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时,为何与日本签订了一份中文协议?

  1853年,美国准将培理率领四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他们给日本人带了一封信,要求日本和中国一样,打开国门,实行通商。

  这次的事件,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所称的“黑船事件”。

  一番恫吓与交涉后,执政的德川幕府接受了培理的来信,而根据双方的约定,美国人将在次年再次前来,并听取日本人的答复。

  1854年2月,培理果然率领9艘战舰和上千兵力再次来到江户湾。而这一次,他们没有停在浦贺而是直接开到了离江户只有15英里的海面。

  双方开始会谈后,日本人竭力建议美国接受以长崎为通商口岸(当时日本对中国与荷兰的开放口岸)的要求,并保证将善待因海难而流落日本的美国水手;

  同时,日方人答应为停靠日本海岸的美国船只提供给养,尤其是煤炭供应等。

  但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培理拿出中美《望厦条约》的文本,要求立即开放5个通商港口。否则的话,美方将“诉诸更大的武力,提出更严厉的条件。”

image.png

  在内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和斗争后,德川幕府最终慑服于美国的武力,而不得不同意了美国的条件。

  当年3月12日,德川幕府代表与美国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又名《日美和亲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日本开放下田、箱馆(后来的函馆)为通商口岸;允许美国船只入港增补燃料、食品;日本应救助美国漂流而来的捕鲸渔民;美国在下田设立领事;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据美方随行翻译、传教士卫三畏在之后的记载:

  “举行签字仪式时,日方特使带来了三份日文本的条约,一份荷兰文译本,还有一份中文译本。我们则带来了荷兰文和中文译本各一份,英文译本三份。”

  关于给予美国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据卫三畏自己说,是出自他的建议,而他又是从中法《黄埔条约》中得到的示。

  最后签字前,双方核实中文译本时发现一方的译本多了一个字,于是将之擦去不提。

  由此或许可以看出,中文在日美签约时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image.png

  和中国打开国门的惨痛经历所不同的是,日美这次达成和平协议,和培理的个人素质有个很大的关系。

  培理曾在美国-墨西哥战争中担任舰队司令,并在海战中首先使用蒸汽战舰而被誉为“蒸汽军舰之父”。

  据卫三畏之子卫斐列的评价,培理将军有着丰富的经验、过人的才干,是执行此项特殊任务的最佳人选。

  他才思敏捷、眼光锐利,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他曾指挥过海军、陆军,这使他深谙军事指挥和谈判之道。

  在与东方国家的官员周旋时,他表现得既耐心又严厉,既高贵又强硬,其间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美国成功敲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洋各国也都闻风而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又先后同英国、俄国、荷兰签订了类似的“和亲条约”。

  1856年秋,曾任中国宁波领事的哈里斯调任美国驻日总领事,他于1858年强迫幕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尔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也强迫日本签署了类似条约,这五国条约即日本近代史上的“安政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开放神奈川以代替下田,增开长崎、新泻、兵库、大阪及江户为通商口岸;

  五国在开放地享有居留权;五国有领事裁判权;

  改变关税税率需双方协商;外国货币可在日本流通,日本金银及相关货币可出口。

image.png

  1866年,日本又被迫同英、法、美、荷签订《改税议定书》,其中将进出口税一律定为5%(和中国一样)。

  在此前后,因为“攘夷”运动的影响,英、法等列强又取得在日本通商口岸的驻兵权、警备权和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力。

  至此,日本已陷入了和近代中国一样的悲惨命运。

  “黑船事件”后,日本有首狂歌(诙谐短歌,类似于打油诗)在民间不胫而走:

  “四杯上喜选,终夜难入眠;四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上喜选”是日本名茶,在日语中与“蒸汽船”同音,狂歌大意是:

  喝了四杯上喜选,一夜难眠;来了四只蒸汽船(实际只有两艘蒸汽舰,另两艘是风帆动力),不但一夕数惊,日本数百年的太平之梦也就此终结了。

  当然,日本的国门虽然被打破了,但也未必不是一个契机,关键还得看如何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