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选近代欧洲最惹不起的职业,那俄国沙皇这个工作,必然当之无愧。自打出了个彼得大帝,不论男的女的,都是百分百猛人,十分强硬凶狠。罗曼诺夫王朝“欧洲宪兵”的名号,如雷贯耳好多年。
倘要问这些猛人里,哪个最惹不起。恐怕彼得大帝也得老老实实靠边站。最让欧洲战栗的,当属十八世纪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1,霸道女大帝最怕啥
这个百分百德意志血统的俄国女沙皇,堪称当时全球最恐怖战争魔兽。六次发动对外战争,单一个波兰,就让她轮番虐了三回。土耳其也被悲催的撕咬了两次。外加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清一色的被她打包全占。临终的时候她还不过瘾,撕心裂肺的高呼:倘若能活二百岁,全欧洲都是我的。
如此霸道嗜血,自然威名远扬,不单英法奥列强都小心翼翼敬着。一些清史票友也凑热闹。说18世纪下半叶,全球唯一硬杠她却没挨撕的君主,唯有中国乾隆:她惹了乾隆几次,结果被乾隆在科布多强拆。连被她魔爪追杀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也硬让乾隆给捞了出来。如此遭重拳回击,女沙皇最终还是憋回一口气,转身默默认了。
当然要说这猛女怕乾隆,那就真是票友水平了。人家正在欧洲猛刨地盘,对清朝就是先摸个底。要她真是性情中人,拿出慈禧宣战全世界的豪放跟乾隆对锤,大清辛苦攒的十全武功,很可能给砸的粉碎,乾隆怕是最后也会面对晚清李鸿章出差前常纠结的烦恼:地怎么割?款怎么赔?
可要问这位近似天下无敌的女大帝,真就啥都没怕过?其实就在她登基的第十二年,也就是1774年。45岁的女沙皇,正深浸在前所未有的恐惧中,每日不是愁眉不展,就是暴跳如雷。往昔大臣们曾无比熟悉的干练稳重形象,近乎荡然无存。
因为在她治下的东南国土上,一场规模多达十万人的大暴动,正飓风一样在顿河草原蔓延。先前如奥伦堡这样的重镇都差点被困死,这时更高歌猛进,向着莫斯科进军。连好些贵族家里养的仆人们都十分兴奋,结伙组团搞破坏。
这事有多严重?比比就吓一跳:邻居清王朝近四亿人口,规模十五万人的白莲教起义,就足足折腾了九年,乾隆死的时候都没闹完。俄罗斯的人口,一战的时候才一点六亿,却一口气折腾出了十万人,而且这还是起步价,伏尔加河草原上,大批牧民矿工都乐红了眼,正准备箪食壶浆迎解放,再凑个十来万人毫无问题。这是铁腕女皇自登基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惹出这么大危机的人物,却并非什么达官显贵。却是一个三十二岁的哥萨克退伍军人。而最让恐惧中的女沙皇抓狂的是: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不但闹出了大阵仗,还沾自己便宜没够。竟然公开反复宣传:自己就是女沙皇的老公,也就是当年被她发动政变,传说中已经处决的彼得三世。
本着谣言重复千遍,就是铁板真理的觉悟。暴乱闹到哪里,这话就传到哪里,更有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编出各种爱恨情仇的段子,迅速被俄罗斯人民喜闻乐见。一直到近现代,还被改编成各类芭蕾话剧电影作品,艺术价值十分深远。
这个胆敢冒充史上最凶悍女沙皇老公,闹出这么大乱子的青年哥萨克,便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
2,女大帝的不幸婚姻
普加乔夫折腾得这件事,以俄罗斯正史的记录,当时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真是气的抓狂,照着前苏联时代一些相关影视剧的表现桥段,那更是竭嘶底里,摔碗砸盆,泼妇般气急败坏。
抛却意识形态导致的夸张说,她当时再过分的愤怒痛苦,作为女人也正常。这则谣言的流传,更令她想起那死鬼老公彼得三世。
说起这桩婚姻,既是意外撞上的大运,又是十八年流不尽的心酸泪。
