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是怎么被劝降的?三个传说哪个是真的?
2019-11-22 16:36:11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洪承畴降清的真实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洪承畴,明朝晚期赫赫有名的蓟辽总督,也是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主要的对手之一。清崇德七年,松锦大战以后,洪承畴弃明降清,由此开了其长达20多年的贰臣生涯。降清以后的洪承畴,为大清入关统一中原,尤其是平定南方反清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也正因如此,洪承畴于后世的名声并不怎么鲜亮,甚至还被冠以“汉奸”、“叛徒”的名号。

  和很多前明降臣一样,深受崇祯皇帝倚重和信任的洪承畴,在被俘以后,也曾经表现出了“一仆不侍二主”的忠贞强硬,“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但是皇太极仍然没有放弃。

  洪承畴,一个进士出身,历任文职官衔,却以征剿“农民起义”屡立战功而被崇祯皇帝倍加倚重和信任的嚣张人物。

  松锦大战之前的洪承畴到底有多牛,《清史稿·列传二十四》中有着明确的说法:

  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迎祥就俘。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是为崇德三年。

  高迎祥是谁?

  赫赫有名的“闯王”李自成,就是跟他混的,这位“第一代闯王”,就是被洪承畴指挥俘虏的!而后,在与李自成的数次大战中,鲜有败绩,以至于“关中贼略尽”。

  松锦大战以后,“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而皇太极“命杀民仰、变蛟、廷臣,而送承畴盛京”,一方面是皇太极出于对洪承畴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刻意营造一种“招贤纳士”的积极正面形象,为清军入关做准备。

  在大明王朝做官做得风生水起,又深得崇祯皇帝信任和倚重,被清军俘获的洪承畴肯定不愿意转投“蛮夷”政权。那么, 对于这样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坚贞不二的名臣,皇太极到底是采用的何种手段予以降服的呢?

  对于皇太极“劝降洪承畴”,官方文献记载和野史传闻中,共有三种说法,我们来逐一说明其真伪。

image.png

  01 皇太极劝降

  在清朝的官方文献记载中,对于洪承畴降清的过程,有着较为明确的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有载:

  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也就是说,是皇太极对洪承畴的礼貌有加、真诚以待,换回了洪承畴对皇太极的敬佩和跟从之心,洪承畴才以“真命世之主也”为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选择降清的!

  清朝宗室大臣,爱新觉罗·昭梿所著《啸亭杂录》中几乎相同的劝降过程记载,似乎也证实了皇太极在“劝降洪承畴”过程中的英明睿智。

  但这毕竟是清朝官方的一家之言,就连乾隆皇帝在编纂《贰臣传》的时候,也认为洪承畴乃系“审时度势”之下的自保之举,只是念于他的功劳之大,才会将其列入《贰臣传》中的甲等。

  如果,洪承畴真是皇太极如此“礼贤下士”、“礼貌有加”求来的“能臣”,乾隆皇帝这不是明显打皇太极的脸吗?

  而且,在《啸亭杂录·用洪文襄》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的记载:

  乃毛西河谓洪初不降,继命优人诱惑。洪故闽人,夙习好男宠,因之失节。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野史传闻中,洪承畴乃系被“优人”,也就是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所诱惑,才会“失节”,选择了降清的!

  02 庄妃色诱

  也正是因为此等“色诱”之计对于洪承畴劝降过程的野史演绎,皇太极后妃之庄妃,也就我们所熟知的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成为“劝降洪承畴”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庄妃以美色诱惑洪承畴,洪承畴才会下定决定降清的传说,也是后世流传甚广的桥段之一。

  其大致过程如下:

  洪承畴被押解至盛京以后,皇太极为了劝降洪承畴而茶饭不思,眼见于此,庄妃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也就是说,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决心不再去死,决定投降皇太极。

  首先,在清朝所有的官方历史文献中,都没有“庄妃色诱洪承畴”的记载。当然,这对于大清王朝而言,是一件丢人的往事,想必也不会被载入史册。

  但是,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三个原因可以说明这件事不可能发生:

  1、劝降洪承畴发生在崇德七年,而庄妃早在崇德三年就为皇太极生下了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面对一个区区前明俘虏,皇太极会让自己生有皇子的妃子,而且是来自于“满汉联姻”之蒙古科尔沁部盟的庄妃,前去以美色诱惑?

  别说是庄妃的姑姑,当时的中宫皇后不会答应,皇太极是何许人也?崇德七年,皇太极几乎占领了关外所有的领土,做好了对大明王朝的一切军事准备,挥师入关,早已经制定好了相关计划,正值嚣张得意的时期。

  让自己的妃子,以美色劝降洪承畴,对于皇太极的正面形象绝对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即使庄妃并不受宠,此事也断不可能发生。

  2、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创设了“五宫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崇德五宫”,并对后宫妃嫔的管理制定了相关约束制度。

  居于次西宫——永福宫的庄妃,是断不可能走出后宫的!即使是有机会走出后宫,也不会有机会单独和一个俘虏见面,更不可能出现“以壶承其唇”,嘴对嘴喂参汤的场景。

  3、就算所有的条件都满足,“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的洪承畴,在骂走了好多劝降之人后,面对突然屈尊前来的大清皇妃,会不知道这是皇太极使用的“美人计”?

  既然知道这是“美人计”,洪承畴面对并不属于“倾城倾国之貌”的庄妃会把持不住,或者就枸杞了对女性的渴望,对活下去的渴望?

  如果详细了解了古时文臣的执拗脾气和对“忠君爱国”思想的誓死追求,就能知道“庄妃色诱洪承畴”一事,是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成功的!

  03 洪承畴降清的真正原因

  在《清史稿·列传二十四》中,有一段洪承畴和皇太极之间的对话记载:

  上语承畴曰:“朕观尔明主,宗室被俘,置若罔闻。将帅力战见获,或力屈而降,必诛其妻子,否亦没为奴。此旧制乎,抑新制乎?”承畴对曰:“旧无此制。迩日诸朝臣各陈所见以闻於上,始若此尔。”

image.png

  也就是说,在明朝末期,崇祯皇帝对被俘的将领,无论是“力战见获”还是“力屈而降”,都会处以“必诛其妻子,否亦没为奴”的处罚。

  松锦大战战败后,洪承畴被俘,得知消息的崇祯皇帝为其“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并且“将亲临奠”。而且,以为洪承畴已经力战殉国的崇祯皇帝,还对其作出以下评价:

  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对洪承畴如此厚恩和敬佩的崇祯皇帝,在得知了洪承畴并没有死,而是降清以后,便立即停止了正在进行中的祭奠仪式。

  可想而知,如果此时的洪承畴誓死不降而返回大明王朝的怀抱,肯定会得到袁崇焕一样的悲惨下场。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对于败军之将和他们的家人毫不手软地予以严惩,与皇太极招降优待明军降将的做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洪承畴选择降清,乃系出于对当前局势理性分析以后的正确选择。

  “识时务者为俊杰”,才是洪承畴降清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洪承畴降清,乃系主观选择,并非客观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