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如何平定李筠的叛乱的?当时的形式是怎样的?
2021-05-10 11:26:54 赵孟頫 八贤王 赵匡胤 宋太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赵匡胤称帝后,不少手握重兵的地方节度使处在观望状态。对赵匡胤而言,留给他们一点观望的时间也就足够了。就在他们观望、掂量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百多天。终于有人按奈不住,跳了出来。这个人是否有能力对赵匡胤构成威胁?

image.png

  李筠的逻辑

  最先跳出来,对赵匡胤表示不服的人是昭义军节度使、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人)李筠。李筠一直在昭义军节度使的位子上镇守后周西北边境,多次与北汉以及支援北汉的契丹作战,频频大捷,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地,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成为后周朝廷西北边境的有力屏障。

  论资历,李筠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享受高级待遇的时候,赵匡胤还在张永德手下刚刚做上殿前东西班行首的小头目。一转眼,仿佛转瞬之间,赵匡胤变成了大宋的开国之君,成了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向狂妄放肆、连周世宗也不得不让他三分的李筠心里会平衡吗?他自称与周世宗义同兄弟,柴家的天下就这样没了,作为兄弟的他会不会因此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呢?

  赵匡胤登基后立即昭告天下,并派遣使者分别到各地节度使通告,诏谕节度使维持原职,并以升职的方式笼络人心,保持地方的稳定。当朝廷的使者来到潞州,宣谕李筠加兼中书令(正二品)的时候,李筠的反应是拒不受命。左右苦苦相劝,李俊不耐烦了才不得已下拜。

  然而这只是刚开始。

  招待朝廷使者的酒宴上,李筠突然取出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悬挂于厅壁上,对着画像拜了又拜,泪流满面。在朝廷使者面前公然悼念前朝主子,这可是大问题。随从陪侍中还有聪明人,出来及时圆场:“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

image.png

  有人欢喜有人忧。忧愁的是李筠,是效忠周室,还是归附新主,李筠此时仍没有拿定主意。高兴的是北汉皇帝刘钧。刘钧得知了李筠在接待大宋朝廷使者酒宴上的一幕,知道李筠内心不服,不想向赵匡胤称臣,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连忙写了一封信,遣人送到潞州,极力怂恿李筠与北汉联合,共同起兵对付大宋。

  李筠行事总是这么与众不同。一方面,他得知北汉愿意出兵援助,共同对付赵匡胤,这坚定了他站在大宋朝廷对立面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又把北汉刘钧的密信转发给赵匡胤,是向赵匡胤示威呢,还是想让赵匡胤放心,亦或是麻痹赵匡胤的警惕性?我们对此不得知,不过可以清楚的是,李筠要开始行动了,因为他那比他懂事的儿子多次哭着劝谏,但以李筠的个性,哪里还听得进去?

  初次交手的试探

  李筠种种行为早已引起赵匡胤的不满。但是,赵匡胤现在还不能对他用兵,一方面他尽量避免武力解决事端;另一方面李筠现在未反,师出无名。所以,他特意亲赐诏书,语重心长地安抚李筠,同时又召李筠儿子进京出任皇城使。

  李筠也不笨,他清楚赵匡胤此举的意图,是想通过儿子作为人质来试探他,他也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遂将计就计,派自己的儿子进京,如此一来,他还能准确地把握朝廷的动向,然后伺机起兵,把握会更大些。

  李守节一进京,赵匡胤劈头盖脸一句话就让李守节方寸大乱:“太子,汝何故来?”赵匡胤到底技高一筹,为什么来?还不是你让来的?但李守节不敢说,单单一个“太子”早已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因这句话是在告诉他,他父亲那点狼子野心早就被赵匡胤看得一清二楚

image.png

  李守节惊慌失措,不住地磕头:“陛下何出此言?一定是有人离间父亲与陛下的关系”。赵匡胤非常从容地说:“不用狡辩,我早就听说你多次劝谏,而你父亲不听罢了。你父亲派你前来,不过是想让我杀掉你,然后他借口出兵罢了。我不会杀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我即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我耶?”

