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建立以来,秀才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2021-08-18 16:48:11 高颎 杨勇 杨坚

  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来,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取仕制度,分别有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八个等级,而且还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六个阶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秀才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image.png

  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不过在东汉时期,为了避讳汉光武帝刘秀之名,所以特将秀才改名为茂才。然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秀才却变成了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而后到明清之际,秀才则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但要说起秀才的地位,与举人相比,则是非常的尴尬,因为它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虽说秀才不能成为官员,但也比普通老百姓待遇更高一些。

  比如朝廷虽然没有给予秀才官员的身份(考中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也免除了秀才与他妻子的赋税徭役,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如此,如果秀才选择回家务农的话,一年的收成可以完全收入自己的粮仓之内,不必像普通百姓一样只能留下仅够自己活命的口粮。除此之外,朝廷还会给予一些补贴给在府试中排名靠前的秀才,而且还会按月发放一些粮米。

image.png

  不过,要是有一些秀才实在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去务农的话,他们还可以被一些大户人家的私塾请去给自己家的孩子蒙教书,这份工作的报酬还不低呢。尤其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假如能教出比自己更为优秀的学生,那么他本人也会在自己家乡获得更高的名望,这显然能增加自己的一部分收入。

  最后就是私塾与书院这种地方,教书先生的竞争可以说是非常激烈的,因此在明清之际,一些极为优秀的秀才则是被推荐去官府中担任书吏、幕僚这类文职工作,当然他们并不能像举人那样有正式的级别和编制,所以待遇方面虽然不错,但有时候却是不固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