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62年前的今天,1151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五),南宋名将韩世忠逝世。
韩世忠1089~1151年9月16日,字良臣,南宋朝名将,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崇宁四年(1105),西夏扰边,世忠所在部队抵银州(在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御边抵敌,韩世忠斩将夺关,夏军大败,经略上报其功,为童贯所疑,“止补一资”。后又立战功,方补进义副尉。继以功转进武副尉。宣和二年(1120),江南发生方腊起义,韩世忠以偏将随王渊出兵镇压,以伏兵击败起义军,王渊赞他:“真万人敌也。”他又乘势追击方腊至睦州清溪桐,俘获方腊,以功转承节郎。三年(1121),随刘延庆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复被金所掠失地。宋军被金兵一击即溃,唯世忠率五十余骑抵滹沱河,出敌不意,击败金兵。又随军击山东、河北小股地方武装起义,以功转武节郎。
宋钦宗即帝位(1126),升武节大夫,以平息山东淄、青乱兵,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奉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率部屯滹沱河。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被金兵所占。世忠率部赶往赵郡援守将王渊。金兵到来,攻势凶猛,粮尽援绝,部下劝世忠突围而走,他不许。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300人突袭敌营,致敌军自乱,互相攻杀,金兵主将竟被刺死,金兵尽退,以功迁嘉州防御使。康王赵构在济州(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金兵大至,约数万人马。时世忠部下仅千人,他单人独骑,突人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康王即皇帝位(1127),授世忠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韩世宗奏请迁都长安(今西安市),朝臣议论不从。御营建,以世忠任御营左军统制。建炎二年(1128)升为定国军承宣使,随高宗至扬州。金兵攻河南,翟进会合世忠夜袭悟室营,为敌所败,转汴州,与翟进有了矛盾。帝召世忠还,授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军于淮阳(今江苏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将粘罕败于沭阳(今江苏沭阳县)。三年,高宗移跸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世忠从海道赶往行在。平苗傅、刘正彦叛乱,高宗手书“忠勇”二字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金兀术将大举南犯,高宗召诸将议移跸于何地?张俊等劝高宗自鄂、岳往长沙,世忠反对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帝即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兀术分兵渡长江,宋军各路守将皆败,世忠亦退保江阴。兀术破临安(今杭州市),帝赴浙东,世忠至行在见帝,奏请于长江上伏兵截击北归的金兵,帝准奏。遂引兵至镇江,屯兵焦山寺,与金兵大战黄天荡48天,梁红玉击鼓阻金兵,使兀术军无法夺路北归。兀术向世忠求请,世忠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士,则以相全。”兀术无语。后兀术凿渠30里出江口,以小舟纵火而遁,宋军因无风,帆弱而船舰不能行,使金兵北逃过江。此次战役,世忠以8000兵大战10万金兵,著名于史册。高宗拜世宗检校少师,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宋、金停战期间,韩世忠先后平定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小股武装,被授太尉,赐带、笏,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
绍兴三年(1133)三月,进开府仪同三司,充淮南东、西路宣抚使,驻泗州(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淮水西岸)。次年,以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镇江。是年金兵与伪齐刘豫南侵,世忠遣将于大仪(今江苏仪征县)、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县)、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大败金兵。捷报入朝.帝赞世忠忠勇、臣沈与求说:“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于是朝廷擢升了世忠的部将董旼、解元等。
绍兴五年(l135),韩世忠晋为少保。六年,授武宁、安北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楚州(今江苏淮安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授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金废伪齐刘豫,世忠请出师北伐,丞相却主张和议,世忠几次上疏,力主举兵决战,终不为帝所纳。九年,授少师。十年,金军弃盟约南犯,世忠在淮阳大败金兵,晋级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十一年,复与金兵战于淮河岸。世忠驻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犯。秦桧收大将兵权,将世忠拜枢密使。宋金和议,韩世忠抗疏言秦桧误国,连疏乞解枢密职,又上表乞骸,于是被罢为礼泉观使、奉朝请,封福国公。自此,这位抗敌多年的名将杜门谢客,不言朝事。
