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即南唐元宗,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961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死后获宗主国宋朝特许而被追上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人物生平
登基为帝
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母元敬皇后宋氏。李璟的父亲李昪,原是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李璟初任驾部郎中,后累次升迁至诸卫大将军。徐温死后,李昪专政,以李璟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天祚元年(935年),李昪受封齐王,立李璟为王太子。天祚二年(936年),李昪镇守金陵(今江苏南京),留下李璟为司徒、同平章事,与宋齐丘、王令谋在广陵,共同辅佐南吴睿帝杨溥。李昪要篡位时,召李璟回到金陵为副都统。升元元年(937年),李昪废黜杨溥,自立为帝,建立南唐,封李璟为吴王,后徒封为齐王。升元四年(940年)八月,被立为皇太子。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尊奉其母宋氏为皇太后,妃钟氏为皇后。封弟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李景逷以前没有封王,此时封为保宁王。同年秋天,改封李景遂为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李景达为燕王、副元帅,在李昪灵柩前立盟,相约兄弟世世继立。封其子李弘冀为南昌王、江都尹。
降贼绝臣
保大元年(943年)十月,攻破虔州妖贼张遇贤。张遇贤是循州博罗县的小吏。据《新五代史》记载,当初,有神仙降临博罗县一百姓家,替人预言祸福每说都对。张遇贤向神祈祷,神说:“张遇贤是罗汉,可以留下来侍奉我。”此时,南汉皇帝刘龑去世,其子刘玢刚继位,岭南盗贼起事,有众千余人,没有统帅,询问神,谁应为主,神说张遇贤可以,于是共推张遇贤为统帅。张遇贤自号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设置官属,部众都穿大红色衣服,攻劫岭外,询问神应向何方,神说:“应当过岭攻取虔州。”于是攻袭南康,节度贾浩不能抵御。张遇贤占据白云洞,营造宫室,有众十余万,接连攻陷各县。李璟派洪州营屯虞候严思、通事舍人边镐率军进攻。张遇贤询问神,神不再说话,部众都很害怕,于是张遇贤被擒获并归降。
李璟以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副使。常梦锡值班宣政殿,专门掌管密令,而冯延巳等人都以奸佞专权,南唐人称之为“五鬼”。常梦锡屡次上言这五人不能用,李璟不采纳。十二月,李璟下令中外庶政委托给齐王李景遂参预决断,只有陈觉、查文徽得以奏事,群臣不被召见者,不得入内。给事中萧俨上疏直言极谏,不被上报。侍卫军都虞候贾崇到内室求见李璟,说:“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知道先帝所以成就功业的原因,在于都用群贤的谋议,所以连接疏远,未曾阻隔,但是下情还有不能上达的。现在陛下新近即位,所信用的是什么人呢?为什么立即与臣下隔绝?百年老将死,恐怕不能再见你一面。”于是哭泣泪下,李璟为之感动,引他同坐,赐饭安慰,于是停止所发的命令。
灭亡闽国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国连重遇、朱文进弑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自立为君。这时,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国号殷。王氏兄弟互相征伐,连年用兵,导致闽国大乱,李璟乘乱派查文徽及待诏臧循发兵攻打建州。王延政听说南唐要进攻,派人欺骗福州守将说:“南唐军帮助我征讨逆贼。”福州百姓守将他的话,于保大三年(945年),共同杀死朱文进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复国号为“大闽”,派侄子王继昌镇守福州。查文徽屯兵建阳,福州守将李仁达杀王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守将留从效也杀刺史黄绍颇,并送钱物给查文徽。
保大四年(946年)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闽国灭亡。李璟分出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置剑州,迁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
清除残余
南唐虽灭闽国,但并未完全统治闽地,残余势力仍在。李璟灭闽国后想撤兵,而查文徽、陈觉等都说:“李仁达等余孽还在,不如乘胜全部攻取。”陈觉自己说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招来李仁达等人。李璟以陈觉为宣谕使,召李仁达到金陵朝见,李仁达不从命。陈觉很惭愧,回到建州,假托李璟之命发汀、建、信、抚州军队进攻李仁达。当时魏岑安抚漳、泉二州,听说陈觉起兵,也擅自发兵会合陈觉。李璟大怒,冯延巳等进言:“军队已经行动,不能阻止。”于是以王崇文为招讨使、王建封为副使,增兵会合陈觉、魏岑,以冯延鲁、魏岑、陈觉为监军使。
