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明白于谦是不该杀的,当他复辟成功以后,石亨、徐有贞等人让明英宗杀于谦,明英宗说,于谦是有功劳的。但是石亨、徐有贞直截了当对明英宗说,如果不杀于谦,那么复辟这件事就师出无名。为了说明“复辟”的正确性,因此最终明英宗最终杀掉了于谦。
石亨和徐有贞之所以要让明英宗杀于谦,理由是很容易想清楚的。因为于谦当时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如果于谦以及于谦的集团继续执政,那么,通过投机实现政变成功的石亨、徐有贞等人,在朝中就不可能有地位。那样的话,他们不是白干了吗?所以,无论如何,石亨、徐有贞等人要把于谦搞下去。
那么,明英宗杀掉于谦的理由是什么呢?是不是石亨、徐有贞所说的,不杀于谦,就不能证明自己复辟的正确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明英宗一开始为什么不愿意杀于谦。
一是于谦帮助明朝打败了瓦剌,稳固了明朝的江山。这一点,无论明英宗以及石亨、徐有贞等人怎么抹黑,都是抹不黑的。这在当时,无论是在朝廷中,还是在天下老百姓那里,都形成了公论。当石亨、徐有贞等人提出杀于谦的时候,明英宗也是看见了这一条公论。所以当他说“谦实有功”这个话的时候,就是看到了这个公论,怕因为杀掉于谦,引起天下人的公愤,所以才会有犹豫。
二是在于谦的努力下明英宗得以回到明朝。当瓦剌准备把明英宗送回明朝,明代宗朱祁钰当然不同意。明英宗回来了,该怎么处理他啊。当年岳飞抗金,宋高宗为什么不让他抗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岳飞抗金,把徽钦二帝接回来后,没办法处理他们。可是于谦却坚持认为,应该把明英宗接回来。最终,明代宗听了于谦的话,把明英宗接回来了。
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明英宗都是不能杀掉于谦的。但是明英宗最终却把于谦杀掉了。他杀掉于谦,真的是因为石亨、徐有贞说的,不杀于谦,复辟就师出无名吗?
这个话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杀于谦,不说于谦有错,那么明英宗凭什么复辟呢?不过,要说明英宗杀于谦,完全是为了这个,也不对。实际上,明英宗在杀于谦的问题上,是还留有后手的。他留有什么后手呢?
我们先来看明英宗给于谦罗列的罪名。
第一条是说于谦把朱祁钰扶上台,抢夺朱祁镇的皇位。
第二条是说于谦与朱祁钰勾结,谋夺太子之位。也就是说,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了明代宗的儿子朱见济。
第三条说的是虽然明朝同意接受被放回来的明英宗,但是却把他关在南宫之中,囚禁了起来。
第四条说的是,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于谦与人讨论,准备迎立外藩为皇帝。
很显然,这些指控都是不成立的。明英宗被抓以后,如果不扶立朱祁钰为皇帝,肯定会受制于瓦剌。所以说,立朱祁钰在当时是必然选择,于谦当时做得并没有错。至于废太子朱见深,那是明代宗的想法。只能说于谦没有出面阻止。但是,就算阻止,又怎么阻止得了呢?还有,把明英宗关在南宫之中。说老实话,这个明英宗还真不好处理,放出来肯定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明代宗还是于谦,实际上都拿不出很好的方案。软禁起来,实在是个最好的选择。至于只用一个口子给朱祁镇送饭,做得太过分,于谦也不便出面干涉。还有迎立外藩的事情。当时只是一个提议,而且也不是于谦提出来的,于谦也不在场。再说了,最终这条动议并没有实施,只是有人说说而已。所以,把这些都怪罪在于谦头上,显然是不对的。
不过,明英宗虽然积极配合石亨、徐有贞等人,把于谦给杀了。但是实际上,明英宗还留有一招后手,就是他知道,于谦在朝廷中,对他不利。不过说起来,石亨、徐有贞在朝廷中,对他更不利。所以,很快,他就把石亨、徐有贞等人拿下。拿下他们的时候,明英宗还特地拿于谦与他们对比。说你们认为于谦该杀。可是于谦两袖清风,家无余财。而你们呢,却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你们说是于谦该杀,还是你们该杀?
明英宗当初听从石亨、徐有贞的话,杀掉于谦。不过最终明英宗把这个怪罪在他们的头上,成为他们该杀的一个理由。不知道石亨被杀,徐有贞被贬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恬嫔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道光帝,也详情
刘禅乐不思蜀的真相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详情
每当一提起曹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详情
仪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乾隆是在雍详情
XXX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清朝时期详情
宁愨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顺治皇帝的后详情
宁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雍正后宫中,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整个历史的长河当中,留下了相当大的足迹,而且三国时期的详情
水浒英雄关铃是什么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详情
在中国历史中,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登基之路颇不光彩:先杀害兄弟,又杀害侄子,详情
每当一提起西魏八柱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详情
关于楚国为何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详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顺贵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三十一年详情
对古代青楼女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白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对马岱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瓦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土木堡之变”详情
你真的了解古代青楼女子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古时候,青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常言道“良禽择详情
《三国演义》描绘的是个男人的世界,金戈铁马,战火连绵。但这其中却也不乏巾帼英详情
对古代妓院和青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228年这一年对于三国时代的魏国来说算是一个流年。这一年,东线被吴国打败,西详情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详情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详情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趣历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详情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详情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详情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详情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1129年(金天会七年,南宋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详情
关于播州之役,历来评价甚高。此役之胜,大大树立了明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威风,为2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金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谓“风水详情
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详情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详情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详情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详情
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的望族详情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详情
赵郡李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古代著名大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详情
东郭姜生平经历如何?东郭姜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详情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详情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世祖卢敖,号雍熙,秦始皇召详情
琅琊王氏有什么发展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京剧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在清代中叶,详情
【原文】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详情
【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详情
【原文】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详情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详情
【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详情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详情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详情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详情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下面趣历史详情
【原文】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