十二年(1142),改为潭国公。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十七年,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八月(l151)卒,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追封蕲王。
韩世忠生性直爽,忠于朝廷和国事。岳飞陷冤狱,满朝文武官员无一人敢言,唯世忠仗义执言,为秦桧所恨于心。以反对和议,触怒于秦桧。他持军严整,能与士卒同甘苦,知人善任。部下将校多成长为勇将。解兵罢政后归家十余年,泊然自若。晚年喜释、老之学,自号“清凉居士”。
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这些赫赫战功,使得他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为副尉、承节郎、军统制、团练使、节度使,并历任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要职,进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建炎十三年,封咸安郡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当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回答时,他气愤地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担心,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后来,他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杜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他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1932年9月16日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在81年前的今天,1932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1932年9月16日,日军在辽宁平顶山凶残屠杀3000多中国同胞。
平顶山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南花园区西露天煤矿东部,距抚顺市约4公里,有居民400户、人口3000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民众纷纷自发地组织成立了各种抗日自卫军。本月15日夜,以梁聚夫为首的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约1200人途经平顶山攻打抚顺,在平顶山烧毁了日军的配给店,然后向东岗、老虎台、杨柏堡、东乡和古城子进发,途中又袭击了日军杨柏堡采炭所,处死了采炭所所长渡边宽一,打死了自卫团长平岛善作等七八个日本人,并放火烧毁了采炭所。
16日上午,日本宪兵抚顺分遣队队长小川一郎和守备队中队长川上精一率领大批日本兵进袭平顶山实施报复。日军首先控制了东、西两个大山头,包围了全镇,然后以照相为名,用刺刀将百姓和矿工逼赶到平顶山南面的洼地里。它的北面是铁丝障;西面为陡壁断崖;东面放着六个被红布蒙着的东西,大约午后1点多钟,突然,红布被揭开,露出了六挺机枪。一声令下,机枪疯狂地向人群扫射,顿时,鲜血四溅,血肉横飞,惨叫声、呼喊声连成一片。活着的人们拼命地往外冲,只有南面一个缺口,早有日军设防,冲出去的人幸存者甚少。一位妇女当刺刀刺进她的胸膛时,她身上带着刺刀坐了起来,双手攥住刺刀。刽子手一脚将她踢倒在地,拔出刺刀,她的十个手指头被割落在地。她瞪着愤怒的双眼,至死还紧紧盯住刽子手。平顶山3000多骨肉同胞倒在血泊里。同时,日本兵把平顶山居民的房子全部泼上汽油点着,整个平顶山被火吞没。
事后发掘出来的惨死于平顶山的部分同胞遗骨
机枪声停止后,整个屠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刚要撤走,没死的人都挣扎着往外跑。日本兵发现还有人没有死,马上跳下车,一个个端起刺刀,从北到南挨个地往人身上刺。刺到死人身上,只听到喀吃声,没有反应;刺到活人身上,发出各种凄厉的惨叫声。第二次屠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整个草坪被鲜血染红,成了一片血海。阵阵晚风卷着又咸又腥的鲜血味,夹杂着机枪射击后的硝烟味,扑鼻而过,令人感到分外凄凉。大屠杀历经三个小时,直至傍晚结束。昔日的平顶山,只剩下一座老君庙。
大屠杀后的第二天,日军雇佣朝鲜浪人到平顶山,用钩子将尸首垒到山崖下,浇上汽油焚烧,之后用炸药将山崖炸崩,以掩埋罪证灭迹;然后又在屠杀场四周拉上铁丝网,抓来劳工在此铺设铁道;接着,又以守备队的名义,命令抚顺县长夏宜在平顶山、粟家沟和千金堡的废墟上制作假房,拍成照片,以掩盖其屠杀罪证。同时,川上精一亲自到抚顺县署借款5万元贿买正在沈阳的国联调查团新闻记者,让他们保持缄默。事后,日军布告全县,不准收留平顶山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百姓,违者即是“通匪”,其全家将处死。
此次屠杀,平顶山3000余名无辜百姓横遭杀戮,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儿童,400多户人家几乎被杀绝,800多间民房被烧毁,整个平顶山只有二三十人死里逃生。
李舜臣
1597年9月16日鸣梁海战爆发,李舜臣以朝鲜水师残存的13艘战船大败日军
在416年前的今天,1597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六),鸣梁海战爆发,李舜臣以朝鲜水师残存的13艘战船大败日军。
1597年9月16日,鸣梁海战爆发,李舜臣以朝鲜水师残存的13艘战船大败日军。当日,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30余艘船只(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和2万陆军出发,欲趁涨潮时攻进鸣梁海峡,企图全歼朝鲜水师仅存的力量。李舜臣以诱敌战术将大批日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日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3艘战船击沉日船31艘,击伤92艘,日军阵亡高达8000人以上,来岛通总等多名将领战死,朝鲜仅阵亡34人。
