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北魏第一谋士崔浩料事如神,其实并无奥秘,说穿了无非八个字:统观全局,知彼知己。
先说统观全局。
后秦主姚兴去世之时,东晋太尉刘裕率领水军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准备逆流西上,开进黄河,讨伐后秦。因为潼关天险,水军难以到达,他派使节向北魏借道,后秦国主姚泓怕刘裕强兵讨伐,也派使节向北魏求援。北魏君臣面临借道刘裕,还是救援后秦的决择。拓跋嗣命文武百官共同商讨,“群臣”都反对借道刘裕而认为后秦“不可不救”。反对借道刘裕的理由是“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万一让他们登陆之后攻打北魏,后果不堪设想。后秦“不可不救”则因它是“婚姻之国”。如此,他们主张“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唯有崔浩独树一帜,反对“群臣”之说。提出“假之水道,听裕西上,然后屯兵以塞其东”的方略,倘若刘裕攻克后秦,“必德我之假道”,不能攻克,北魏也“不失救秦之名”。
崔浩不像“群臣”那样只凭刘裕“其志难测”,只凭后秦是“婚姻之国”而定战略与国策,提出这样的方略,他考虑到东晋、后秦、柔然以及北魏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刘裕吞并后秦之心由来已久,这是他称帝的最后一个筹码,乘姚兴去世之机讨伐后秦,志在必取;其二,姚兴去世,姚泓懦劣,姚氏兄弟相争,国难不断,危机四伏,凭刘裕军队当时的实力,取则必得;其三,因为“南北异俗”,刘裕“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北魏“争守河北之地”,不能成为北魏之患。倘若北魏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则必然激怒刘裕,“上岸北侵”,致使北魏“代秦受敌”;其四,北魏之北“柔然寇边”和北魏当时“民食又乏”,不能再与刘裕为敌而使北魏首尾不能相顾,“发兵南赴则北寇愈深,救北则南州复危”。崔浩尤其不屑“群臣”以“婚姻之国”为由说事,诘问“夫为国计者,惟社稷是利,岂顾一女子乎!”
两晋南北朝的时局犹如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争,战事不断。崔浩为北魏出谋策划,总能通观全局,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挂一漏万,因小失大。提议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其归路,只是其中一例,可惜拓跋嗣没有听取崔浩之提议而听从“群臣”之言,发兵阻碍晋军西进,果然激怒刘裕,吃了“却月阵”之大亏,方才“恨不用崔浩之言”。
再说知彼知己。
刘裕攻打后秦姚泓之时,拓跋嗣也想乘机占点便宜,他问崔浩:“裕既入关,不能进退,我以精骑直捣彭城、寿春,裕将若之何?”崔浩不赞成如此偷鸡摸狗、急功近利。他帮拓跋嗣分析北魏的周边环境,“西有(赫连)屈丐,北有柔然”,他们时时都在“窥伺国隙”;又帮拓跋嗣分析北魏与东晋(刘裕)的“强弱利害”,北魏“虽有精兵,未睹良将。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非刘裕敌也。兴兵远攻,未见其利”,而刘裕此时风头正劲,“克秦而归,必篡其主”,但他想“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却无异于“解衣包火,张罗捕虎”,即使“留兵守之”,也无奈“人情未洽,趋尚不同”,足为“寇敌”入侵提供条件。崔浩劝拓跋嗣只须“按兵息民以观其变”,刘裕攻下的函、秦之地(长安一带)终将为北魏所有。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此言出自《孙子·谋攻》。孟氏注:“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崔浩分析的正是“彼”与“己”的“强弱利害”。然这种“强弱利害”并非一成不变,真要知彼知己,还得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崔浩懂得这个道理。
刘裕克复长安之时,拓跋嗣大为恐慌,立即派遣使臣请和。听说刘裕去世,就想乘机讨伐,崔浩不以为然。拓跋嗣问:“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崔浩于是申述此二者之不同。“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衅伐之”,而刘裕去世,刘宋“党与未离”,北魏若“兵临其境”,彼“必相帅拒战”,不如“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但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师”。崔浩不但指出刘宋“党与未离”与后秦“诸子交争”之不同,也看到“党与未离”的刘宋,将会有“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的危机,劝说拓跋嗣等候时机,“坐收淮北”。
拓跋焘的时代,关于是否讨伐柔然,也曾有过两次争论。第一次是“今当用兵,赫连、蠕蠕,二国何先”的争论,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等朝廷重臣主张先攻“蠕蠕”,崔浩主张先攻“赫连”(即夏国),这个主张基于“知彼知己”:因为“蠕蠕鸟集兽逃,举大众追之则不能及,轻兵追之又不足以制敌”,而“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以当时北魏之实力,自“宜先伐之”。恰好日后又碰到夏主赫连勃勃去世,崔浩支持拓跋焘抓住这个时机,一举攻下夏国首都统万城,俘获夏国新主赫连昌,使北魏声威大振。
数年之后,拓跋焘要讨伐柔然,却遭到“群臣”反对,唯有崔浩支持。反对的理由,除了太史令张渊、徐辩提出的“天象”“天意”,还有一条,就是“南寇方伺国隙”。所谓“南寇”就是刘宋,他们认为不能“舍之北伐”。当年主张先伐夏国而暂时不伐柔然的崔浩此时支持讨伐柔然,因为柔然与刘宋的情况都有变化。“蠕蠕恃其绝远”,以为北魏“力不能制”,已经“自宽日久”,如今“掩其不备”出击,其必“望尘骇散”,只因马驹“驱驰难制,不得水草,不过数日,必聚而困弊”,如此便可“一举而灭”。自从北魏攻克统万以来,刘宋已对北魏“内怀恐惧”,在北魏攻打柔然之时,不可能有所行动,不但“彼步我骑,彼能北来,我亦南往;在彼甚困,于我未劳”,而且“南北殊俗,水陆异宜”,即使将河南之地送与刘宋,他们“亦不能守”,何况如今刘义隆君臣,已远非刘裕时代可比。据此,崔浩十分肯定地回答了寇谦之“蠕蠕果可克乎”的问题,说是:“必克。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使不全举耳。”日后虽然大败柔然,却不能大获全胜,果然失之于诸将“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
知彼知己到这个境界,也可谓出神入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王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政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详情
北宋在与契丹交战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败多胜少,比如高梁河之战、岐沟关之战、君子详情
说起不杀开国功臣这件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位皇帝,他就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详情
公主是帝王的女儿,出身高贵,谁能娶到公主,身价自然也会提升。可是,唐朝时期却详情
薛仁贵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一生征战沙场,罕有败绩。正所谓将门出将,薛仁贵的子详情
