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赢家郦食其,为什么会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你真的了解郦食其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郦食其[yì jī]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战国末期魏国陈留县高阳人,秦末时,曾在汉高祖刘邦手下为谋士,多次出谋划策,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204年,郦食其凭一己之舌劝降齐国七十余座归汉背楚,为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战略先机,成为了政治上的大赢家。

  然而,这样一个巧舌如簧的说客最后却被齐王田广烹杀而死,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可能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也可能是狂妄所致,认为田广不会杀他,总之,带着政治的光环,郦食其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一、郦食其追随刘邦

  郦食其狂傲不羁

image.png

  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从小家境贫寒,喜好读书,长大后很是关心列国的时事政局。公元前225年,也就是郦食其44岁那年,他的国家被秦给灭掉了,从此,郦食其沦落为陈留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吏。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傲慢狂妄、放荡不羁、纵酒作乐的性格,正因如此,他被附近人们称之为“狂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在秦的暴政统治下,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不久又爆发了吴中没落贵族项梁和他侄子项羽领导的起义。起义军西进攻秦,好几次路过郦食其的家乡,而身负家国之恨的郦食其却没有盲目追随他们一起去反秦,而是将自己隐匿了起来。

  开命运转折

  这并不是郦食其胆怯,不敢反秦,而是他在等待他所追随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成不了大事,不值得自己去为他们效忠卖命,而事实也证实了他的政治眼光的独到性和正确性——陈胜、项梁最终兵败被杀。

  接着,起义的导火线引燃了后来的项羽、刘邦起义,他们拥立了正在放羊的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举起了反秦的义旗。其他六国后裔们纷纷借此复国,称王称霸、抢占地方,进行推翻暴秦的活动。一时间,烽烟四起,天下战乱不堪。

  就在宋义和项羽巨鹿救赵和秦将王离章邯对峙之时,刘邦带着几千兵领兵西进,兵锋直指秦都咸阳,开始了飞蛾扑火般的灭秦之路。就在路过陈留时,郦食其听闻了刘邦的为人,主动加入,追随了刘邦。“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image.png

  刘邦谋略远大

  那么,郦食其为什么不追随其他义军首领而偏偏追随势单力薄的刘邦呢?史料记载,郦食其认为刘邦虽傲慢看不起人,但“多大略”,即具有远大的谋略,单凭这一点,就“真吾所原从游”,正是他一直等待所要追随的人。可见,相对其他首领来说,刘邦的名声还是比较不错的。

  史料上也曾记载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即仁厚爱人,喜好施舍,胸襟开阔。他还懂得笼络人才、收取民心,有远大的志向等等,这也是郦食其肯效命于刘邦的原因。

  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刘邦好纵酒和女色,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甚至还带有流氓无赖性质的脾性,这和郦食其的狂妄不羁“臭味相投”,以致二人谈话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二、郦食其的主要功绩

  出谋划策,劝降齐国

  郦食其追随刘邦后,连同他的弟弟郦商共带去了几千起义军队,大大增加了刘邦的实力。郦食其接下来还为刘邦做了很多重大的贡献:

  1. 夺取陈留,补充粮草。郦食其凭借自己与陈留县令的关系,拉拢并帮助刘邦夺取了战略要地陈留,使刘邦队伍得到扩大,军队也得到粮草的补充,郦食其因此被封为广野君;

  2.劝降武关,到达关中。在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与刘邦求和,欲关中称王时,刘邦派郦食其和陆贾去游说秦军将领,乘机攻破了武关,进入关中;

  3.攻荥阳,据敖仓。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军五十余万人在彭城被项羽三万精兵击败,刘邦退至荥阳后又数次战败,就在打算放弃成皋以东时,郦食其劝刘邦再次收复荥阳要地,并且占据囤积粮草的敖仓,“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这一局势的扭转,使天下诸侯纷纷又倒向了刘邦这一边;

image.png

  4.说服齐国田广归降。在刘邦占据敖仓,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后,项羽逐渐陷入了粮草短缺的困境。公元前204年,郦食其只身往东去了齐国,以天下人心向汉的道理劝说齐王田广,田广就听从了郦食其的话,撤除了守兵的战备状态,天天和郦食其纵酒作乐。