在231年前的今天,1782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十),清朝道光帝旻宁出生。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距今已231年)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嘉庆即位,册喜塔拉氏为皇后。)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箱、2119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骄傲自大的道光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主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没有康复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
在133年前的今天,1880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二),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这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官办最早的机器毛纺织厂。1884年倒闭。
左宗棠作为晚清时期的湘军首领、洋务派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还是开创中国西部工业的先驱者。他所创建的兰州制造局是西北近代工业的摇篮,创建的兰州制呢局是中国第一个毛纺织企业。
清同治四年(1865年),西亚浩罕汗国阿古柏率军侵入我国新疆南部,同治六年(1867年),在南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此后,沙俄于同治十年(1871年)乘机派兵占领伊犁地区。当时,东南沿海防务十分紧张,朝中有人主张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左宗棠则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认为东南海防不可忽视,但收复新疆更是当务之急。这种意见,得到同治皇帝的赞许。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率军镇压西北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当时陕、甘两军的军火均依靠左宗棠部,左宗棠部的军火等项,也“皆由上海洋行采办而来,价值即甚昂贵。其他军装所用……从前均由鄂省制造,转运西安。”由于价值昂贵和运输不便,使左宗棠一到西安,就下决心筹建一个小型军工厂,西安机器局也就应运而生。为了使西安机器局能迅速投入生产,左宗棠从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调募了一批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人,又花了30余万两银子购买机器,用以制造洋枪、铜帽和开花子弹等军火。
随着战事进展,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行营进驻兰州,筹划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实现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的主张。因战争的重心移到甘肃,左宗棠就把西安机器局的设备全部拆迁,移到了兰州,设在兰州畅家巷,即今兰州体育馆西南一带,改名为兰州机器制造局。当时,建厂经费十分困难,左宗棠便委托上海侯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400万两白银,购置了机器设备。为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左宗棠一方面从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抽调来一批技术工人,一方面委派一名追随他多年的、颇懂机器的记名提督赖镇主持工厂事务,着手筹建,当年就建成投产。兰州制造局主要生产武器弹药。赖镇是兵器制造专家,他领导一些广东、浙江的工匠,还有外国的工匠,日夜不停地生产。产品有仿德国后膛螺丝大炮、仿意大利重炮、仿德国后膛七响枪。并且改进国内的劈山炮和广东制造的无壳抬枪。原来的劈山炮很笨重,要13个人施放,改进后只需要5个人就够了;抬枪原来是3个人放两支,改造后,成为一个人放一支。制造局还大量生产铜引、铜帽和大小开花子弹等。装子弹、炮弹的火药原来由国外进口,运费昂贵。光绪元年(1875年),又成立了兰州火药局,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火药。
枪炮装备进疆部队
光绪元年5月初,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开始全权实施收复新疆的主张。
当时,兰州制造局生产的优质枪炮弹药,其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准,这些枪炮弹药源源不断地供应进军新疆的部队,在扫平阿古柏政权,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中发挥了极大威力,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37年中,第一次使用国产武器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
