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陀

"

沙陀人,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隶属轮台,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

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后唐的发展史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

  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

  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 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 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佑七年(910年)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派大军进赵地。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无法抵御后梁的进攻,向晋国求救。 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也遣使表示愿意归附晋国。李存勖把握时机,派大军救赵,与梁军大战于柏乡,大败梁军。柏乡之战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附于晋国,使得晋国的势力逐渐强大。

  天佑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燕"。 李存勖以平叛为名,大举进攻燕国。天佑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杀刘守光于太原。 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天佑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自此,河朔三镇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使得梁晋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天佑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军攻梁,在今河南胡柳陂一带与梁军大战,晋军先败后胜,但也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

  天佑十八年(921年)赵国发生内乱,赵王王镕为其养子张文礼所杀,李存勖派大军讨伐,张文礼病死。 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攻陷镇州,杀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自此赵地彻底为前晋所有。

  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image.png

  李存勖入汴州后,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

  李存勖与伶人同台演出,并起艺名"李天下";因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多达近千人。且以宦官为监军,牵制军中将领。李存勖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人人自危。大将李嗣源可谓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

  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反而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 李存勖听信宦官之言,设立内府和外府;导致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 当时政制混乱,政出多门。皇太后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官府都照办不误。

  同光二年(925年)南汉国主刘龑听说李存勖灭梁,心生恐惧,派使者进贡,并窥探虚实。使者何词返汉后,向刘龑汇报说: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

  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庄宗命魏王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领兵六万,自凤翔走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image.png

  同光三年(926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唐军长驱直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降唐;而后蜀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献城投降;只有蜀国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打算出秦州攻打唐军,至茂州,兵马仅剩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以秦、陇二州降唐。高季兴乘势率水军逆流而上,攻打施州。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轻舟逃走。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唐。十一月,唐军昼夜兼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李继岌率大军向剑州、绵州、汉州推进。蜀国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唐。李绍琛到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被蜀兵破坏。为速取蜀国,李绍琛乘蜀兵溃败之机,率大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同光三年(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到达成都,翌日,蜀主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 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沙陀的历史由来

  沙陀人,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隶属轮台,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唐末沙陀朱邪部首领朱邪赤心平叛有功被赐姓为李。人种特征为深目多须的欧罗巴人种,五代时期沙陀集团中许多武将的姓氏得到佐证:康、安、曹、石、米、何、史等等,都是典型的从前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姓氏。沙陀建立了后唐(沙陀第一王朝)、后晋(沙陀第二王朝)、后汉(沙陀第三王朝)、北汉(沙陀第四王朝)四个政权。

image.png

  古代,沙陀人乃唐代突厥族别部。又作沙陀突厥。源于西突厥处月部。唐朝初年,处月散居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天山山脉东部巴里坤一带﹐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

  633年(唐贞观七年),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至长安朝见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处月隶属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

  642年(贞观十六年)乙毗咄陆可汗攻唐伊州(今新疆哈密市),又遣处月、处密(亦作"蜜")二部围天山军(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西突厥军,并攻克处月俟斤(官号)所居住的城。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降唐,处月朱邪阙俟斤阿厥也内属于唐。

  651年(唐永徽二年)贺鲁反,沙陀的朱邪孤注响应之。但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反对他们,唐高宗即以贺鲁原来的官职授予沙陀那速。

  652年(唐永徽三年)春正月,弓月道行军总管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生擒朱邪孤注。翌年,唐朝撤销瑶池都督府,在原先处月分布的地区设置金满、沙陀二州。

  653或654年(唐永徽四年或五年)﹐唐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过程中﹐于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羁縻州。

  657年(唐显庆二年),唐安抚大使阿史那弥射至伊丽水(今新疆及其迤西伊犁河),当时已西走的处月部向他归降。阿史那贺鲁叛乱平定以后,处月部属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管辖。

  662年(唐龙朔二年),漠北铁勒九姓反叛,处月首领沙陀金山跟随左武卫将军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沙陀金山因功被授予墨离军讨击使之职。