李仁达送钱物给吴越,吴越以兵三万响应李仁达。陈觉等人争功,进退不相呼应,冯延鲁与吴越军队先战,大败而逃,各军都溃败而归。李璟很生气,派使者锁拿陈觉、冯延鲁到金陵。而冯延巳正当宰相,宋齐丘又从九华山召为太傅,都为他们说情,于是流放陈觉到蕲州、冯延鲁到舒州。韩熙载上书直言极谏,请杀陈觉等人,宋齐丘很憎恨,贬韩熙载为和州司马。同年,契丹攻陷京师,中原无主,而李璟正因陈觉等疲兵东南,无暇北顾。御史中丞江文蔚奏劾宰相冯延巳、谏议大夫魏岑乱政,与陈觉等同罪而不被贬黜,言辞很恳切直率。李璟大怒,自己回答江文蔚的奏疏,贬他为江州司士参军,也罢冯延巳为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
出援招纳
保大五年(947年),李璟以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李景达为元帅,封齐王;以子南昌王李弘冀为副元帅,封燕王。时契丹派使来访,以兵部尚书贾潭回访。
保大六年(948年),后汉李守贞反叛于河中,派其客将朱元前来求援,李璟以润州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出兵攻沭阳,听说李守贞已失败,于是回师。当时,后汉隐帝刘承祐年幼,中原衰弱,淮北群盗大多送钱物给李璟,李璟派皇甫晖出海、泗各州招纳他们。
灭亡南楚
保大八年(950年),福州造谣说:“吴越守军叛乱,杀李仁达而逃。”派人请建州节度使查文徽,查文徽与剑州刺史陈诲坐船从闽江前往应付。福州以兵出迎。陈诲说:“闽人多诈难信,应该驻兵江岸慢慢图谋。”查文徽说:“时间久了就会发生变故,乘他们尚未安定,赶快攻取。”留陈诲驻屯江口,自己进到西门,伏兵突发,查文徽被擒。陈诲与越人作战,大败他们,俘获将领马先进。李璟送还马先进给越,越也归还查文徽给李璟。同年,南楚君主马希广为其弟马希萼弑杀,马希萼自立。
保大九年(951年)秋,楚人囚禁马希萼于衡山,立其弟马希崇,依附李璟,南楚大乱。李璟派信州刺史边镐攻打南楚,攻破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楚灭亡。将马氏家族全部迁到金陵,李璟以马希萼为洪州节度使,马希崇为舒州节度使,以边镐为湖南节度使。
保大十年(952年),分出洪州高安、清江、万载、上高四县,设置筠州。以冯延巳、孙忌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南汉皇帝刘晟乘南楚之乱,攻取桂管,李璟派将军张峦出兵争夺,没有攻克。楚地新近平定,府库空虚,宰相冯延巳以攻克南楚为功,不想向南唐收取费用,于是加重南楚百姓的赋敛以给养军队,楚人都怨恨而叛,楚将刘言攻边镐,边镐不能守,逃归南唐。
后周来攻
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后周军队南征,诏书说:“淮地蠢材,竟敢抗拒大邦,盗据一方,越位称帝。晋、汉时代,国家不安宁,而你们招纳叛亡,共助凶逆。李金全占据安崇,李守贞反叛河中时,你们大起军队,前往支援。压迫侵夺闽越、涂炭湘、潭,至于与契丹来往,仗势侵犯徐部,沭阳之战,曲直可知。勾结契丹,进入中原成为边患,结连并垒,实在是我们的世仇。罪恶难以指出,人神共愤。”于是拜李谷为行营都部署,从攻寿州开始。这时,宋齐丘为洪州节度使,李璟召宋齐丘回金陵,以刘彦贞为神武统军,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以抵御周军。李谷说:“我们没有水战的器具,而使淮军断正阳浮桥,那么我们腹背受敌。”于是焚毁粮草,退驻正阳。这时后周世宗柴荣亲征,走到围镇,听说李谷退军,说:“我军退却,南唐军一定追击。”派李重进急赶正阳,说:“南唐军将到,应当赶紧攻击。”刘彦贞等听说李谷退军,果然以为他们害怕,急忙追赶。等到追至正阳,而李重进先到达,军队没有来得及吃饭而战,刘彦贞等于是失败。
刘彦贞的部队设置利刃以拒马,用铁索系住;又雕刻树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散于地,作为障碍物。周军看到这些,知道对方害怕,一鼓作气打败他们。周世宗扎营于淝水的北面,将浮桥迁至下蔡。李璟派林仁肇等争夺,但没得到,而周军攻取滁州。李璟害怕,派泗州牙将王知朗到徐州,称唐皇帝奉送书信,愿意献出贡赋,以兄长之礼侍奉,周世宗不回答。李璟的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光州刺史张绍、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讷都弃城而走;冯延鲁削发为僧,被周兵擒获。蕲州裨将李福杀刺史王承隽降周,李璟更加害怕,而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景,派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进献犒劳周军的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罗绮数千,请求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给周,以此请求撤兵。周世宗不答复,分兵袭击攻下扬州、泰州。李璟派人身藏蜡丸书信到契丹求救,被守边将士抓获。光州刺史张翰降周。
接连失地
