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2021-03-17 09:50:08 穆姜 东施 秦开 盗跖

  每当一提起长平之战赵括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缺粮只是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赵国综合实力不如秦国,加上当时赵国一系列的错误抉择,才让赵国惨败。

  长平之战前夕,秦国和赵国看似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其实并非如此。

  在战国前期的赵国并不强,到了战国的晚期,才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凭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国家的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再加上赵国也注重用贤任能,所以像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这样的良相名将辈出,所以成为了战国七雄里面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方面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

image.png

  而秦国自从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启商鞅变法以来,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一直到主导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候没有出过昏庸的国君,国家整体都在不断发展积累实力,秦军到处打仗基本都是别的国家"多少城池被攻破,多少城池被用来割地求和",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虎狼之国",已经是强大到要六国联合起来才能抗衡。

  反观赵国,自赵武灵王后期由于自身的昏聩抉择,导致赵国国内动乱,自己还饿死在沙丘宫,国内不够团结,如何能够真正的强大,虽然此时赵国的军事实力确实强大,但军事实力的强大不代表国家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国家强大应该是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强大,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综合实力比起秦国还是相距甚远的。

  赵括为什么会上场?

  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在面对东方六国的时候,一直是处于进攻的地位,东方六国则是处处被动挨打,赵国在面对秦国军队进攻的时候,战绩最好的将领是赵奢(赵括之父)。在秦国进攻韩国的时候,廉颇认为道路艰难不能统兵救援,赵奢则力排众议,带领军队打破秦军,但等到了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奢已经去世,所以赵王最开始是让廉颇去阻击秦国。

image.png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被秦军击败,战略上被迫转入了防守的阶段,后来秦军第二次打败了廉颇,面对如此情况,赵王不仅没有认识到二国的差距,反而多次催促廉颇决战,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颇作为老将有自己对战场的认知,所以廉颇并没听赵王的意思进行决战,继续防御,显然这已经触动了赵王的底线。

  看起来当时秦国凭借着国力的强大,人口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平前线,而赵国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处处吃败战,还缺衣少粮的,似乎廉颇继续坚守肯定会失败,但其实不然,秦国也是强弩之末,而且就补给线来说,如果继续僵持下去,秦国才是会被最终拖垮的那个,因为秦国补给线实在太长了。

  但此时的赵王他已经被打怕了,加上秦国施行离间计,连临阵不宜换将的道理都不管了,强行要求作为名将的廉颇去抉择,面对廉颇的不肯抉择,赵王不顾一切的选择换将,可是换赵括却是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决定。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的长平之战形成的固有观点:

  纸上谈兵,赵括没有实战经验,直接导致了赵国全军覆没;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千错万错都是赵括一个人的错;

image.png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但是,这真的全怪赵括一人吗?长平之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临时换上赵括也并不能解决秦军的强大以及缺粮的困境,赵括也想等来支援,但并没有等来救援,而是秦国加大兵力对赵军进行封锁,于是陷入困境的赵扩,被逼无奈和秦军决一死战

  光说将领的才能,新人赵括和白起相比肯定有不足,但赵括也绝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据记载,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赵扩被秦军包围了整整46天,没有粮草以及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军心不乱,也可以多次发动有组织的突围战斗,直到赵括被秦军射杀,赵军才最终崩溃。

  总而言之,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在于国力不济,也在于赵括经验不足选择了决战而不是沿用廉颇的防御之策,更在于赵王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虽然赵扩选择防御不能打败秦国,但绝不会形成这样的惨败,存人失地总要比二者皆失更好,前者还有一线机会从来,而后者就没有后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