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控制西域的?唐朝后期吐蕃为何有机可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对西域政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内乱,一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重要诱发因素,强大如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内政凋敝,外侮频仍,守护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遭受外敌入侵而失去的,至到千年以后的清王朝,才又重回中国怀抱。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外侮,无一例外都是发生在国政混乱时期,可见,拥有一个稳定而团结的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image.png

  一、国泰民安,军力强大,是唐王朝控制西域的根本

  1、唐王朝为什么要控制西域,又是如何控制西域的

  唐王朝建立以后,自唐太宗起,经过贞观之治的休养生息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高速发展,唐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力之盛,军力之强,都是当时之冠。而这一时期,能够和大唐媲美的只有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历史上的大食国),剩下的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就稍微弱些了,对唐王朝有威胁的就是阿拉伯帝国和不停骚扰的吐蕃政权。

  1)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来自西北的威胁一直是最直接和最危险的,因此,自两汉时期国家就不遗余力的解决西域问题。

  对西域实施有效控制与管辖,在扩大疆域面积的同时,它可以作为一道防线,阻止游牧民族等外来强敌的侵袭,十分有助于稳定中原王朝辽阔的西北边疆。

  另外,是经济上的因素,控制了西域,就打通了丝绸之路的通道,保证东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唐王朝同样需要拿下对西域的控制权,保证其西北边境的安全和经济通道的畅通。国家力量的强盛,加速了其对西域的战争进程,目标就是恢复两汉对西域的控制。

image.png

  2)重点打击,建立威慑。唐太宗先是击败了回鹘和东突厥汗国,在强大的武力下,唯一不服的高昌也被侯君集灭了。接着唐朝的突厥族将军阿史那社尔攻打焉耆和龟兹,征服两国,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至此,安西四镇和西域的许多小型汗国都臣服于唐王朝。

  其后,由于西突厥反复叛唐,唐王朝在西域的军事行动主要就是对西突厥的征服战争,双方来来往往不停的争夺,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657年十一月份,苏定方再次西征,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变,抓获了阿史那贺鲁,西突厥灭亡。

  3)设立都护府,强化唐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征服安西四镇以后,唐王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对西域实施军政管辖权,此时的安西都护府统治着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

  唐高宗在征服西突厥以后,在原西突厥地区建立了昆陵、濛池两个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范围扩大到了今天的阿尔泰山,西至咸海以及葱岭的东西各部一直到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

  到了武则天时期,由于安西大都护府管理的范围太过广大,不利于治理,被拆分为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

  设吐火罗和波斯都督府。到了公元661年龙朔元年,大唐又派遣了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明巡查葱岭以西,然后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16国设置16都州府。

  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公元661年,由于遭受阿拉伯帝国的入侵,波斯萨珊王朝王子俾路斯求救于大唐,唐高宗即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

  至此,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范围达到了高峰时期,天山南北以及如今的伊朗、咸海、巴尔喀什湖以西等广大地区都属于西域的范围之内。

image.png

  2、唐王朝在西域的军事力量

  《旧唐书》:安西都护府,镇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都护兼镇西节度使。”

  安西都护府的首任都护为乔师望,治所设在高昌交河故城,之后由郭孝恪接手,迁至龟兹,此时安西都护府仅仅只有几千人的兵力。

  到唐高宗统治西域的巅峰时期,安西都护府的兵力也只有区区的两万多人,而此时西域大大小小的各种国家就有400多个,总体上,唐朝的军事实力还是处于进攻状态,力压各种反抗势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旧唐书》:“瀚海军 开元中盖嘉运置,在北庭都护府城内,管镇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了确保西域的领土管理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其中瀚海军的一万二千人就屯驻在北庭。

  可以看出,唐王朝在这么大的区域上,并没有部署太多的兵力,但是形成了有效的威慑。

  3、唐王朝为什么可以长期控制西域这么大区域

  唐王朝统治时期,除了把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为羁縻州外(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一共设有六大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其中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专门管辖西域。

  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不单单是军事上的控制,还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有效治理,也就是采取武力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

image.png

  1)部署在西域的军队都是精锐的百战之兵。战斗力强悍,绝不是一般小国的军队可以抗衡的,军事上的强大,对战略要地的控制,有效的阻止了外来入侵者的觊觎和个别小国的反叛,保证西域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2)唐王朝对西域进行积极的行政与经济治理,确保了有一个安定内部环境。唐王朝给西域带来了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这些先进文明的引入,唐王朝腹地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和丝绸之路的繁荣,都使西域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3)唐王朝对驻守西域的军队实行屯田制,将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戌边,也极大了减轻了朝廷和西域的财政负担。

  4)最后也最主要的,这个时候唐王朝内部稳定,国富民安,有足够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随时对西域进行战略支援。

image.png

  阿拉伯军人

  二、内乱频仍,国力空虚,是唐王朝失去西域的根本原因

  1、西域面临的外部威胁

  在唐王朝经略西域的时候,面临的外部威胁有两个,一个就是阿拉伯帝国,另一个是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