  702年(唐长安二年),沙陀金山升任金满州都督,封张掖郡公。他死后,其子辅国嗣。712年(唐先天元年)处月部因避吐蕃,迁居北庭(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辅国率其部属至长安朝见唐玄宗李隆基

  714年(唐开元二年),辅国复任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封其母鼠尼施氏(西突厥五咄陆氏族之一)为鄯国夫人。后来辅国进封永寿郡王,死后,子骨咄支嗣。

  742年(唐天宝元年),唐朝任命骨咄支兼任回纥副都护。安史之乱起,骨咄支参加平叛有功,唐肃宗李亨授予他特进、骁卫上将军。他死后,子尽忠嗣。尽忠升任金吾卫大将军,封酒泉县公。8世纪中叶以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与唐朝的联系受阻而中断。

  785-804年,唐贞元中,沙陀部七千帐归吐蕃。吐蕃迁沙陀部至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县)。后来回鹘取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吐蕃首领怀疑尽忠暗中与回鹘勾结,准备迁沙陀至黄河以北地区。沙陀部人为此非常害怕。尽忠与其子朱邪执宜商量,执宜说:"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自归,不愈于绝种乎?。"

  (唐元和三年),沙陀部3万人东迁。吐蕃军追击,沙陀部且战且走,沿洮水(今甘肃省黄河支流洮河)至石门关(位于今宁夏固原县西北),战斗数百次,部众大半战死,尽忠阵亡。最后,负伤的朱邪执宜率领余众近万人,带着3000匹马,逃到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唐朝安排沙陀部在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定边县)居住,并为之设置阴山府,任命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沙陀部的老弱陆续至盐州会合。尽忠弟葛勒阿波也率残部700人投奔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唐朝任命葛勒阿波为阴山府都督。这是沙陀内迁之始。

image.png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处月酋长沙陀金山因从征铁勒有功﹐被授予金满州都督。后因吐蕃所逼﹐金山之子辅国率部徙于北庭。安史之乱后﹐北庭与内地隔绝﹐该地沙陀取道回纥来长安者备受回纥暴敛之苦。

  789~790年﹐沙陀七千帐附吐蕃﹐攻陷北庭。后吐蕃迁沙陀于甘州(今甘肃张掖)﹐以辅国孙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吐蕃攻扰唐边﹐常以沙陀为前锋。

  9世纪上半期回鹘取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疑沙陀与回鹘相勾结﹐拟再迁其部于黄河以西。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乃于808年率部众三万落投归唐朝﹐途中尽忠为吐蕃追兵所杀﹐执宜率残部到灵州(今宁夏吴忠东北)塞。唐将沙陀部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阴山都督府﹐以执宜为兵马使﹐流散各处的沙陀相继还部﹐势力增强。唐朝以沙陀邻近吐蕃﹐虑其反复﹐又以其部众多﹐将使边境粮食价涨﹐故当灵盐节度使范希朝迁河东节度时﹐诏沙陀举军从徙河东。范希朝选其骁勇一千二百骑﹐号为"沙陀军"﹐其余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牧马河一带)﹔执宜部则居神武川的黄花堆(今山西山阴东北)﹐更号"阴山(阴山当作陉山)北沙陀"。以后唐又分其众隶诸州﹐以弱其势。唐宪宗对强藩成德王承宗﹑淮西吴元济﹐武宗对泽潞刘稹用兵以及宣宗对抗吐蕃﹑党项﹑回鹘﹐皆得沙陀之助。唐懿宗时﹐执宜子赤心率骑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后又因助唐抵御回鹘而迁为鄜延﹑振武节度使﹐然为吐谷浑所袭﹐退保神武川。

  876年其子李克用袭据云州(今山西大同)。唐朝用代北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等及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屡击李国昌父子。

  880年﹐国昌父子败后逃入鞑靼部。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朝招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军入援。

  883年﹐李克用率军击败起义军于梁田陂﹐黄巢退出长安﹐唐擢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唐用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朱温得汴﹐克用得太原﹐形成朱李纷争的局面﹐经过长期攻战﹐朱温削弱李克用。

  907年朱温颠覆了唐朝﹐建立后梁

  923年﹐克用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见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后建立后晋的石敬瑭(见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后汉的刘知远(见后汉高祖刘知远)亦均为沙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历史上的沙陀人去哪儿了?

