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居然是因为一种真菌

  “穷人的餐点——除了小马铃薯就是大马铃薯。”来自爱尔兰的一句谚语。

image.png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新旧大陆之间开始了大规模的物种交流,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16世纪末就传入了欧洲。

  一开始土豆并不被欧洲人接受,他们认为“小麦向上生长,代表正统和阳光,土豆则低伏在地里,代表黑暗和异端”,这种“可以吃的石头”一开始只是用作观赏作物。

  土豆是一种高热量食品,产量高而且更容易生长,营养相对均衡,注定会被欧洲人追捧。

  爱尔兰在17世纪中叶就在全岛普及了土豆,当时的爱尔兰,每亩土地可以产出六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一吨,这对于长期受英国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土豆的大面积种植也带来了人口的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是150万,而在1841年已经攀升至810万。

  时间来到1845年,也就是大饥荒开始的这一年,这时的爱尔兰土豆种植面积达两百万英亩,土豆成为绝大多数爱尔兰人的口粮与家畜饲料,100万农业工人、350万小农耕作者都依靠着它。

image.png

  “在从科克郡到都柏林的路上,我看到这种作物花期正旺,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8月3日,在我返回的途中,却只看到腐烂的作物覆盖了广阔的田野。在好些地方,穷苦的人们沮丧地坐在他们被毁球的菜园的栅栏上,绞关双手,悲痛万分,因为灾害刚刚夺走他们的食粮。”目睹这一惨象的人如是说。

  1845年恰逢气候异常,潮湿多雨,导致一种致病性的真菌大面积蔓延,现在我们称它为“马铃薯晚疫病”。当时并没有农药,人们也并不知道这是由于真菌引起的,只是盲目的打起精神来继续种植,饥荒开始蔓延了。

image.png

  这一饥荒来势汹汹,每家每户的储备被毁灭,300多万人吃不上饭,爱尔兰瞬间饿殍遍野,如同人间炼狱,饥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爱尔兰800多万人口中,直接饿死或间接病死的有约150万人,约160万人逃亡美洲谋生。

  马铃薯晚疫病

image.png

  在如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年代,农药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梗,知道农药到底有多不好多不好,了解了这段历史,或许我们会对农药怀有一种感激之情吧。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名为致病疫霉的真菌引起,它会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危害严重。这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和马铃薯的生长阶段有关,马铃薯开花结薯前抗病力较强,以后抗病力会迅速下降,而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早晚多雾多露有利发病和蔓延。

  其中一种有效的防疫办法就是“轮作换茬”,可以避免病虫害流行到全部的作物上。当时的欧洲人并不了解,在土豆的原产地美洲,印加人会故意在同一块田中种植不同种类的马铃薯,避免病虫害流行到全部的作物上,为此印加人曾培育了200多种土豆品种;然而当土豆引进欧洲时,欧洲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只引进成长最好的品种,这种单一种植导致了这段悲剧历史的发生。

image.png

  看到这些照片,可以想象出到时爱尔兰人处在饥荒中的绝望,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不可改变,但却可以警示后人,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