  1)阿拉伯帝国的威胁。在唐玄宗开元三年和五年,阿拉伯帝国就发动了两次对唐王朝的进攻,虽然都遭到了唐朝军队的打击,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伺机东进的战略。

  公元751年7月到8月,高仙芝率领两万四千名唐军与阿拉伯帝国三十万大战于中亚怛罗斯,也就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

  起初唐军占据上风,唐军葛逻禄部见双方兵力悬殊,投降了阿拉伯军,并与其一起夹击唐军,导致唐军最后战败,两万四千士兵只有数千人逃脱。高仙芝率领残兵败军,退回安西都护府。

  阿拉伯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计伤亡七万多人,无力再追击唐军。此后阿拉伯与唐王朝之间没有再发生战争,并且由于其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其不得不派使臣来唐朝求和,唐王朝西域来此阿拉伯方向的威胁也就此消失。

  此战并没有使唐王朝边疆防御受很大损失,只是止住了西进中亚的步伐,但也是部分中亚国家和大唐离心离德。大将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进攻大勃律国,并大获全胜,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2)青藏高原吐蕃王朝的威胁。这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部落,于公元633年,由松赞干布迁建立为吐蕃王朝。新成立的吐蕃王朝对西域也是有觊觎之心的,不时和唐王朝作战。

image.png

  吐蕃军队

  《新唐书·吐蕃传》:“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贞观十二年七月,以获得唐朝的“尊重”的借口,松赞干布顿兵二十万寇关松州,同时遣使入长安来迎公主,唐太宗当然不会答应,于是松州之战正式爆发。贞观十二年八至九月,双方在松州发生激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被迫退兵谢罪,同时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被吐蕃占领的地盘。此后唐朝与吐蕃以和亲的方式维持了长时间的安定局面,双方基本上相安无事。

  实际上吐蕃并没有放弃对西域的野心,唐高宗咸亨元年四月,吐蕃王国国相论钦陵,悍然出兵,一路攻城拔寨,占领了大唐在西域的十八个州,进而占据了安西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高宗不得不下诏撤销了安西四镇。随后进行的薛仁贵对吐蕃的西征也以失败告终。

  此后大唐和吐蕃就安西四镇展开了数次争夺,几易其手,最终于武则天长寿元年,王孝杰收复了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西域的局势才算暂时的安定了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青藏高原的吐蕃,才是唐王朝控制西域的最大威胁,其次是阿拉伯帝国。

image.png

  安史之乱

  2、失衡的天平,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稳定的政局,国内的富足,是唐玄宗有些飘飘然了,开元盛世的光环使他骄傲了,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当中,那个曾经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已经失去了进取心,无心打理朝政。随着权臣专权的加剧,此时唐王朝实际上已经是内部各阶层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朝政混乱,权贵贪污腐败横行,社会经济衰落,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尤其是安禄山杨国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一切都掩盖在外表靓丽的躯壳下,只等着爆发的一天。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大唐稳定的天平终于失衡。这一天,野心勃勃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忧国之危”为名,联合部分其它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自范阳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把曾经繁盛无比的大唐彻底打入了黑暗,战乱使得各动乱地区的生产凋敝,人口锐减,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城镇成为废墟,唐朝也从此由强盛的最高点转向了漫漫的百年衰亡之路。

  3、内乱导致兵力不挤,吐蕃遇到可乘之机

  为了平息国内的叛乱,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兵力消耗太大,唐肃宗先是从安西、北庭都护府抽调回一万五千兵力参加平叛,又从陇右、河西、朔方一带将重兵调往内地。

  由于战事吃紧,唐王朝不得不又征发了西域各国本地的军队帮助平叛。

  另外,在平叛初期,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大食国的军队并没有趁乱攻击西域,而是派兵协助唐王朝平叛。

  抽调西域守军支援内地,此举虽然有效的打击的了叛乱,但却造成了边防空虚,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势力,给了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可乘之机。

image.png

  三、山河悲壮,将士赴死,孤立无援失西域

  西域军力的空虚,使得吐蕃的进攻变得轻而易举。

  本来在和唐朝的争夺中处于下风的吐蕃,看到唐王朝忙于平息国内的叛乱而无暇顾及西域之时,趁机出兵。一路占领了陇右、河西走廊。随后在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向唐王朝的都城长安进攻,并一度占领半个月。

  此后,由于吐蕃切断了河西走廊,西域守军派去唐王朝的信使无法穿越,唐王朝中央政府就此和西域守军失去了联系。

  与此同时,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趁唐王朝自顾不暇之际,周边地区少数民族也逐渐脱离了唐王朝的控制。