叶卡捷琳娜大帝,本名索菲亚·奥古斯特,1729年出生于普鲁士斯德丁的一个公爵家庭。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她“索菲亚”。父亲安哈尔特公爵,也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爱将。这身世看上去很美,但放在普鲁士上流社会圈,也只是草根一枚。
生在这家庭的姑娘,要说能嫁进皇室,甚至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后来的沙皇彼得三世的妻子,那更是天方夜谭。
可如此低概率的事,偏发生在她身上:先是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没儿子,只好从嫁到德国的姐姐家过继一个,也就是荷尔施泰因王子彼得。却又是索菲亚近水楼台:本身就是彼得王子表妹,早逝的舅舅又和伊丽莎白女沙皇有过婚约。这八竿子打得着的实在亲戚,最后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亲自拍板推送,伊丽莎白女沙皇点头。1745年八月,十六岁的索菲亚顺利与彼得王子成婚,完成了这桩灰姑娘跳龙门的奇迹。
可索菲亚一路爬冰卧雪来到俄罗斯,却立刻掉进冰窟窿里:婆婆伊丽莎白女皇,性格十分刻薄,对她更是百般挑剔,一点小错就拿过来训。连语言不通等毛病,都拿来当错斥骂。
而比野蛮婆婆更恐怖的,却是极品老公:彼得王子素质极高,见面彬彬有礼,然后很有礼貌的偷偷对她讲:娶你不过是例行公事,我跟侍女早就勾搭上了,你心里有点数哈……
而最坑的事是,这老公结婚的头几年,竟从不和她同房。当然也有史料说,这小伙天生生理缺陷。可传说中的缺陷,也没碍着她在外找女人。更气人的是,这人还特别懒,身为皇位继承人,唯一爱干的事,就是摆木偶玩军事游戏,一玩就是昏天黑地。
婆婆野蛮,老公渣男。女人结婚最恶心的俩件事,索菲亚全碰上了。可令人惊讶的场景出现了:十六岁的索菲亚,表现得十分优容大气,多么难过到恶心的事,都能微笑从容接受。还格外关心孝顺,想尽办法研究婆婆的喜好,婆媳关系迅速升温。
对俄罗斯的感情,那更叫全心全意:踏上俄罗斯的第一天起,玩命苦练俄语。背俄语单词背到头晕。甚至因为用力过猛,竟感染上肺炎,高烧一下就是十几天。最严重的时候,连医生都无奈的交代:赶紧麻利请个牧师,准备后事吧。
就在这生死时刻,索菲亚却用尽全身力气,干出了一件令千里之外德国家族震惊不已的事:撵走了专门为她请来祷告的路德新教(她信路德教)牧师,坚决要求请东正教的牧师来。
在那年月的欧洲,这事真是大胆到逆天了。索菲亚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是路德教的坚定支持者。可她不管不顾,坚决改信俄罗斯东正教。这事啥性质?简单一比方: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和尚,喝酒吃肉娶公主。
从嫁到这个国家第一天起,到生命的弥留之际。她都在表达一个信念:从此以后,我不再是德国女人索菲亚。生我是俄罗斯的人,死我是俄罗斯的鬼。
这严重性质的事情一办,宫廷上下好多老贵族,竟都虔诚的为她祷告,求求上帝救救这个感动俄罗斯的好媳妇。奇迹也真发生了,一个月以后,被宣告没救的索菲亚,竟神奇的康复了。
索菲亚,这个时候该称呼她嫁人后的俄国名:叶卡捷琳娜。以她一心一意的付出,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连不爱她的丈夫,也被她多年如一日的体贴稍稍感动,结婚第九年,他们有了爱的结晶保罗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沙皇保罗一世。喜讯传来,婆婆伊丽莎白一世特别高兴,把小孩抱来亲自带,还给了叶卡捷琳娜一大笔钱,鼓励她再接再厉,做俄罗斯的贤妻良母。
只是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期待中的贤妻良母,是个怎样可怕的权力动物。
她出身小公爵家庭,母亲安哈尔特夫人一直打女儿的主意,想着借女儿的婚事改变家族命运。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常被母亲带着,出席各国王室活动。又天资聪明,善于观察,除了见识了王室的豪华场面与风云人物外,背后的蝇营狗苟,也无师自通体会了不少。所谓婚姻爱情,就是向上的天梯,正来自那时起的深刻认识。