你知道宋徽宗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1100年正月,详情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孝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杀吕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吕详情
江州事件时,吴用到底错在哪儿?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详情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神机军师朱武。 梁山七十二地煞的首位是谁详情
许褚虽是曹操的部下,却深得大家的喜欢,这与他的痴与忠是分不开的,接下来就为大详情
三国中许褚是个怎样的人 许褚是曹操帐下数一数二的猛将,虽然他为奸雄曹操服务详情
张辽和许褚谁更厉害 张辽和许褚谁厉害呢?很多沉迷三国的人都会在心里暗暗的比详情
凌统的杀父仇人是谁介绍 古语云:虎父无犬子,凌统的父亲凌操是孙策手下的一员详情
甘宁与凌统为什么不和?甘宁为何杀凌统的父亲 简单来说,甘宁做海盗时射杀了凌详情
关于明朝皇帝御驾亲征的次数,明朝史学家王世贞认为,“天子御甲胄统六师者,自高详情
隋唐时期的宇文化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他的名气很大,但却臭名昭著,是详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兄弟关系。父亲同为司马懿。司马详情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奴仆,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却经常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其中最厉害的详情
司马昭把权力传给弟弟司马昭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详情
司马昭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介绍 人们爱用俗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个人详情
你知道龙湾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水战是中国古代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叁国里详情
长坂坡之战简介:长坂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长坂坡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是什么?下面趣详情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宛城之战?下详情
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的过程是怎样的?靖康之耻有什么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详情
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详情
关羽襄樊之战简介:襄樊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襄樊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襄樊之战有什详情
定军山之战简介:定军山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定军山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北宋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详情
对安德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德海曾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现在社会,身份证是个非常重要的证件,没了身份证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古人有没有详情
参观过秦皇陵兵马涌的人,都会对一个个盔甲整齐,威武雄壮的兵马俑留下深刻的印象详情
间谍,是国家情报机关派出或指使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进行颠覆、破坏活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里,有“刑始于兵”,“师出以律”的记载,“兵律”、“军律详情
文武分离是国家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文官武将分详情
李自成,陕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政权的建立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详情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详情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详情
安史之乱到底是谁引发的,最后又是由谁平定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详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哪些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失街亭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详情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在历史的记载中只有寥寥数语,关于宋太祖的真正死因依然是个谜,详情
要比较古代诗人们在朝堂当中所居的官位,或许哪个朝代都比不上宋朝。宋朝有很多宰详情
唐诗当中悼念前辈的诗歌还是有不少的。白居易悼念李白的诗歌,虽然只有六句,但其详情
在古典诗词当中寻求到诗意的生活境界,是我们读诗的初衷。唐朝的诗人当中,我们推详情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一首唐诗《夜雨寄北》,千百年来温暖了很多人的心理。“君问归期详情
袁枚《秋兰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秋兰赋袁枚 〔详情
聊斋志异《青城妇》原文 费邑高梦说为成都守[1],有一奇狱。先是,有西商客详情
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原文 朱公徽荫巡抚粤东时[2],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详情
聊斋志异《李八缸》原文 太学李月生[1],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详情
聊斋志异《卷一·雹神》原文 王公筠苍(1),莅任楚中(2)。拟登龙虎山谒天详情
聊斋志异《毛大福》原文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1]。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详情
聊斋志异《杜小雷》原文 杜小雷,益都之西山人[1]。母双盲。杜事之孝,家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