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是因为不重视长城而没有修建吗 主要还是因为传统理念上的差异

  还不知道:唐朝为什么不修长城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是一个文武都十分强大的朝代,但唐朝不重视长城的修建主要还是因为传统理念上的差异。因为唐朝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时期,大多数时间内都和周边有着比较好的关系,所以也就没把重点放在长城上。而且唐朝皇帝思考对北方的防御问题,一般和中原人的理解不太相同,唐朝对外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所以历任皇帝也就逐渐轻视了长城。不过到了唐朝末期,没有长城保护的劣势开始显现,但再想建长城也为时已晚。

  我国自西周时期起,就开始修筑长城以防范游牧民族的侵扰。而至春秋战国时期,不但与游牧民族接壤的秦、赵、燕等国修筑长城。就连深处中原腹地的齐、楚、韩、魏、中山等国,也都修筑长城以互相防范。而自秦朝统一以后,各中原王朝也很少间断过对长城的修筑。可见,修筑长城的意义与价值已成为我国古人的共识。

  中原王朝热衷於修筑长城,乃是我国在历史上属农耕民族,多步兵而少骑兵,军队的动员速度极为缓慢。而战争最讲究兵贵神速,我国北方的边境线又长,绵延上万里,很难从根本上预防和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突然袭击和对边境百姓的大肆寇掠。而修筑长城,不但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还可以迟缓游牧民族骑兵行进的速度,为中原王朝军队的集结而赢得时间。

  纵然游牧民族骑兵能够从某个关口破关而入,也使得他们只敢对附近州郡实施骚扰、寇掠一番,而不敢深入华夏腹地或在关内作长期驻留,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游牧民族对华夏文明的破坏。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万里长城的防御,就不会有足够的稳定时期以孕育出成熟的华夏文明。

  元末时期,著名的谋士朱升,就是充分认识到蒙古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才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的建议,而以静制动。而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建议,便把“高筑墙”奉为大明的基本国策并贯行始终。故而,大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热衷修筑城墙的王朝,而现今看到的长城及众多古城墙基本上都是明朝时修建的。而正因为大明有极为坚固的城墙作为依托,才得以在欧亚大陆率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

image.png

  那么,既然长城对华夏民族如此之重要,为何唐朝却没有修筑长城呢?对此在《新唐书》、《旧唐书》中都有这么一段记载。

  据《旧唐书·李勣传》记载:..(李)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而《新唐书·李勣传》也记载道:..(李勣)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帝(唐太宗)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

image.png

  新旧唐书的记载,意思相同,皆是说: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比修筑万里长城更管用。而李勣镇守并州(今山西)十六年,令突厥不敢南下寇掠,其所起的作用胜过了长城。

  这反应了李世民的军事主动思想,而唐初军事强盛,完全不需要修筑长城以作防御,只须能将镇守边关即可。但随着唐中期以后的国力衰落,其实这就会变成一厢情愿的想法,而这也是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疆土便迅速遭遇吐蕃、回纥的蚕食,以致疆域半沦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