而更深的影响是,她出人意料的发现,自己对于大人物的风光荣耀,有着难以想象的强烈热情。以后来她给大学问家伏尔泰的书信里的意思:开始热烈想象并憧憬权力,正起于此时。
正是为了权力,嫁到俄罗斯的狼窝,她毫不犹豫。野蛮婆婆和渣男丈夫,她默默忍受,甚至家族传承的信仰,也说扔就扔。为了梦寐以求的权力,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一切。她早早就有了这觉悟。
权力动物的另一个特质,就像老鹰要熬一样,要懂得磨练与经营。
而在这一条上,叶卡捷琳娜更十分早熟。嫁过来后长发展了好几个情夫。这事在贵族圈一向乱的欧洲,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但叶卡捷琳娜的这些花边,一直都是欧洲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做她情夫的,都绝不是一般人物。
仅看她早期发展的几位,不单有清一色高品质的颜值,本领更叫过硬:萨尔特科夫,名震欧洲的杰出军事家,近代炮兵阵地理论的发明者。切尔内绍夫,俄普战争中曾突袭柏林的传奇人物,后来的俄国元帅。奥尔洛夫,勇猛善战的近卫军名将。要做她的被中娇客,这是最起码的准入档次。
而她几年里发展的势力,连情夫带心腹,更叫一个群英荟萃。甚至还有杰出政治家,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被丈夫冷落的十多年,她成功编起一个严密的权利网。
由于这事干的太成功,以至于几个世纪里,好些艺术家都拿来当素材。与之有关的经典电影就有好多部。但同时期另一件成功的事,却很少被提及:学习。
除了找男人外,叶卡捷琳娜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找书看。自从结婚后,就给自己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八天是一个读书周期,必须按计划读完书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她过世。读书的业绩,更是相当丰硕。除了刻苦自修完了各类俄罗斯历史文化书籍外,启蒙运动时期的各类欧洲新兴文化思想,她更是疯狂吸纳。好比一个自修秘笈的高手,把各种精深武功融会贯通。
在辛苦修炼的过程里,也不是没有过危机:丈夫彼得虽不太在乎她找情夫的事,但对她的厌恶,却是与日俱增。尤其恶毒的是,当她生下女儿的时候,彼得竟公开宣传,这孩子根本不是自己的。好些年里,明枪暗箭曾连番的袭来。
而叶卡捷琳娜的应对,却是格外从容淡定。彼得这个丈夫,心智一直原地踏步。这个连睡觉都把玩具抱床上的男人,实在跟自己不是一个档次。结果不但每次危机都化解,还常有意外收获。丈夫彼得也有个情妇沃伦佐娃,俩人地下情多年,该女子也一直想上位。于是彼得变本加厉,对妻子的攻击变得加速度。但万没想到,沃伦佐娃的妹子,竟都被她发展成了心腹,几次关键时刻为她通风报信,化险为夷。
但随着婆婆身体越来越差,人生最大的危机,也正悄然笼罩:彼得一旦登基掌权,必然会废掉自己。随着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过世,丈夫彼得正式登基,叶卡捷琳娜的心,也变得高度紧张,密切做好了各种准备。
但很快,她就轻松了。如果说登基前的彼得王储,是个长不大的儿童。那么登基后的彼得三世,就进化成了超级儿童。他短短在位时期的所有政策,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不作不死。
首先是对叶卡捷琳娜,那真是变本加厉的恶毒。连欢迎叶卡捷琳娜的娘家人,普鲁士大使的国宴上,更公开羞辱她。闹的全欧洲都知道,新沙皇家里常打仗。但恶毒了半天,却只是嘴上嚷嚷,手里一直放空拳。
国家大事上,这男人更加一个渣:身为新沙皇,竟连俄语都吭哧不了几句。君臣交流都是障碍。而且沙皇龙袍穿在身,一颗心却依然是德国心。誓要把俄罗斯帝国的一切,都深深烙上德国印。
