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时期,出现了哪些跟茶有关的文化?
2022-07-21 11:49:27 陈玄风 张先 昭庆公主 夏竦

  在古代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朝是一个奢华的朝代,宋朝是一个精致的朝代,也是茶文化鼎盛的朝代。宋朝经济发达,重文轻武。文人墨客有的当官,有的衣食无忧,落魄文人很少。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点茶和茶百戏盛行。

  点茶和茶百戏不是用茶叶直接泡茶而是用茶饼,这种茶饼称为研膏茶。点茶前要将茶饼碾成茶叶沫,再用箩筛不断筛出极细的茶粉。

  点茶

  点茶,就是将碾细的茶粉投入茶碗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点入茶碗,然后再用茶筅在盏中击拂。这个过程叫做"运筅"。运筅击拂的速度、力量、轻重缓急要适中,否则茶面不好看。

  接着再注入少量的热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又或者直接向茶碗里注入沸水,同时还得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茶面。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技术活。因此电视剧《知否》里的老太太才从宫里请来嬷嬷,特意教盛家姐妹学习点茶。点茶是贵族女子必备的技艺。

image.png

  盛家姐妹拿着茶筅在不停地搅动茶汤。墨兰不能吃苦,回到房里还抱怨这个击拂的过程太辛苦。

  用茶筅将茶打成茶面,茶面仿佛咖啡一样,茶面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才是点茶。此刻就需要考验女子的点茶技术功底,通常的做法是:执壶往茶盏点水。

  点水时,动作需要有节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其落水点才更准,才不会破坏茶面。

  接着还需要继续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

  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而这种点茶技术又称为"三昧手"。

  苏轼在《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点茶是茶百戏的基本功,因为只有打出更为绵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画和欣赏的时间。

  茶百戏。

  《梦华录》中有一段宋盼儿和茶坊老板斗茶的片段。点茶之后,宋盼儿用清水在茶上作画,画在几分钟内完成。画面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完胜茶坊老板。得到了继续开茶坊和宣传茶坊的目的。在茶上作画,就是“茶百戏”。茶汤上的画面最多可维持15分钟。

  “茶百戏”起源于唐朝,宋朝发展到顶峰。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

  “茶百戏”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水丹青”。它的基础为点茶法,用清水在茶汤上写诗、作画。茶百戏又称“分茶”。会茶百戏的人,不仅茶艺了得,一定也是丹青圣手,否则无法在茶面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

  茶百戏是士大夫、文人十分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陆游李清照等人都热衷于“茶百戏”。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在《满庭芳》中也写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image.png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载:“上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这里的皇帝应该是宋徽宗,宋徽宗亲自“注汤击拂”给群臣分茶,皇帝的茶百戏图案“如疏星淡月”。

  苏轼有一首描写茶百戏的诗词《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我国宋朝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喝茶这么简单的味觉需求,而是要有视觉的美感。茶百戏满足了人们的味觉美、感觉美和视觉美的需求。因此诗人杨万里说:“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于宋朝,宋朝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点茶、分茶的诗词。茶百戏,不仅是味觉的盛宴也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人情世故的风向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