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枯宁的个人作品和评价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学术观点是什么样的

  个人作品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的主要著作有《国际革命协会的原则和组织》(1866)、《革命问答》(1869)、《上帝与国家》 (1870-1871)、《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1873)等。其中1866年写成的《国际革命协会的原则和组织》,标志其无政府主义思想已逐渐形成。他认为,人类进化的目标在于完成人性,只有当个人得到绝对自由时人性才能获得最完满的实现。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一切国家都是同个人自由相对立的,因而是违反人性的。他反对各种形式的政治斗争,主张通过暴动和不间断的破坏立即消灭国家,然后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各自由公社的联邦。联邦中的所有个人和团体都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权力的支配。另外巴枯宁于1873年发表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集中表达了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人物评价

  与马克思不同,巴枯宁的一生风暴迭起。每一次反抗政府的行动总能得到他的同情,在支持这些行动时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安危。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个性魅力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而体现出来的。他的著述也像他的生活一样与马克思的著述大不相同。他写的东西没有什么条理,大都是即兴而作,除了一些谈论当时的政治情况的篇章外,一般是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他从不面对经济事实,而通常是一头扎进理论和形而上学的领域。和马克思相比,一当他从这些领域脱身出来,他更要受制于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而不相信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他赞扬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可他仍然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他的篇幅最大的著作《鞭笞统治的日尔曼帝国和社会革命》主要就是谈论普法战争后期法国的形势以及抵抗日尔曼帝国主义的措施。他的多数著作都是在每两次起义之间的间隔期内仓促写成的。他的文字的杂乱无序倒也真有点无政府主义的味儿。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上帝与国家》,而这不过是其思想的残篇断章。在这部著作中他表明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国家的信仰乃是人类自由的两大障碍。

  学术观点

  巴枯宁认为,自由是个人的绝对权利,是道德的唯一基础,无自由即无幸福。国家按其性质来说,必然是对外实行侵略,对内庇护特权阶级,剥削人民劳动的暴政独裁工具。 有国家必然有统治,有统治必然有奴役,有奴役即无自由。他主张立即摧毁和破坏一切国家,只有国家的消灭才有资本、 剥削和奴役的消灭。他提出要摧毁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暴动,由个人坚强意志领导的密谋团体组织全民暴乱是推 翻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巴枯宁虽然认为农民是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基础,但把流氓无产者看作暴动的主要力量,认为在他们身上包含着未来社会革命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他把未来社会描绘成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他反对一切权威、社会立法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拒绝进行政治斗争,主张个人和社会的绝对“自治”。他的信条是“自由即至善”。

image.png

  巴枯宁的主张19世纪在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广泛传播,对现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也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