  沙陀人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初次进入历史的板块是在公元八世纪,当时沙陀人归附了强大的吐蕃,开始他们的雇佣兵生涯。

  沙陀人认真地工作,积极地抢掠,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抢夺精神十足,他们过分的骁勇善战,连吐蕃人也心里发怵。虽然他们给吐蕃人民带来大量的战利品,可每每想到这拨疯子一样的战士就住在他们的隔壁,吐蕃人心里还真是承受不了。

  没法继续承受,吐蕃人就打算让他们搬家。不料想事情泄露,沙陀人愤怒的把战刀向他们的东家头上砍去,一场流血之后,他们投奔了唐政府,成了唐的雇佣军。自此他们开创了属于沙陀人的辉煌时刻。

image.png

  黄巢起义,准备将他的黄花铺满长安城时,被一顿猛杀,沙陀人不仅将黄巢赶出长安,还穷追不舍。趁着沙陀人休整,黄巢得空喘口气,不料他昔日的老部下朱温赶到,又是一顿猛打猛杀,黄巢最终不跑了,自杀了事。

  朱温灭唐称帝六年后被儿子干掉,沙陀人看到了机会,李存勖直取开封,建立后唐。后唐被后晋石敬瑭所灭,后晋被后汉刘知远所灭,要知道,石敬瑭和刘知远都是沙陀人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封建王朝有三个是沙陀人建立的。

  沙陀人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应该是被汉族慢慢同化,也被历史慢慢地遗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掌控晚唐与五代历史进程的突厥小部落:沙陀

  说道东亚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原属于突厥的沙陀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存在。从一个人口只有万人的小部落开始,最终占据东亚半壁江山数代人。更是在近30年的间里,让中原天子尽出其军中。他们的传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左右了唐末到五代结束的历史进程。以最不起眼的方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的沙陀人 只是突厥系大家族中不起眼的一个

  最初的沙陀人是突厥治下的一个小部落,在当时又名处月部。他们散居在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到天山山脉东部的巴里坤一带。

  由于过于边缘和渺小,我们已经不清楚他们的骑兵是否曾经随突厥主力一起,同唐太宗谈笑风生。但历史记载比较清楚的一点事,他们在西突厥王庭被唐朝打败后,便转投长安麾下。

  唐太宗在成为天可汗之前 也曾被迫出城给突厥人赔笑

  在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人趁唐朝主力东调之际,夺取了安西都护府的大片西域地盘。逆来顺受的早期沙陀人也就此投降吐蕃,被新宗主迁往今天甘肃的张掖附近生活。由于觉得沙陀人作战彪悍,因此吐蕃人将他们纳入自己复杂的军事系统内。

  每次作战时,经常让沙陀人的骑兵作为前锋,为擅长步战的本族主力军队开道。这对于骑兵力量不强的高原霸主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军事资源。只是双方的联合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吐蕃不仅要用沙陀人做骑兵,也要压榨和欺辱他们的部落民。沙陀也将臣服吐蕃视为一种权宜之计。

  鼎盛时期的吐蕃帝国

  后来吐蕃人就怀疑沙陀人暗中勾结北方兴起的回纥突厥人,打算将他们整体迁往青海一带。消息一出,就让沙陀人的举族惊恐。吐蕃对沙陀的统治素来暴虐,此番举动更是让沙陀人怀疑吐蕃打算将其部落尽数消灭。当时的沙陀酋长朱邪尽忠和其子朱邪执宜商议后认为,觉得相比于吐蕃,唐朝的统治更加温和。最后决定,与其冒着亡族绝种的危险在条件更恶劣的青海一带生活,不如逃到唐朝境内安全。

