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这句诘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的帝王身份常被戏谑为“错位人生”——他本该是金陵城内醉心详情
朝鲜王朝中宗李怿的元妃端敬皇后慎氏,是朝鲜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王后之一。她因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晋末期的晋怀帝司马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身处“八详情
公元557年2月15日,15岁的宇文觉在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于长安太极殿正式详情
公元前626年,楚国宫廷上演了一幕惨烈的弑父悲剧:62岁的楚成王熊恽被太子商详情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十五万精锐边详情
公元228年,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率十万精锐深入皖城,却陷入东吴陆逊的伏击圈,详情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徐荣仅是一个被夏侯惇数回合斩于马下的三流武将,其详情
东汉末年,凉州大地涌现出三位以“明”为字的名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合称“详情
1431年5月30日,法国卢昂的广场上,19岁的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火焰腾起详情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在人才选拔上曾陷入“重名轻实”的困局,而魏文帝曹丕与吏部尚详情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丁"作为人名多次出现于不同朝代,其身详情
突厥人的历史可追溯至5世纪中叶的阿尔泰山地区。这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初详情
在中国古代军事官制中,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作为高级武职的代表,其品秩高低与权力详情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御驾亲征"始终是帝王彰显权威、凝聚详情
在《水浒传》的江湖世界里,孙新并非如武松、鲁智深般以武力震慑群雄,也未如宋江详情
在中国西汉初期的政治版图中,楚王刘戊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他既是第三代楚王,又是详情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以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为特征,其详情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荀彧与崔琰联手设局,以生命为代价逼迫曹操立曹丕为太子详情
公元350年的邺城,积雪未消的寒风中,一道石破天惊的诏令撕裂了中原的阴霾。后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