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时,如何唐玄宗不干涉,唐军能挡住安禄山吗?

  潼关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如果说安史之乱唐朝历史的转折点,那么潼关之战则可以称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

  在这次大败之前,唐王朝虽然在叛军的围攻下左支右绌,但是由于盛唐积累的丰厚底蕴,安禄山未必真能谋反成功。但可惜的是,这种均衡而清晰的局势,却因为潼关之战的惨败而逆转。

  唐玄宗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战,隶属驳杂、士气不振的二十万唐军,在叛军的连环攻势下丢盔卸甲,甚至“自相斗杀”,最后生还入关者只剩下区区八千士卒。而唐王朝的腹心之地——国都长安,也就此暴露在叛军的视线当中。

  如果玄宗对当时的战局并不加以干涉,那么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这些公认的宿将,到底能不能在潼关将安禄山的谋反大军挡住呢?

  大多数人在复盘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提及郭子仪李光弼联名上书玄宗时陈述的战略:哥舒翰继续固守潼关,而由郭、李两人各领军队,直取叛军中枢范阳城。

image.png

  在当时来看,这一战略的确有一定的成功几率,尤其是少数精锐部队进攻范阳这一构想,与《孙子兵法》中 “凡战者,以正辅,以奇胜”的思路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安禄山的老巢,的确出现了一系列内部问题。

  作为唐朝所设立的节度使,安禄山其实正是依靠这一身份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势力,这也是他最后得以做大的原因。但节度使毕竟不是一方诸侯,即使是他影响力最为深厚的河朔地区,依旧不能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

  在安禄山举兵叛乱后不久,常山太守颜杲卿就设计斩杀了安禄山留守常山的叛将,并发檄文传告周边各郡县,拨乱反正。如此一来,常山郡这样一座在当时并不惹眼的城市,成功钉死了叛军后撤和补给的退路。

  这也是安禄山在进攻潼关之前进退失据的根源。郭子仪等人之所以敢于定下这种直捣黄龙的激进计划,其实也与颜杲卿在常山的呼应有关。

  但可惜的是,构想依然只是构想,对于古代书法作品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颜真卿曾留下《祭侄文稿》这样一部充满悲愤郁结之气的行书作品,这部“天下第三行书”即是他祭奠自己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它的背后正是颜杲卿父子固守常山郡最终阖门被害的惨祸。

  颜杲卿等人的死,既是因为双方实力上的悬殊差距,也与当时的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故意争功有关,《祭侄文稿》中所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就是指的此事。

  从时间线上来看,在潼关之战前,李光弼所领“步骑万余,弩手三千”已经沿着太行山井陉口进入河北,但是这支军队并未能挽救势如危卵的常山郡,更没有能够赶在潼关之役前搅乱叛军老巢,除了“嘉山之役”收复了河北十三郡外,整个河北几乎全部沦陷敌手。

image.png

  可以说,在实施过程中,固守潼关等待敌人自乱阵脚的战略,在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当然,历史中的线索纷繁复杂,就像蝴蝶效应所讲的那样,哪怕是稍微改变一两个限制条件,最后都有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突袭范阳的战略目的就一定不能实现。

  但更加残酷的现实情况是,即使唐玄宗对于哥舒翰不加干涉,哥舒翰等人也不一定能守好潼关。因为潼关之败,并不完全是玄宗“远程微操”的结果,将领、文臣、皇帝,三股力量之间的矛盾,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埋下。

  在安禄山举兵叛乱后不久,常山太守颜杲卿就设计斩杀了安禄山留守常山的叛将,并发檄文传告周边各郡县,拨乱反正。如此一来,常山郡这样一座在当时并不惹眼的城市,成功钉死了叛军后撤和补给的退路。

  这也是安禄山在进攻潼关之前进退失据的根源。郭子仪等人之所以敢于定下这种直捣黄龙的激进计划,其实也与颜杲卿在常山的呼应有关。

  但可惜的是,构想依然只是构想,对于古代书法作品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颜真卿曾留下《祭侄文稿》这样一部充满悲愤郁结之气的行书作品,这部“天下第三行书”即是他祭奠自己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它的背后正是颜杲卿父子固守常山郡最终阖门被害的惨祸。

  颜杲卿等人的死,既是因为双方实力上的悬殊差距,也与当时的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故意争功有关,《祭侄文稿》中所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就是指的此事。

image.png

  从时间线上来看,在潼关之战前,李光弼所领“步骑万余,弩手三千”已经沿着太行山井陉口进入河北,但是这支军队并未能挽救势如危卵的常山郡,更没有能够赶在潼关之役前搅乱叛军老巢,除了“嘉山之役”收复了河北十三郡外,整个河北几乎全部沦陷敌手。

  可以说,在实施过程中,固守潼关等待敌人自乱阵脚的战略,在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当然,历史中的线索纷繁复杂,就像蝴蝶效应所讲的那样,哪怕是稍微改变一两个限制条件,最后都有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突袭范阳的战略目的就一定不能实现。

  但更加残酷的现实情况是,即使唐玄宗对于哥舒翰不加干涉,哥舒翰等人也不一定能守好潼关。因为潼关之败,并不完全是玄宗“远程微操”的结果,将领、文臣、皇帝,三股力量之间的矛盾,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