  于是在公元808年,朱邪尽忠父子就带领全部30000多部众东涛,奔向大唐掌管的东亚世界。吐蕃人闻讯大怒,派出部队追杀,双方一路酣战不休。由于部众中妇孺老弱众多,沙陀人要应付吐蕃军队的追击并不轻松。在吐蕃人连续不断的追上中死伤惨重,就连酋长朱邪尽忠也在激战中战死。然而凭借部落成员间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纽带,求生欲强烈的沙陀人在绝境中,依然维持了组织的完整。

  曾大肆追杀沙陀部落的吐蕃军队

image.png

  最终朱邪执宜带领部众,躲过重重追杀,来到唐朝控制的灵武。此时其部众只剩下万余人,其中包括了2000士兵,而骑兵只剩下有区区700人。在当时,任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部落,在未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镇守灵武的唐将范希朝,深知沙陀人骁勇善战,战斗力远在一般的草原部落之上。因此想借他们的兵力抵御其他游牧民族的侵犯。于是便替死里逃生的沙陀人购置牛羊,让他们在盐州地区休养生息。

  后来唐朝还是担心盐州靠近吐蕃,万一日后吐蕃入侵时,沙陀会再次倒戈。因此将他们又迁移到了远离西域的河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境内。唐军则从沙陀人中选拔精锐猛士加入自己军中服役,其余部众安置在定襄川地区放牧戍边。

  大举东迁的沙陀部落

  自从加入唐朝军队,沙陀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在多次战争中崭露头角。

  公元810年,唐宪宗遣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的六镇兵马,讨伐叛逆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朱邪执宜奉命以700沙陀骑兵作为前锋,干起了昔日的老本行。当唐军前进到木刀沟时,王承宗埋伏在此的数万大军杀出。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倾泻在沙陀军阵中。若是唐军的一般部队,遇到这样的突然袭击,恐怕早已溃败。

  然而,经历过生死劫的沙陀人,却在此战中展现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和军事素养。面对数万严阵以待的敌军,朱邪执宜带领700沙陀骑兵,直接横冲叛军阵地。他们猛打猛杀,竟然在正面将数万叛军钉在原地,成功抵挡住了敌方的攻势。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后方在其他唐军趁机绕到敌人侧翼发起进攻,一举击破叛军。沙陀骑兵为木刀沟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沙陀人在进入唐朝境内后 就成为了帝国倚重的军事力量

  此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沙陀人又多次是为唐朝作战,屡立战功。可以说那里有战争,那里便有沙陀兵的身影。一些将领在出征前,往往都会主动要求调用沙陀骑兵加入自己的部队。

  公元814年,在讨伐蔡州军阀吴元济的战役中,沙陀人又跟随大将李光颜一起,强攻蔡州叛军正面。在时曲之战中,蔡州叛军在清晨包围了李光颜的大营,使得唐军无法出营展开。眼看自己的部队要被困死,突厥出生的李光颜索性自己拆掉军营的栅栏,率领包括沙陀人在内的精骑向蔡州兵发动猛冲。在大量敌军的包括攻击中,沙陀骑兵四进四出,犹入无人之境。李光颜自己的盔甲也被敌方的箭矢射的犹如刺猬一般,却依然坚决不后退。最终还是以地方募兵为主的蔡州军,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战斗。最终抵挡不住唐军骑兵的连续冲击,反被击溃,死者数千之多。原本只是仆从军的沙陀人,也让数量众多的主力步兵成为了自己的辅助力量。

  在时曲遭至惨败后,吴元济被迫把防御重心放置在北面。结果就给了李愬雪机会,通过迂回夜袭蔡州的豪赌,将叛将一举擒获。

  沙陀骑兵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东亚可谓 鹤立鸡群

  到了后来的开成、会昌年间,沙陀开始在北部边境遭遇屡被迫东迁的回纥人。这些人被另一伙突厥系出生的黠戛斯人击败,不得不向东寻求生存空间。但面对更的沙陀人,他们也一败再败。