  至此,郦食其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他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刘邦一次次转危为安,尤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归降刘邦,这无疑在项羽的后背插上了重重的一刀,使不可一世西楚霸王项羽处处掣肘,陷入前方胶着、后方不稳的困境之中。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郦食其和韩信的政治眼光是不谋而合的,只不过二人走的路线形式不同,韩信是以武力征服,而郦食其是以口才说服,不费一兵一卒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了政治上的大赢家。三、郦食其之死,人生上的败笔

  郦食其之死

  就在郦食其成功说服齐王田广归汉背楚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韩信在谋士蒯通的鼓动下,突然对齐发动了袭击,毫无防备的齐军溃败不堪。齐王田广让郦食其去说服韩信罢兵,郦食其拒绝,田广认为郦食其欺骗了他,一怒之下就烹杀了郦食其。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烹)郦生,引兵东走。

  郦食其已成功劝降了齐国,韩信为什么还要发动对齐的攻击?是嫉妒心驱使还是刘邦的背后指使?齐王使郦食其劝韩信罢兵,郦食其为什么拒绝?是狂妄自信认为齐王不会杀他,还是认为根本劝不动韩信?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站在刘邦的角度上分析,郦食其作为一个谋士,面对各诸侯国反复无常的表现,游说并不能起到使其真正降服的目的。各诸侯国今日归顺明日背叛的剧情每日都在上演,与其孤注一掷,不如双管齐下,再派韩信攻齐,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难道刘邦这样做完全不顾及郦食其的生死吗?我们认为其中包括两个不确定的因素。第一、郦食其劝降成功与否不确定;第二、韩信大本营的兵权已被刘邦夺取了,派韩信攻齐也不过是张空头支票,韩信能不能招募上兵、能不能打败齐国,这也不确定。在自身还焦头烂额的形势下,只能顺着形势发展走一步看一步了。

image.png

  对于韩信来说,自己带兵打仗那是真刀真枪拿性命换来的,你郦食其动动嘴皮就得个广野君的封号,再动动嘴就能使齐国真心归汉了吗?或者是嫉妒心驱使怕郦食其抢去自己的功劳,或者是没有收到汉王退兵的命令,再加上蒯通的耳边吹风,于是韩信发动了对齐的突然袭击。

  其实,韩信攻齐是有他的私心的。从《史记·高祖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在攻下齐国后,不是立马回兵救援刘邦,而是派人送信给刘邦,试探性的要做代理齐王,“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刘邦何等聪明,索性就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韩信这才带兵攻击项羽后方,减轻了刘邦的压力。

  就在齐王让郦食其去劝韩信罢兵时,郦食其没有答应,他也深知韩信是不会罢兵的,这更是徒劳无用之举,去游说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岂不是对名士的最大侮辱?

  于是,狂傲的郦食其大骂齐王田广:“干大事业的人不应该拘泥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能怕别人责备,你老子我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了!”然而他太过于自信了,这更加激怒了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于是愤怒之下,烹杀了郦食其,这年郦食其66岁。四、后世评价

  后世对郦食其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更多的是趋向于最后结局的惋惜。唐代诗人李白《梁甫吟》中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表达了对高阳酒徒郦食其的赞赏之情。

image.png

  相比刘邦建立大汉的开国功臣来说,郦食其稳重不如萧何,谋略不如张良,机智不如陈平,但他脾性与刘邦很投,并为刘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死让刘邦感到很惋惜,他的后代因此也受到了不错的待遇。

  从政治赢家到失败人生,这其中看出郦食其作为一名政治说客,其游说能力还是挺厉害的,其口才还是很有魅力诱惑性的。他凭借渊博的学识和人心向汉的口才技巧,帮助刘邦游说列国,争取到了列国的支持,肃清了刘邦和项羽争霸路上的很多障碍,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郦食其的不足之处就是他太狂妄自大了,他的几次冒险主义将自身置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在田广以死相逼要其劝韩信罢兵时,他更是高傲不屈,过度自信,临死前喊出了“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的话语,终不为田广游说而被烹杀。

  在政治上,郦食其是一个大赢家,然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却成了一个失败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