左宗棠在调离陕甘后,与护督杨石泉说,“大炮开花子均系赖镇一手经理,攻克肃州,即得其助。用开花子至一千四百余枚。若非当时设局自制,必致匮乏,不能应手。见在新疆各城,次第速复,唯西四城所得贼遗大小炮位一百数十尊,余则空城一座。正须增添布置,伊犁收回旧炮既不合用,俄人枪炮岂肯留以赠我,将来亦费周章。弟见饬赖镇查明存炮若干,尚须添置若干尊,每尊约须炮子五六百颗,方勉敷急用,是此项制造不能停工也。尚希面谕该镇,仍前赶造火炮,储存待拨,开花子照炮预备为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兰州制造局迁到武都路南的小仓子。民国5年(1916年),迁至甘肃贡院,即现在的兰大二院处。甘肃督军张广建在门楼上题额“甘肃机器局”,继续生产枪支弹药。民国14年(1925年),国民军进驻甘肃后,甘肃机器局进入全盛时期。有职工上千人。能够仿造捷克式、汉阳造等枪支,也能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民国31年(1942年),迁于土门墩。厂址成为甘肃学院医院。民国35年(1946年)甘肃学院扩建为国立兰州大学。甘院医院改为兰大医院。解放后先后改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医附属二院门诊部。
左宗棠对西北工业的开发,是在因战争需要而开办的军火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并没有把军火工业仅仅局限在生产武器上面,而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把它发展成民用工业。他在新疆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深深感到,要巩固西北边防,就必须大力发展西北地方经济。于是便利用西北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在畅家巷前路、原后营基址上创建甘肃织呢总局。
第一家中外合作工厂
当时办厂的条件非常困难,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在上海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花了一年时间运到兰州。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从陕甘丁勇中选拔工厂学徒,为甘肃培养了第一批产业工人。在左宗棠看来,利用西北的特产羊毛,开发毛纺织工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业,他说:“今日之学徒,皆异时匠师之选……以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内地,甘人自享其利,而衣褐远被各省。”光绪六年(1880年)9月16日,织呢局开工。甘肃制呢总局的建成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毛纺厂,也是整个亚洲的两个织呢厂之一,比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我国第一家棉纺厂还要早几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作工厂,在近代中国乃至亚洲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织呢局每天生产10至14匹兰呢。左宗棠见织出的羊毛绒质薄而细,美观耐穿,并不比洋人的差,非常高兴。当年冬天他把甘肃制呢总局生产的毛纺织品带到北京,引起各方人士的兴趣和称赞,同时也引起了近代工业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的关注。英国派人到甘肃制呢总局考察,并把考察报告刊登在上海的《字林西报》上。兰州解放后,甘肃织呢局改为兰州第二毛纺厂。
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局的创办,使近代工业在一向闭塞落后的兰州地区闪现出一缕光华,打破了兰州封建经济的沉寂局面,使古老的兰州开始迈入了近代工业的殿堂,对兰州乃至整个西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肃南部的天险腊子口
1935年9月16日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
在78年前的今天,1935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九),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
1935年9月16日,陕甘支队抵达甘肃南部的天险关隘腊子口。国民党军鲁大昌部3个团据险阻击红军前进。当天,红军正面强攻,未能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17日,红军两个连翻越悬崖陡壁,穿插国民党军侧背,一举将守敌击溃。天险腊子口突破后,中央红军进入甘南开阔地带,北上陕甘地区的通道开辟出来了。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到达甘肃省岷山县以南的哈达铺。红军各部先后在哈达铺一带休整。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22日,毛泽东等在哈达铺期间,通过国民党的报纸了解到陕北红军的大致情况。是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布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并宣布陕甘支队下属3个纵队。第一纵队林彪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第二纵队彭雪枫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第三纵队叶剑英为司令员,邓发为政委。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
在78年前的今天,1935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九),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9月16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3400多人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陕甘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转战鄂豫陕甘4省、行程约万里的长征结束。