  公元847年,吐蕃趁唐朝国丧之际,伙同鲜卑后裔党项人和回纥残部攻打河西。唐朝让河东节度使率领代北诸军迎战,并习惯性的让沙陀人作为前锋。此战中,面对草原上的诸多同行,沙陀人再次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多次突入敌军深处,勇冠诸军。打的吐蕃、党项、回纥的三族联军难以抵挡,不由惊呼沙陀首领朱邪赤心为赤马将军。

  不过,此时已经在唐朝境内生活多年的沙陀人,也和刚来时有了变化。原来早在公元830年,河东节度使柳公绰提出,唐朝之前安置在云州、朔州等地居住的粟特人,民风彪悍,汉族官吏难以治理。但粟特人却十分惧怕比他们更善战沙陀人。于是,本着以胡治胡的原则,他建议朝廷让朱邪执宜带兵去管理当地的粟特人部落。

  在朝廷采纳了柳公绰的建议后,沙陀人便顺利的将和粟特人的安庆、萨葛部落吞并融合,实力进一步扩张。沙陀三部落的说法也就此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唐朝的国力衰落,以及各地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低下。

  两个粟特部落的加入 让沙陀在人力和武器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作为传统的突厥式骑兵 沙陀人在骑射和近战方面都有一手

  作为传统的东方式通用骑兵,沙陀人中有不少可以同时担任远程和近战任务的骑术高手。他们的骑射能力,在唐人的史料中,被认为比吐蕃贵族更加强悍。但其近战功力也非同小可,比很多单纯倚重骑射的草原部落民要更可怕。这也是真正让沙陀人威震天下的原因。

image.png

  纵观之前的战例,我们不难就发现他们的厉害之处。沙陀人曾多次在被敌方伏击、包围的情况下,临危不乱,顽强作战。冲入敌阵,挥舞着铁锤痛殴对手,更是沙陀人屡试不爽战法。无论是吐蕃、回纥,还是日后的契丹人,都曾在沙陀骑兵的冲锋中败下阵来。这也说明沙陀人不仅战术得当,在勇气和意志力方面也非常强悍。随着唐朝军力的衰退,沙陀军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给了沙陀人继续繁衍壮大的大好时机。

  部分装备更好重甲的沙陀骑兵 在中原战场上如鱼得水

  公元868年,唐将庞勋发动兵变,率领部下割据徐州。朝廷派多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为主帅,与神武大将军王晏权、羽林将军戴可师一起,统领率魏博、鄜延、义武、凤翔等藩镇兵马,前往镇压。临行前,主帅康承训特意向中央请求,调突袭系的沙陀人和鲜卑系的吐谷浑等游牧部落兵参加。

  结果,这支规模浩大的平叛军,在初战中被叛军打的一败涂地击败。大将戴可师被叛军偷袭杀死,另一位大将王晏权也是屡战屡败,被打得不敢再战。

  然而即便叛军连战连胜,唐军主帅康承训还是依然凭借手中的沙陀精兵,逆转了战局。当叛军和康承训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涣水河畔,埋伏于此的叛军趁唐军渡河时杀出,成功的包围了唐军主帅康承训。眼看叛军胜利在望,朱赤心率领手下500沙陀骑兵一起,发起了奋勇冲锋。他们挥舞着铁锤,在叛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不但救出了主帅,也击退了叛军。

  沙陀骑兵的优异表现让很多将领出征前都要带上他们

  之后叛军再度试图夜袭包围唐军,结果又遭到沙陀骑兵的冲锋反击。如同当年打算趁着夜色包围李光颜的蔡州兵一样,不能承受如此高强度作战的徐州兵也很快被沙陀骑兵击溃。随后,唐军以沙陀骑兵为最主要的突击力量,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的歼灭了庞勋叛军。沙陀人勇冠诸军的威名也开始为天下人所知。朱邪赤心更因此战的功绩,被赐皇族的李姓,改名李国昌。

  李国昌15岁的儿子在战斗中,表现出众。数次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一手骑射技艺更是全军上下无不叹服,被军士们尊称为“飞虎子”。他的名字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李克用