那么天雷滚滚的事来了:彼得三世每次出席公共活动时,都严重不尊重东正教的规矩。军队进行德国化改革,自己还拉了一支卫队,全是从德国招来的家乡兵,成天在宫廷里耀武扬威,见到俄国兵就得瑟。平日跟大臣交谈,常挂的口头语就俩句:俄罗斯太野蛮,你们要文明……
这些日常琐事,就足够拉仇恨。而他干的最拉仇恨的事,就是擅自把俄国占领普鲁士的大片土地,全数打包归还,且不要任何政治利益回报。这也就意味着,之前一二十年里,俄罗斯军人浴血奋战打下的成果,全都轻轻松松扔了。
摊上这么个极品沙皇,叶卡捷琳娜显然明白:要么是陪着拉足仇恨,陪绑一起被废。要么就机不可失,先把这货废了。至于夫妻情分?这一直都不是问题。
于是,1762年6月28日,以情夫奥尔洛夫牵头,率领近卫军发动政变,叶卡捷琳娜轻而易举就占领皇宫,将彼得三世活捉。这过程有多顺利?政变前彼得三世的一举一动,早有心腹报信,政变打响后,近卫军战士们簇拥着叶卡捷琳娜的专车,高呼她为“小母亲”,整个彼得堡欢声雷动。政变刚结束,英国大使后脚就到,宣布完全尊重沙皇俄国的内政与选择。各级贵族更鼎立支持。里里外外,她早安排稳妥。在罗曼诺夫王朝多次你死我活的政变中,这是最轻松顺利的一次。
被赶下台的彼得三世,对老婆冷漠了一辈子,临死终于想起了夫妻情分,哭求叶卡捷琳娜能看在十八年夫妻情分上,绕自己和情妇一命。这下更不作不死,双双被拉出去处决。
而对叶卡捷琳娜来说,处决老公很轻松,可解决老公留下的烂摊子,却就没那么轻松了。
3,惹出起义的开明专制
彼得三世在位只有半年,等着被老婆灭掉时,却已留下一个叫新沙皇抓狂的烂摊:军队的工资欠了半年,政府各部门竟然都欠债。外加经济疲软,物价暴涨,各地商人囤积居奇。法律却非常松弛。各行各业,都是一派衰败的节奏。
所以这位沙皇被赶下台时,从贵族到老百姓,都是一片欢呼。叶卡捷琳娜发布公告,说他登基加冕是“俄罗斯人民自己的选择”。虽说是粉饰,却也是当时真实现象。
叶卡捷琳娜却没有抓狂,她也知道丈夫先前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各种奇葩改革里,不是没有好事,比如建立国家银行,扶持工商业,就看上去很不错。可这货解散了秘密刑侦衙门,等于自废武功。没收修道院土地,更把全体贵族得罪光。所以里里外外,近乎白干。
叶卡捷琳娜却反其道,国家银行要建,工商业要扶,但这么大蛋糕,先要把这些大贵族喂饱。修道院的土地更要还。特别是值得称赞的是,彼得三世签署了《贵族自由宣言》,这是他难得干的一件让贵族们点赞的好事。贵族们既可以不用服役,也可以随意处置土地。对于这条,叶卡捷琳娜毫无犹豫,爽快认了。
而比彼得三世更爽快的是,她的经济政策更仗义:对工商业大力整顿,原先话语权极强的各类行会,基本武功尽废。贵族们不但可以经商,而且还有大特权:凡是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一律不许进口,凡是国内不能生产的一律免税进口。这条特受权贵们欢迎:登基后没几年,国家的贸易收入,就是她婆婆在位时的六倍。大贵族们更赚得盆满钵满,集体拥戴这个有好处想大家的女皇。
但也正是这条,令底层农奴们的愤怒,几乎要爆棚。
俄罗斯和欧洲列强一大不一样处,就是他的生产者,并非西欧那样的自由无产阶级,相反多是农奴。国家工商业越发展,这些贵族们控制的矿厂和手工工场,开工也就越忙碌,农奴们加班加点,在皮鞭下玩命劳动,干的是辛苦活,吃的是牛马料。说起来都是笔笔血泪。
底层农民的怨恨,更是与之剧增。叶卡捷琳娜的垄断商业,对农业就是剥夺。国家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原材料,转手就卖高价,甚至还经常无偿征用。国家赚的越多,农民损失的越多。
而且拜《贵族自由宣言》所赐,俄罗斯也遇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常见老问题:土地兼并。由于贵族可以自由处置土地,土地买卖就热闹起来,兼并更成了流行。外加工场用工太多,劳动力缺口大,于是双管齐下,一边是大量土地被兼并,一边是大批农民沦为农奴,各种悲惨血泪,在民间每天都上演。最严重的东南草原,几乎要成火药桶了。
火药桶要炸,就差一颗火星。但这颗火星,却是叶卡捷琳娜自己送来的。