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师,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到达陕北铺平了道路。
9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西北工委、军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组建中共陕甘晋省委员会,由朱理治任省委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统一指挥这个地区的革命斗争。会议还决定,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延川永坪镇第一次会师
21日,中共陕甘晋省委发出指示,建立政治保卫系统,颁布赤色戒严令,实行肃反,逮捕了以刘志丹为首的大批红军干部。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在65年前的今天,1948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四),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经过10天激战胜利结束。此战,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9月9日,解放军一部自济宁向济南进军。9月10日,解放军一部自泰安地区向济南进军。17日,解放军一部攻占多处敌外围据点。18日,解放军一部歼国民党军整编八十四师一部,接近了商埠,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20日拂晓,解放军占领了商埠以西除齐鲁大学以外的全部阵地,直逼城下,23日,解放军向内城发起总攻。王耀武率部拼死抵抗,致使战况异常激烈,突击亦未成功。经调整部署,24日2时解放军再次发起突击,在拂晓以前,突破进入城内。王耀武化装潜逃被俘,被围之敌投降。
9月19日,在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的紧要关头,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十四师师长、济南西线指挥官吴化文率部起义。吴化文部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支杂牌军。中共十分注意对吴化文部进行争取。抗战胜利后,中共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负责争取吴化文的工作,井派人到吴部开展秘密工作。吴化文经过多次犹豫和动摇,最终决心起义。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19日上午,吴化文请求解放军接收防地。晚上,按解放军指定的路线开始撤退。至21日,济南西线的防地均移交给解放军。至此,吴化文率整编第八十四师一五一旅、一六一旅及第九十六独立旅等约2万余人起义。
突击队穿过突破口向济南市内发起冲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华夏文明的神话谱系中,炎帝与黄帝的并立不仅是两位部落首领的传说,更是中华文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宋朝以319年的国祚、18位帝王的更迭,勾勒出中国封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结局更似一首悲怆的挽歌,在历详情
公元220年的成都城内,一场关乎蜀汉政权存续的隐秘博弈悄然落幕。养子刘封在刘详情
在清世宗雍正帝的铁腕统治下,直隶总督李绂的生死存亡成为检验皇权与清流博弈的试详情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淳于琼以"乌巢酒徒"的形象定详情
在秦末汉初的烽烟中,一位出身沛县丰邑的布衣老者,以七十五载春秋见证了从泗水亭详情
在朝鲜王朝十二代君主更迭的权力漩涡中,文定王后尹氏以“继后”身份执掌中宫四十详情
樊哙,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与汉高祖刘邦有着深厚的交情。然而,详情
在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中,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详情
唐懿宗李漼(833-873)的统治,恰似一曲王朝衰亡的挽歌。作为唐朝第十八位详情
在唐代文学星空中,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始终笼罩着"梁园三剑客"详情
在唐代历史长河中,"永徽之治"犹如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既详情
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篇中,马周的《凌朝浮江旅思》如同一叶扁舟,载着寒微文人的孤详情
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深处,54岁的唐伯虎在寒风中写下绝笔"生在阳间有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苏味道或许并非最耀眼的那颗,但他以一首《正月十五夜》详情
在战国时期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秦宣太后芈八子与男宠魏丑夫的故事,犹如一面棱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凄美的爱情与反详情
闽越国作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古国,其疆域范围远超现代福建省行政区详情
浅井茶茶的人生轨迹与日本战国时代的血腥动荡深度交织。作为近江大名浅井长政与织详情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长河中,王守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详情
笈多王朝作为中世纪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在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