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叟的永恒安息地: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的文学圣殿
2025-08-06 16:42:52

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一座名为“诗人之角”的圣地静静伫立。这里不仅是英国王室加冕与婚礼的见证地,更是文学巨匠们的灵魂归宿。而第一位在此长眠的诗人,正是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杰弗雷·乔叟。他的安息之所,不仅承载着个人命运的跌宕,更成为英国文学史的永恒坐标。

一、乔叟的生平与文学地位

杰弗雷·乔叟(约1343—1400)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酒商家庭,早年接受宫廷教育,精通法语、意大利语,并多次游历欧洲大陆。他的创作生涯横跨中世纪晚期,以《坎特伯雷故事集》奠定其文学地位。这部作品以30位朝圣者的故事串联,展现了14世纪英国社会的众生相,其语言融合伦敦方言与法语元素,为现代英语文学奠定了基础。乔叟因此被后世尊为“英国诗歌之父”,其创作风格与人文关怀深刻影响了莎士比亚、斯宾塞等文学巨匠。

二、安息之地的历史变迁

乔叟于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最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南翼。据记载,他的遗体由东向侧门抬入教堂,这一细节在16世纪学者约翰·斯托的笔记中得以保留。然而,乔叟的墓地最初并未获得特殊标识,直到70余年后,英国第一架印刷机发明者威廉·凯克斯敦在教堂外墙刻石致敬,才首次明确其诗人身份。

1556年,诗人尼古拉斯·布利海姆(Nicholas Brigham)发起迁葬运动,将乔叟的遗骸移至教堂主圣坛右侧的显赫位置,并为其修建石棺与巨碑。碑文最初刻有乔叟的逝世日期“1400年10月25日”,后因字迹模糊被重刻为迁葬年份“1556年”。这一变动虽引发后世争议,却无损乔叟在“诗人之角”的核心地位。

三、“诗人之角”的文学象征意义

“诗人之角”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南耳堂,距主圣坛不足十米,其选址彰显了英国社会对文学的尊崇。自乔叟迁葬后,这里逐渐成为英国文学精英的集体墓地:

1599年: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病逝于伦敦,遵其遗愿葬于乔叟墓旁,成为“诗人之角”的第二位入葬者;

17世纪至19世纪: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狄更斯等文学巨匠或长眠于此,或立像纪念,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

20世纪至今:美国诗人T.S.艾略特、澳大利亚诗人亚当·林赛·戈登等国际作家也被纳入这一圣地,凸显“诗人之角”的全球影响力。

乔叟的墓地设计亦颇具深意:石棺上方嵌有巨碑,周围环绕着后来者的雕像与碑铭。这种空间布局既体现了后人对先驱的敬仰,也象征着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延续。

四、乔叟墓地的文化争议与真相

关于乔叟的死因与墓地变迁,历史上存在诸多争议。中世纪研究专家特里·琼斯曾提出“乔叟被谋杀”的假说,但缺乏确凿证据。而墓碑日期的更改,则被学者解释为16世纪英国人对古典传统的重新诠释——迁葬年份“1556年”或许更强调乔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复兴意义。

尽管如此,乔叟作为“诗人之角”创始者的地位从未动摇。17世纪初,随着英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到来,教堂方正式将乔叟墓地所在区域命名为“诗人之角”,使其成为英国文学的象征性圣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朝鲜端敬皇后慎氏:无嗣之痛与权力漩涡中的悲剧人生

  朝鲜王朝中宗李怿的元妃端敬皇后慎氏,是朝鲜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王后之一。她因家族与前朝燕山君的关联,在中宗反正后仅七日即被废黜,终身未育子女,其命运折射出朝鲜王朝中期激烈的权力斗争与宗法制度的残酷性。  一、家族背景:权力联姻的牺牲品  慎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