保大十四年(956年)三月,李璟又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言辞更加谦卑驯服,周世宗还是不回答,之前派遣的钟谟等以及孙晟、王崇质都在行在所。而钟谟等请求回去取李璟的表,将江北地区全部奉献,周世宗同意,派王崇质、李德明等回去,这才赐书给李景。李德明等回后,大力称赞周世宗英武,李璟不高兴。宋齐丘、陈觉等都认为割地没有好处,而说李德明卖国图利。李璟发怒,斩李德明。派元帅齐王李景达与陈觉、边镐、许文缜率兵奔赴寿春,李景达的部将朱元等又得到舒、蕲、泰三州。同年夏,下大雨,后周在扬、滁、和三州的军队都退却,后唐诸将请求凭借险隘腰击周军。宋齐丘说:“攻击他们使怨恨加深,不如放走他们成为恩德。”告诫诸将关闭营垒,不准出战,所以周军都聚集在寿州。周世宗驻屯涡口,想再到扬州,合力进攻寿春,于是封锁府库交付主管,派李璟旧将在城中巡行,秋毫不犯而去,淮人非常高兴,都背负干粮送给周军。
保大十五年(957年),李景达派朱元等屯紫金山,修筑甬道以输送粮草到寿州。二月,周世宗又南征,迁下蔡浮桥到涡口,设镇淮军,筑造两城以夹击淮。周军连破紫金各寨。李景达虽为元帅,但军事都由陈觉决断。陈觉与朱元一向有嫌怨,以为朱元是李守贞的客将,反复难信,李璟派大将杨守忠替代朱元,并且召回朱元。朱元愤怒不已,向周叛降,各军都溃败,许文缜、边镐都被俘获,李景达以水师奔还金陵。刘仁赡生病将死,其副使孙羽等以寿州降于周。周世宗班师。李璟派人焚毁扬州,骗走扬州士庶。十月,周世宗又南征,于是围困濠州,濠州刺史郭廷谓禀告周说:“臣不能守一州以抵抗王师,但是希望请命于南唐而后投降。”周世宗因此缓攻,郭廷谓派人向李璟请命,李璟同意他们投降,于是郭廷谓投降。又攻取泗州,周军步骑数万,水陆并进,军士唱《檀来》歌,声音传到数十里远。十二月,驻屯于楚州北门。
割地称臣
交泰元年(958年),正月,周军攻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守城很坚固,攻城四十天没攻破。周世宗亲自督军挖地道进城焚烧,城墙破坏,张彦卿、郑昭业战死,周军很气愤,城内百姓几乎被杀尽。周军又攻取海、泰、扬四州。周世宗到迎銮镇以临长江,李璟知道不能支撑,但耻于自己屈身去掉名号,于是派陈觉奉表后周,请求传位给他的长子李弘冀而听命后周。
周军南征时,没有水战器具,不久屡败李璟的军队,获得水战士卒,于是造战舰数百艘,让投降士卒教周军水战,命王环率领下淮河。李璟的水军多次失败,淮河的战船都为周军所得。又造齐云船数百艘,周世宗到楚州北神堰,齐云船大,不能通过,于是开凿老鹳河连通,因此到达大江。李璟起初自恃水战,以为周军不是对手,而且不能到长江。到陈觉奉命出使时,看到水师布列长江很雄壮,以为是自天而降,于是请求说:“臣愿意回国取李璟的表,将江北各州全部奉献,遵守条约。”周世宗同意,这才赐书给李景说:“皇帝恭问江南国主。”慰劳李璟良苦而已。这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经为周所得,李璟于是献出庐、舒、蕲、黄四州,划长江为界。五月,李璟下令去掉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使用后周年号,时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起初,孙晟出使周,被留下,周世宗询问孙晟江南虚实,孙晟不回答,周世宗发怒,杀死孙晟。周已撤兵,李璟于是赠刘仁赡为太师,追封孙晟为鲁国公。周世宗遣送钟谟、冯延鲁回国。李璟又派钟谟等朝见京师,亲手写表,称天地父母之恩不可报;又请下诏书如同藩镇,派钟谟当面陈述愿意传位给长子。周世宗派钟谟等回国,以优厚的诏书安慰李璟。李璟以钟谟为礼部侍郎、冯延鲁为户部侍郎。
迁都去世
李璟为太子时,冯延鲁等都同入东宫,礼部尚书常梦锡自从李昪在世多次说不可让冯延鲁等接近太子。李璟继位,冯延鲁专权,常梦锡每每排斥他。李璟已经割地称臣,有说到朝廷为大朝的,常梦锡大笑说:“你们曾经想让君主如同尧、舜,今日自为小朝吗?”钟谟一向与李德明交好,回来后,听说李德明因为宋齐丘等被杀,想上报李德明的冤屈,没能发作。陈觉是宋齐丘的同党,与严续一向有宿怨。陈觉曾经奉命使周,回来说周世宗以为江南不立即听从命令的原因,是由于严续的谋划,劝李璟杀严续谢罪。李璟怀疑,钟谟于是请求出使后周,验查此事。李璟已经割地称臣,于是派钟谟入朝谢罪,说不立即割地,不是严续的谋划,希望赦免他。周世宗大惊,说:“严续能够谋划,这是忠于他的主人,朕难道杀忠臣吗?”钟谟回来后,说陈觉奸诈,李璟发怒,流放陈觉到饶州,杀死。宋齐丘与陈觉结党犯罪,被流放青阳,赐死。以皇太弟景遂为洪州节度使,燕王弘冀为皇太子。
显德六年(959年)九月,太子弘冀去世,李璟封第六子李从嘉(李煜)为吴王,居住东宫。钟谟说李从嘉轻浮放纵,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璟大怒,贬钟谟为国子司业,立李从嘉为太子。周世宗派人对李璟说:“我与江南,大义已定,但顾虑后世不能容纳你,可以在我在世时修造城隍、整治要害为子孙计。”李璟于是修葺各城,计划迁都于洪州,群臣都不想迁,只有枢密使唐镐赞同迁都,于是升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建隆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留太子从嘉监国,李璟迁往南都。但洪州狭窄,宫府营廨,都不能容纳,群臣日夜思念回去,李璟后悔愤怒不已。唐镐惭愧害怕,生病而死。