兜里有点钱后,叶卡捷琳娜就连忙发动战争,实现自己期待已久的扩张计划。先狠揍土耳其,1768年起双方宣战,打的天昏黑地。除了有很多经典战役外,也有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青年哥萨克军官,刚立功提拔成少尉,就因病被迫退伍,遣返回顿河家乡了。
这个军官,就是后来惹出大乱的普加乔夫。
回到家乡的普加乔夫,拜当时叶卡捷琳娜的改革所赐,基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去当一个流浪的哥萨克。期间游历四方,见识了贵族们加剧盘剥,和农民们的悲惨命运。外表强大的俄罗斯,其实就像一个失重的大楼,眼看贫富差距分化到极致,就差狠推一把。
于是聪明的普加乔夫,就抓住这个机会,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他尤其抓住了底层民众对彼得三世的怀念心理:彼得三世虽然作死,却有一条好事,没收修道院土地分给农民,这个美好的蛋糕,此时也叫老百姓无比向往。结果普加乔夫摇身一变,冒充成了彼得三世,现身说法宣传:老乡们,跟我干,传说是真的。
这颗火星一点燃,立刻爆出了大动静: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带领八十人攻打雅伊克城堡,结果队伍滚雪球似的扩大,各路农奴纷纷响应,一口气发展到三万多人,包围了重镇奥伦堡。
而且更让叶卡捷琳娜震惊的是,这群人不但口号响亮,阵容庞大,打仗的技术含量也高。普加乔夫不是民间土匪,那是实实在在在俄土战争中见识过大阵仗的。叶卡捷琳娜连派了两路人马救奥伦堡。结果陆续跳进普加乔夫的坑里,最惨的一路本尔舍夫,不但全军覆没,人还给抓了俘虏。
后来叶卡捷琳娜发了狠,调来了最精锐的部队,总算在奥伦堡城下击败了普加乔夫。谁知大祸到现在才算刚开始。吃了大亏的普加乔夫化整为零,分成四路活动,1774年先攻克了喀山城,然后又转移进入顿河草原,这样的桥段,跟明末农民起义时候的李自成十分相似:打不过就跑,人死了再拉,只要有一条命在,不管被官兵打死多少人,很快就能再拉起队伍。
这次普加乔夫的势头,更像草原上猎猎的野草,一阵风卷过,便齐刷刷疯长,所过之处从农奴到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响应。甚至起义没波及的地区,一些底层民众也拉起队伍,时刻准备接应。连莫斯科都深感威胁,为此一度戒严。
被气的抓狂的叶卡捷琳娜,不得已动用了王牌:在土耳其战争中所向披靡的苏沃洛夫的部队。
前线的俄土战争也顾不得打了,先暂时达成停战条款,全力灭了普加乔夫再说。从这条说,她比明末的崇祯皇帝,实在有觉悟的多。
而苏沃洛夫也确实争气,这位被后来拿破仑奉为老师的军事家,《制胜的科学》的作者,这次火速回援,在萨尔尼科夫捕捉到了普加乔夫主力。一场惨烈激战中,苏沃洛夫充分发挥歼灭有生力量的特长,把普加乔夫打的只剩下五十人。九月四日,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终于被俄军活捉,押到彼得堡受审。
对这个敢冒充自己老公造反的农民起义领袖,叶卡捷琳娜的处置,是十分凶残的:先送上断头台斩首,再肢解焚尸。用尽一切手段来解恨。
但善后的工作,却还是体现了她的政治素质:除了继续强化农奴制,把八十万农民变农奴外,也在爆发起义的地方,实行严格的军管。后来又颁布了《御赐城市特权诏书》,提高普通城市市民的地位:踩住农奴,拉住贵族,笼住城市人。俄罗斯的国内,也就真稳固了。
而她影响最深远的,却是“开明专制”模式。除了各种资本主义发展政策外,更提出了各种开明思想,和同时期启蒙运动的各位领导人,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也正是在她的资助下出版。
这样的慷慨大方,也令她获得了好多欧洲学者点赞,不但许多学者兴致盎然,组团去俄罗斯参观拜见,俄罗斯的公共形象,也从此大好,欧洲同期出现了好多赞扬俄罗斯改革的文章与书籍。连她凶残侵略土耳其,瓜分波兰,都被那群欧洲“进步人士”包装成了正义战争。以伏尔泰的话说,她就是“欧洲的恩人”。
可惜就是这位“欧洲的恩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肆咒骂革命,更筹划武装干涉。当时的伏尔泰,已经过世九年了,倘泉下有知,是否会体会到“打脸”的滋味。
