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国家富足、经济繁荣,为何却经常被“欺负”呢?
2020-08-18 10:42:03 陈玄风 张先 昭庆公主 夏竦

  南宋时,朱熹唐仲友不和,老朱逮着机会就上奏弹劾他。唐仲友也确实不争气,总让人抓住小尾巴。在台州做官的时候,因为催缴税收力度比较大,给的时间又很紧,他搞得“急于星火,民不聊生”。对此,朱熹一纸诉状告到了宋孝宗那里。

  唐仲友还动用公款印书,包括《荀子》《扬子》等。印书本来不是坏事,但老唐把书印好,不是送到学校当教材,也不是给领导干部发放学习材料,而是以私人名义送给各路达官显贵,借助文脉搭上人脉,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被朱熹当作证据,写进告状信里。但是皇帝始终不为所动,以至于告到最后,老朱连唐仲友生活作风有问题的理由都用上了,搞得皇帝烦透了,说朱熹纯属“秀才争闲气”,不予理会。

  老唐运气实在是好,虽然浑身是“病”,却得以脱逃,史书上还赞美他“兴利除弊,政声赫然”。其实,唐仲友确实不干净。除了朱熹揭发的问题,他在担任监督武器制造一职时,吃着国家俸禄,坐着国家配车,到了单位除了让职工制造武器,还命人干私活—为自己打造“汤瓶”。汤瓶就是古代的热水袋,用金属打造,冬天搁在被窝里暖脚,是高档货,很受市场追捧,动辄卖出天价。老唐用着公家的铁、炭火和劳力,挣足了外快。

image.png

  然而,军工单位承担国家下达的军事装备、产品研制、生产计划任务,关乎国家安全,管理上理应密不透风,容不得他人钻空子。而且,宋代的军工企业种类繁多,分工精细,南宋时一个万全作坊的工匠就达到上千人,有时甚至超过四千人。这么重要的军工手工业,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像唐仲友一样的干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一心公器私用,为自己谋福利。

  宋高宗时,军工单位的监官“多是贵戚势要子弟为之”,靠拼爹进入企业管理层,却丝毫没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做事“偷工减料”不说,态度上还慵懒散软,既无职业技能,更无职业精神。面对这种损公肥私型的领导,正经工作干着不说,还要应对加派的私活,工匠们每日劳苦不堪。因此,他们往往会逃跑,逃不走的干脆消极怠工。

image.png

  如此一来,武器装备的质量自然下滑。北宋时,欧阳修就曾说,武器的数量不少,但“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大小多不中度”,真正精良的武器“十无一二”。宋神宗生性比较仔细,到基层调研时不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非要到一线亲眼瞧瞧。到了库房不理陪同人员的介绍,自己伸手随机抽取三张弓测试,结果质量很差。这些问题到了南宋,仍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一个唐仲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世上不止一个唐仲友。大家你打造热水袋,我冒领工资,他私分军粮……活生生把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宋帝国啃得千疮百孔,终于失血过多,仆地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