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他做了什么?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叶伯巨的故事。

  公元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在中书省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奸吏”一案,钦天监监正求见,朱元璋宣他进来。监正汇报说:“近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星象异常。”古人深信天象之说,上述天象只有在君王无道的时候才会出现。朱元璋大惊,和右丞相胡惟庸商议,下诏求言,即:让天下大小官员都可以上书给朱元璋提治国的建议。

image.png

  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这个诏令一下,在全国范围内闹出了诸多事端,其中,山西平遥有一位七品小吏,因此轰动明朝,并且丢了小命。这位七品小吏,名叫叶伯巨。

  叶伯巨,字居升,浙江宁海人。洪武初年,经当地官员选拔,送到京城太学读书,后来担任平遥县训导。所谓训导,是指当时在某县主管教育的官吏,官居从七品。叶伯巨从小熟读经史,谈吐不凡,很有见识,当朱元璋的诏令送到平遥县后,叶伯巨便坐不住了,他早就想给当今皇帝提建议了,于是,叶伯巨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递交给了朝廷,这份诏书就是著名的《奉召陈言疏》。

  叶伯巨以为,凭他自己对明朝初年政治的分析,这份万言书只要能递到朱元璋面前,自己肯定能得到重视,说不定能平步青云。然而,他只猜对了开头,却未猜对结尾,朱元璋的确重视他,但却不会重用他。《明史》云:

  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

  意思是,朱元璋看了叶伯巨的万言书后,怒发冲冠,下令:快把这小子速速捉来,我要亲手射死他!

  叶伯巨到底说了什么,让朱元璋发天子之怒呢?其实,叶伯巨的万言书篇幅较长,但主要指出明朝初年的三大弊政,即:

  臣观当今之事,大过者有三:曰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

image.png

  所谓“分封太侈”,指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把儿子们都各自封藩。叶伯巨认为,宋朝和元朝的皇室力量太过薄弱,所以国家才不稳定。朱元璋如果大肆分封,那必将导致明朝皇室力量更薄弱。到时候各位藩王既有自己的军队,又有自己的地盘,几代人之后,必将是朝廷大患。到时候若朝廷不削藩,诸王逐渐脱离皇室控制,必将尾大不掉。若朝廷削藩,必将逼反诸王,引起更大的动乱。

  “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葚则缘间而起,防之无及也。”

  其实,叶伯巨的话,真是金玉良言,但这番话,彻底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认为,我的儿子们都姓朱,以后当然会维护老朱家的天下,岂能容你造谣生事、离间我们骨肉亲情?于是,下令将叶伯巨逮捕入京。

  其实,除了“分封太侈”外,叶伯巨还说明朝初年“用刑太繁”,意思是朱元璋动不动都用酷刑来治理天下,最后只会导致监狱人满为患,应该以德治天下,并且拿唐太宗李世民和朱元璋相比。这导致朱元璋更加愤怒。

  最后,叶伯巨说明朝“求治太急”,叶伯巨认为,若想天下大治,必须先正风俗,重教化,结合地方的发展规律,不能用政策强迫。叶伯巨还举一个例子:春天,州县给下面的里长、甲长下了一道文书,让他们注意耕种,注意灌溉,多督促学子读书。然而,下面的人只顾怎么把回文写得更好,根本没有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最后都上报给朝廷,说是自己的政绩,上面如此急切,脱离了正常发展的规律,下面才会敷衍了事,天下何时才能大治?

image.png

  朱元璋是一位极其“自信”的帝王,叶伯巨用巨大的篇幅来批评他的政策,让朱元璋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分封太侈”方面,直接触动了朱元璋的逆鳞,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将叶伯巨抓来,他要亲手射死叶伯巨。

  可怜叶伯巨,当朝廷派人请他到京城时,他还以为是好事将近,直到临死,他才知道自己所遇的不是宋仁宗,而是明太祖。有人说,叶伯巨最终被朱元璋射死,也有人说,叶伯巨死于狱中。总之,从此,洪武一朝再无叶伯巨这样敢于提建议的人。

  23年后,当燕王朱棣在北京以“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时,人们才知道叶伯巨所言非虚。又过了三年多,朱棣攻入北京,建文帝失踪,叶伯巨所谓的“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根本没有经历“数世”,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可谓一语成谶。

  叶伯巨的预言成真,朱元璋的“自信”变成了“自负”。若朱元璋泉下有知,会不会为当年杀叶伯巨而后悔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