附俄罗斯历代沙皇居住的皇宫照片:大克里姆林宫。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克里姆林宫是1812年遭受火灾后又在原地重新修建的(1838~184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蒙恬,这位秦朝名将的传奇人生,因家族成员的记载模糊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子详情
在隋唐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宇文家族作为隋朝的显赫世家,经历了从辉煌到覆灭的巨大详情
在法国历史上,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是一位极具详情
在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大周后,以其出众的才情详情
西汉初年,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相争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两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承载着无数传奇故事与人物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以“智近乎妖”的谋略成为智慧的化身,而蜀汉阵营中还有一位详情
东汉末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把持朝政,其专权乱政之举成为王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神话谱系中,炎帝与黄帝的并立不仅是两位部落首领的传说,更是中华文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宋朝以319年的国祚、18位帝王的更迭,勾勒出中国封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结局更似一首悲怆的挽歌,在历详情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风云中,吴越国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与文化繁荣成为一方净土。而在详情
在清初的历史进程中,剃发易服政策成为汉族百姓与满洲统治者之间最尖锐的矛盾焦点详情
在公元9世纪的中国,一场持续25年的农民起义如惊雷般撕裂了唐王朝的统治根基。详情
在探讨微型国家的独特性时,摩洛希亚共和国与梵蒂冈城国常被置于聚光灯下。这两个详情
在清代官僚体系中,岳钟琪的仕途轨迹堪称一部浓缩的武官升迁史。作为岳飞二十一世详情
战国时期的赵国,在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胜的权力交织中,上演了一出关乎国运的叔侄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贾赦与邢夫人的家族脉络始终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原详情
飞鸟时代(592年-710年)是日本历史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的过渡时期详情
1877年9月24日,鹿儿岛城山之巅,西乡隆盛以武士之礼自裁,其血浸透象征明详情
南宋词坛群星璀璨,吴文英以独树一帜的"密丽"风格开辟出迥详情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9日)作为西汉第十位皇帝,其人生轨迹贯穿了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