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勣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为何还能名列凌烟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徐世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作为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徐世勣(被李渊赐姓李,所以又叫李世勣,因避讳李世民,故又叫李勣)一生充满了传奇,从一介白丁,最后成为大唐帝国的英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众所周知,能不能上凌烟阁,除了战功、官职等之外,还和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有关。比如,战功实在过于卓著的李靖,因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最终只能排在尉迟恭之下,位列第八。如果按战功计算,李靖至少能排进前五。

  然而,和李靖相比,徐世勣战功差了不少,既然徐世勣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为何却还能名列凌烟阁呢?而且,位列第23位,说明徐世勣差点就可能落选,那么李世民为何将他入选呢?

image.png

  首先看一个问题,玄武门爆发时,徐世勣就在长安,为何却不参与:李世民有没有邀请过徐世勣?

  由于史料没有记载,所以如今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要么婉拒了李世民的邀请,要么李世民没有邀请过。但这两种可能,都可以在这一点上看出:徐世勣投降李渊时,李渊有过一句评价,深刻反映了徐世勣的本质!

  《旧唐书》: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

  李密早于徐世勣降唐,所以地盘就归徐世勣管理。但徐世勣降唐时,却将献地之功,按在了李密头上,认为用李密的地盘邀功是耻辱。所以,李渊获悉之后,对徐世勣的评价,用了“纯臣”这两个字。

  显然,徐世勣如此忠于李密,那么归唐之后,他忠于的对象只可能是李渊,而绝不会是李世民。以李世民的智慧,应该能读懂徐世勣为人,所以估计不会邀请徐世勣参与。

  徐世勣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不算李世民的嫡系,甚至当初不为李世民信任,为何最终能搭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的末班车?

  在考虑凌烟阁名单时,李世民曾说过一句话,说明当时徐世勣差点可能落选。

  《资治通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徐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

  可见,徐世勣、李道宗这两人都有入选资格,薛万彻没有机会,最终李世民为何选择了徐世勣,而非宗室的李道宗呢?其实,这应该和徐世勣的战功有关。注:李道宗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

image.png

  不说李渊在位时徐世勣的战功,就说李世民登基为帝,到公元643年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中间的10多年内,徐世勣参与的两场重要战争,战功就耀眼无比!

  公元629年,李世民决定出击东突厥,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帅,统领徐世勣、薛万彻等几十万兵马进攻东突厥,最终灭掉了东突厥。

  在这一战中,徐世勣战功巨大:首先,徐世勣遭遇突厥颉利可汗主力,结果奋力冲杀之下,大破突厥;其次,颉利可汗逃走之后,收拢了数万兵马,想要求和,朝廷派唐俭去商谈,结果徐世勣建议李靖突袭颉利可汗,于是又大败东突厥;最后,东突厥还剩下一万多兵马,又被徐世勣阻拦,不得已投降了徐世勣,最终徐世勣俘虏了5万多人。

  公元641年,徐世勣成为兵部尚书,还没赴任,却遭遇薛延陀率领20万犯边。于是,徐世勣再度领军作战,这就是唐灭薛延陀之战。最终,徐世勣以6万步兵、数千骑兵大破薛延陀。

  总而言之,在李世民决定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之前,徐世勣可谓战功耀眼无比,李道宗、薛万彻等人无法相比。其实,单以战功而论,徐世勣凌烟阁的地位,远不止第23位。

image.png

  李世民临死之前,将徐世勣列为托孤大臣,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一句“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道出了徐世勣的本质,再加上徐世勣战功卓著,所以李世民岂能因为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不将他放进凌烟阁呢?只是前面功臣太多,尤其一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武将,因此只能将徐世勣委屈的放在了第23位。

  可以说,以凌烟阁中的排位来看,徐世勣是被严重低估的名将,而且还是隋唐最有情义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