  李守节回去原原本本地将赵匡胤说的话学给他父亲听,又苦苦劝谏。李筠非但不听,还认为底牌都亮了出来,也无需遮遮掩掩,反而加快了谋反的步伐。赵匡胤目的就是这样,他也加快了部署。

  李筠很傻很天真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令幕府起草讨伐赵匡胤的檄文,内容无非是列举赵匡胤的罪名,以其犯上作乱为根基,言语激烈,词多不逊。其次将自己的亲信送到北汉作为人质,请求北汉出兵支援。最后派遣军队袭击泽州,占领了军事要地。泽州素有中原屏障之称。

  五月,李筠与北汉刘钧在太平驿相会。李筠把希望都压在了北汉的援助上,但是,李筠与北汉的共同反宋联盟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根本就不是什么制胜的法宝。

image.png

  1、利益相悖

  北汉与后周有世仇,而且李筠在昭义节度使的位置上也不止一次地与北汉构兵。因此,刘钧对李筠尚心存疑虑。不过,刘钧举一国之力联合李筠实现灭宋的野心是千真万确的,他们之所以能达成盟约,也是在共同敌人强大之下的无奈之举。

  2、关系不平等

  他们的联盟有一致命之处,双方地位不平等。他们不像历史上的孙刘联盟一样,虽然各有各自的小算盘,但是他们基本上是平等的;而李筠与刘钧的太平驿相会,李筠一方面以臣子之礼拜见刘钧,被封为西平王,另一方面又口口声声说忠于周室不敢臣宋。

  地位之间的不平等必然会导致心态的不平衡,当然,如果结盟的一方不是李筠,而是甘于忍让臣服之人,联盟还能继续下去,偏偏当时北汉没有考虑到李筠性格因素。

image.png

  3、内部相互猜忌

  太平驿相会,李筠非常失望,他高估了北汉的力量,原本以为能够凭借北汉的军队帮助自己成就大气候,没想到北汉的军队“兵卫寡弱”,刘钧也不像一个能成事的人(不似王者),这一趟下来,李筠“内甚悔之”。

  更令李筠气愤的是,刘钧根本不信任他,派卢赞随军监视。卢赞多次要求跟李筠商谈军情,骄横自专惯的李筠根本不搭理他,二人遂产生摩擦。刘钧得知后虽派宰相卫融前去调解,但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联盟不堪一击

  赵匡胤老练精明

  李筠反叛的消息传至开封后,赵匡胤立刻召见枢密使吴廷祚。吴廷祚分析了李筠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在客观的地利方面,潞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李筠西下太行山,占据孟州、洛邑等地,以虎牢关为屏障,足以与大宋一争高下;劣势在李筠的性格方面,有勇无谋,骄横恣肆。

  因此,针对李筠的优势与劣势,大宋应该首先占据通往太行的要塞,断绝他的后路,然后引其出洞,就地歼灭,大宋刚刚建国,不宜打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赵匡胤同意了此方案,并进行了部署,在部署之中,有一条看似不起眼的重要部署:令韩令坤屯兵河阳。

  屯兵河阳就是在河阳驻扎军队,但并不参加直接的战斗。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在这一战显露无疑,这次征讨胜利了自不必说,万一出师不利,可使赵普分兵守住河阳,再做长远打算,东山再起。这是开国第一站,赵匡胤只能胜不能败,且要速战速决,要不然会有更多人跳出来反抗他。

  反观李筠,上下不同心,利益不一致,下属觉得局势不利立马倒戈,刘钧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只留下李筠一人退守泽州城作困兽之斗。赵匡胤到达泽州城亲自督战,大宋将士鼓足勇气攻下泽州,李筠投火自焚,自此,赵匡胤前后两个月将这场动乱平息。

image.png

  小结

  李筠手下有个名为闾丘仲卿的从事,早就看清了与北汉联盟的严重性后果,他对李筠分析形势说:“主公你是孤军起兵,形势十分被动;刘钧的援助恐怕不会有啥用处;赵匡胤兵多将广,兵甲精锐,很难和他正面直接交锋。”

  “事已至此,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

  闾丘仲卿对时局与地利的分析非常精准,这一点也正是赵匡胤所担心的,可刚愎自用的李筠并没有听取这个建议,他对自己的影响力估计过高:我是周室老将,和周世宗就像兄弟,禁军里都是我熟悉的朋友,看到我来,一定会立即倒戈。

  分析一下李筠的形势,占领军事要地泽州无疑是正确的,既可以作为潞州的缓冲地带,也可以由此西下太行。但他并没有听取手下的建议,做下一步的准备。先寄希望于北汉,看到北汉没有希望后又寄希望于禁军旧识,希望他们阵前倒戈,这点真的很天真。

  李筠的天真与赵匡胤的老练正好形成鲜明对比。李筠的冲动冒失正中赵匡胤下怀,赵匡胤平定李筠之乱后收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所谓“杀鸡儆猴”。李筠消失的太快,猴儿都被吓傻,一个个乖乖进京面圣,接受朝廷安排,臣服赵匡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