  1、吐蕃的疯狂进攻

  而长安失守后的十余年间,吐蕃又相继夺去河西的凉州、甘州,继续向安西进攻。

  在吐蕃全力进攻河西的时候,孤立无援的安西都护府守将郭昕(大唐名将郭子仪的侄子)、北庭都护府守将李元忠带领西域剩余的守军,及时调整部署,和沙陀、回鹘军相依托,拼力抵抗吐蕃的进攻,使得吐蕃的进攻屡屡受挫,久攻不下,双方就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但由于缺乏后援,吐蕃的进攻越来越猛烈,西域守军的状况越来越糟糕,而这些,唐王朝中央并不知道,还以为西域已经完全被吐蕃占领。

  2、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中央政府

  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西域守军李元忠、郭昕派遣的使者,经历千辛万苦,绕道回到了长安。这个时候,唐王朝才知道整整十七年没有音讯的西域守军还在苦苦的抵抗着吐蕃的进攻,西域还在自己的手里!朝野上下对他们“忘身报国”的精神感动得“酸鼻流涕”!

  大喜过望、激动不已的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册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其余将士官升七级。

  “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

  虽然知道了西域守军的情况,但由于中央政府此时正焦头烂额,宦官专权、腐败横行、藩镇割据、吐蕃入侵和糟糕的经济状况,都使其无法向西域守军提供一点点的帮助,只能寄希望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继续对抗吐蕃的进攻。

  西域是大唐西北的军事屏障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唐德宗何尝不想派兵和提供后勤支援哪!但纷乱的内地形势,使其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安定团结、万众一心的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image.png

  奋勇杀敌的唐军

  3、 守军将士的自救

  在了解唐王朝内地的实际情况以后,西域守军知道不能指望中央政府提供任何援助了,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消沉和投降,而是依靠自己的信念与努力,在吐蕃军的重重围攻下,拼尽全力的坚持着最后的荣光!

  西域守军本来就有屯田的传统,在此非常的危难时刻,安西大都护郭昕、北庭大都护李元忠继续组织屯田,解决了守军的粮饷和给养来源,实现了后勤自给自足。在李元忠、郭昕的苦心经营下,安西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并有力控制着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使他们紧紧和守军捆绑在一起。

  4、西域守军的殊死抵抗与最后的荣光

  吐蕃看到直接攻击唐军不能奏效,便改变了策略,改为迅速攻击沙陀、回鹘部落,不久后沙陀投降吐蕃。吐蕃联合葛逻禄、沙陀攻击唐军、回鹘。

  形势的变化,使战事越来越紧张,致使屯田不能有效进行,储备的粮食也很快消耗殆尽,彻底孤立无援的北庭、安西形势异常危急。

  到了783年,无暇顾及西域的唐王朝,在国内叛乱和吐蕃的压力下,唐德宗用割让西域的条件换取吐蕃出兵帮助唐朝平叛,西域被唐王朝放弃了!唐王朝令安西、北庭将士“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图近路,复归乡井,重见乡亲。”同时“如有资产已成,不愿归此,亦任便住,各进所安”。

  但由于消息蔽塞,唐王朝的命令并没有及时传到西域守军,他们对吐蕃说已经被唐朝放弃的说话并不相信,认为这是吐蕃的离间计,依然顽强的抵抗着。

  后来,针对吐蕃人的阴谋诡计,唐德宗听从了宰相李泌的意见,以吐蕃没有履约为由,拒绝将四镇北庭交给吐蕃。

image.png

  公元790年,也就是德宗贞元六年,消耗殆尽的唐军再也无法抵御吐蕃的进攻,北庭都护府失陷,节度使杨袭古率残兵二千人逃往西州。次年(791年),回鹘以5万人与杨袭古又攻庭州,被吐蕃所率葛逻禄与白服突厥打败,杨袭古遂被回纥于牙帐暗杀,壮烈殉国。孤悬塞外的北庭都护府,坚持了三十五年之久。

  北庭都护府失陷以后,唐朝在西域的守军就只有安西都护府在苦苦支撑,安西四镇的于阗也在790年陷落。

  公元808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三年冬,在看到安西守军精疲力尽以后,吐蕃终于对安西都护府发起了最后的进攻,都护府全军将无一投降,均力战阵亡,孤军坚持了五十三年的安西都护府落入了吐蕃之手。

  吐蕃军对这些誓死抵抗的守军情况十分惊奇,占领都护府以后,就掀开守军的头盔,竟发现这些竟是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兵!真正的军人都是值得被尊敬的,虽然是敌人,但吐蕃军大为感动,为这些牺牲的守军举行了葬礼。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带着无比的悲壮,把自己无上的荣光刻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结语:西域守军用他们的忠诚与热血、顽强与坚持,孤军奋战数十年,把吐蕃军队牢牢的牵制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他们的热血捍卫了大唐军人不朽的丰碑,可歌可泣!我们也看到,由于唐王朝频繁发生的内乱,导致政局混乱,叛乱频生,国家不能稳定发展,人民不能安居乐业,面对外侮,国家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援,虽有一腔热血,却只能付之东流,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能不让后世思考思考再思考!

  一个国家没有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强如唐王朝,也一样只能在屈辱中苟且偷生,悲乎哀哉!鉴之鉴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