同年六月,李璟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子李从嘉继立,以丧事回金陵,派使入朝,希望恢复李璟的皇帝名号,宋太祖同意,于是谥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于顺陵(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康熙和宫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彭羕,三国时蜀官吏,字永年,广汉人。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详情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详情
刘弗陵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天子,英姿勃发,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详情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详情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详情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详情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详情
魏延是蜀汉一个比较著名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建兴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上早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蓝玉和蒙古王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详情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详情
高顺(?-199年2月7日),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一中郎将。史书记载高顺为人正详情
曹操在世的时候,虽然手下名将众多,但是曹操御下有方,兵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曹氏和详情
蜀汉后期,没有武将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不代表当时没有名将,其实在诸葛亮去世详情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第二个被秦灭亡的。赵国从公元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诸侯国到详情
看过楚汉时期的影视或者稍稍有去了解一下汉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刘邦和吕后这两夫妻详情
晁盖临死前为什么不直接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梁山一个百零八好汉,可以说几乎个个详情
宋朝的朋党之争直接导致了王朝的衰落乃至灭亡,宋朝的朋党之争是怎样影响士风和政详情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详情
梁山108将中,武功最好的10人和最渣的10人,分别是谁? 梁山有108好详情
对古代夏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夏天怎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详情
想知道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亚洲战役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打西域龟兹,并取得了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古话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这其中是有深刻的道详情
擂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主要流派有哪些?其实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是我国茶叶最早的制作方法,啜擂茶是我国最早的饮茶方式,那么客家擂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具有消暑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又名三生汤,那么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源自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选料、制作、冲泡,都别具特色。那么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极善饮茶,就比如五道茶与擂茶,它们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了,那么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