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纪事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伊阙之战的历史影响:秦国彻底扫清了东进道路
伊阙之战的历史影响:秦国彻底扫清了东进道路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 [详细]

01月27日 17:45
伊阙之战经过:白起如何率军以少胜多战胜联军?
伊阙之战经过:白起如何率军以少胜多战胜联军?

两军对峙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秦国军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 [详细]

01月27日 17:42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 [详细]

01月27日 17:37
伊阙之战简介:白起率军大败韩魏联军24万人
伊阙之战简介:白起率军大败韩魏联军24万人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 [详细]

01月27日 17:31
末代皇帝溥仪对驱逐他出宫的冯玉祥一再表示感谢
末代皇帝溥仪对驱逐他出宫的冯玉祥一再表示感谢

1924年,中华民国出现了,实践民主共和的一次重要机遇,可惜稍纵即逝。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曹锟下野。冯玉祥的下一步动作,就是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民国日报》1924年11月... [详细]

01月27日 15:42
冯玉祥与宪兵连长交朋友:部下不顾安危舍身相救
冯玉祥与宪兵连长交朋友:部下不顾安危舍身相救

记得冯玉祥将军1936年元月六日就任军委会副委员长后,其办公厅设于南京中山东路头条巷24号(20世纪90年代拓宽龙蟠路时,此巷已不复存在)。当时,何应钦命宪兵司令谷维伦,派宪兵连长甘自励率宪兵“保... [详细]

01月27日 15:31
冯玉祥轶事:爱兵如子曾经为部下士兵剪脚趾甲
冯玉祥轶事:爱兵如子曾经为部下士兵剪脚趾甲

1923年,吴佩孚过五十大寿,许多人都给老吴送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而唯独冯玉祥却只送了他一坛子清水,并美其名曰“宫廷玉液”,纯天然、无污染的“圣水”。吴佩孚很无语,有人问:“冯将军,您这水是从哪里弄... [详细]

01月27日 13:40
冯玉祥如何筹措军费:权贵坐火车买票 用嘴放鞭炮
冯玉祥如何筹措军费:权贵坐火车买票 用嘴放鞭炮

一般人认为,像冯玉祥这样的行伍出身的大老粗,除了打仗之外,不会有什么经济头脑,实际上,他的经济头脑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理财师。冯玉祥接管了京绥(北平到绥远)铁路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军政要员免费乘车... [详细]

01月27日 13:29
冯玉祥招兵趣闻:突然大呼“立正”剔除老兵油子
冯玉祥招兵趣闻:突然大呼“立正”剔除老兵油子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消息传来,冯玉祥于大年初三(2月20日)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冯玉祥到了北京,先在西单横二条的京畿军政执法处住下,在此与李鸣钟不期而遇。李其时正在执法处当卫士,... [详细]

01月27日 13:21
冯玉祥北京招兵:进行术科教学 亲自编写军歌
冯玉祥北京招兵:进行术科教学 亲自编写军歌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消息传来,冯玉祥于大年初三(2月20日)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冯玉祥到了北京,先在西单横二条的京畿军政执法处住下,在此与李鸣钟不期而遇。李其时正在执法处当卫士,... [详细]

01月27日 11:07
明朝的王爷们怎么“创收”?多生孩子就能多领俸禄
明朝的王爷们怎么“创收”?多生孩子就能多领俸禄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朱佑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 [详细]

01月27日 07:21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 [详细]

01月26日 17:44
鄢陵之战的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战胜楚军的?
鄢陵之战的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战胜楚军的?

鄢陵相遇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进行了反战陈述。中军将栾书没有同意范文子的请求。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 [详细]

01月26日 17:38
鄢陵之战的背景:楚共公率军解救被围的郑国
鄢陵之战的背景:楚共公率军解救被围的郑国

公元前579年(周简王七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 [详细]

01月26日 17:28
鄢陵之战简介: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鄢陵之战简介: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 [详细]

01月26日 17:23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使得中国的雏形逐渐形成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使得中国的雏形逐渐形成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 [详细]

01月26日 17:13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华夏民族的核心就此形成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华夏民族的核心就此形成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详细]

01月26日 17:09
涿鹿之战的战斗经过:黄帝经过苦战最终战胜蚩尤
涿鹿之战的战斗经过:黄帝经过苦战最终战胜蚩尤

繁荣昌盛、有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在蚩尤率领下西向进入华夏集团分布地区,目标也可能是豫中,因为首当其冲的是居于豫东的炎帝,相传他都于陈(今河南淮阳)。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 [详细]

01月26日 17:05
涿鹿之战的背景:炎帝不敌蚩尤大军向黄帝求援
涿鹿之战的背景:炎帝不敌蚩尤大军向黄帝求援

阪泉之战以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关于涿鹿之战的记载较阪泉之战丰富得多,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 [详细]

01月26日 16:58
涿鹿之战简介: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大型战役
涿鹿之战简介: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大型战役

约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已十分兴盛。它们之间,或者因通婚而互相融合,或者因争夺生存地域而互相征战。慢慢地,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便吞并较弱的部落,一些大的部落集团就形成了。当... [详细]

01月26日 16:54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