  依靠战功而获得威望与赏赐的李克用

  如果说歼灭割据一方的庞勋,还只是沙陀军在晚唐舞台上第一次作为主要角色亮相。那十余年后,席卷天下的黄巢起义就让沙陀人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在黄巢大军攻克长安,并与多路藩镇唐军僵持2年后,唐朝特意请来新任沙陀酋长李克用,统帅率领12000步兵和5000骑兵南下关中平叛。李克用的参战,很快就改变的黄巢与唐朝僵持的局面。沙陀兵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战场,将黄巢的几十万农民大军击的粉碎。暴民盗匪为主的叛军,在遇到藩镇兵痞时还能抵挡一阵,遇到沙陀人就难以为继了。

  战后,论战功和兵力都位居诸将之首的李克用,被唐朝封为河东节度使。沙陀人也就此从为人卖命的雇佣兵,一跃成为将要争霸天下的“北境之王”。

  黄巢起义的风波让沙陀人进一步做大

  盛极而衰

  黄巢之乱后,随着皇室直属的禁军的覆灭,唐朝朝廷对各地藩镇的约束力也几近于零。在这种局面下,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开始了逐鹿天下的野望。

  在众多势力中,手握沙陀铁骑、虎踞三晋之地的李克用,很快就脱颖而出。尽收黄巢叛军余党、获封宣武节度使,并执掌开封的朱温,是他们最大的对手。两批出生截然不同的人,都因为黄巢掀起的大洪水,成为时代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之间的斗争,也就成为了直接决定天下大势走向的巅峰之战。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的前期,朱温凭借更胜一筹的政治经济与外交运营,迅速兼并众多藩镇。因而在土地、人口和兵力上都远胜李克用。这也让他得以用强大的兵力优势,去压制李克用的沙陀精锐。甚至两度围攻李克用的老巢太原,逼的李克用想要逃亡草原避难。但霸权基础脆弱的朱温,在获得极大优势后,必然走上了历代开国皇帝的老路。一系列的屠戮功臣,使得诸将寒心。

  反观李克用一边,以约为父子的中亚军事兄弟会模式,笼络军中的勇士。因而在李克用去世后,他麾下诸将依然全力帮助其子李存勖征战南北。最终,才华军略更胜其父的李存勖,率领麾下精兵,屡次以少胜多,逆转了战局,最终消灭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沙陀人建立的后唐政权,也是五代十国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

  期间,以沙陀人为核心的后唐军,还曾以5000骑兵在平原上直面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通过他们最擅长的冲锋模式,以劣势兵力击溃了阿保机麾下的上万契丹骑兵。

  在李存勖建立后唐后的30余年里,中原地区又先后崛起了后晋、后汉、后周这三个短期王朝。他们在后来史书上的口碑都不太好,但也都有过击败北方契丹人南下的不错战绩。有趣的是,这些王朝的建立者都出自河东的沙陀军事集团。不是沙陀本族部众,就是加入沙陀军事集团的汉人。在一些情况险恶的逆风战中,沙陀军事贵族也会像过去的先辈一般,主动从营地内冲出,反败为胜。就连大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父亲,也曾在李存勖的禁军中为将。

  当然,再勇武的部众也经不起成功的诱惑与四散各地的稀释。沙陀人就是在他们最辉煌的五代时期,耗尽了过往的锐气。随着宋朝的建立,最后的一批沙陀人也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队。在宋军大败的高粱河战役后,一些幸存者还被安排在北方边境地区居住。只是在防范武人与多元文化胜于外患的宋朝,维系沙陀武力源泉的旧习俗制度也被政策全部磨平。

  到了童贯北伐与靖康之变的年代,我们再也无法从记载中找寻出任何沙陀勇士的记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唐末沙陀朱邪部首领朱邪赤心平叛有功被赐姓为李。人种特征为深目多须的欧罗巴人种,五代时期沙陀集团中许多武将的姓氏得到佐证:康、安、曹、石、米、何、史等等,都是典型的从前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姓氏。沙陀建立了后唐(沙陀第一王朝)、后晋(沙陀第二王朝)、后汉(沙陀第三王朝)、北汉(沙陀第四王朝)四个政权。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