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外战争为何屡战屡败 原因是什么

  对宋朝为何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要说中国封建时代哪一个王朝最强大,那么汉代唐代元代都可以入选,但是要说哪个朝代经济最发达,那只有一个朝代可以傲视群雄—宋朝。

image.png

  《清明上河图》对于宋朝经济的发达表现

  但是比较诡异的是,宋代虽然经济发达、民生富庶,但是在军事表现上却一塌糊涂,在整个宋王朝历经18代皇帝,319年的统治生涯之中,居然没有一次对外战争是占据上风的。而之所以宋王朝能够保持自己的统治这么长世间,靠的全是纳贡这一手段。大家都知道“富国强军”,但是作为封建王朝历史上如此富庶的王朝为何战力却如此低下呢?

  也许,很多人都不曾经想过,事实上这个王朝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二世而亡”了,余下的不过是一个借尸还魂的躯壳罢了。

  为何要如此说呢?其实这一切都和宋太宗赵光义密不可分!

image.png

  宋朝的一系列悲剧,宋太宗赵光义得负全

  赵光义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人品卑劣帝王榜里能排到前三的人物。仅次于石敬瑭和完颜亮。就连公认的“疯子皇帝”高洋在他面前都得甘拜下风

  本来,宋朝的皇位应该和赵光义没半分钱关系。这位虽然在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实权王爷,但是却通过卑鄙的手段窃取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十月十七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据《宋史》记载:一开始,赵光义他娘梦见神仙捧着太阳送给她,从而有娠怀孕,等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

  故事真假不知道,不过以这位的人品秉性,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不排除当初他老娘盛行豪放再加上和他老爹感情不和,结果倒霉蛋赵弘殷娶了一匹野马,注定了头上一片草原。为了防止事情败露,杜太后就编了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忽悠自己那位头顶环保色的老公。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一种说法,说赵光义的皇位是由杜太后逼着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得来的。据说,当时在杜太后病重的时候,嘱咐赵匡胤吸取前朝的教训,千万不能让幼帝登基,如有意外可传位于兄弟,来保证赵氏江山的长治久安。可问题是这老人家死于961年9月17日,而当时赵匡胤是多大呢?34岁!您老人家这是怎么算出来您儿子会早死的?

image.png

  历史上逼着儿子传位给弟弟的两位太后,

  况且,当时赵匡胤的长子早夭,作为实际长子的二儿子赵德昭已经10岁,就算赵匡胤在杜太后死后5年就死了,他也已经15了,按到当时的风俗,就已经是弱冠之年(宋代18岁行冠礼,也就是成年了)。许多老百姓家里的孩子,这个年纪都已经当爹了,怎么看也不能算幼帝吧。

  当然,有人曾经为赵光义辩白,说是因为赵匡胤的儿子们不行,所以赵光义才自己当皇帝的。因为赵匡胤实际上的长子赵德昭胆小如鼠,赵光义当初批评他两句他就吓得自杀了,这种人怎么能当皇帝?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已经篡位登基的宋太宗攻打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结果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

  时间: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已经当了三年皇帝,该杀的早杀完了,该处理的也处理干净了。作为和赵光义竞争皇位的最有利对手,赵德昭这三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想也应该知道。而在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让他重新抢皇位,如果干成了还好说,关键是还没干成,那赵德昭心里得害怕成什么样子。而赵光义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但是在赵德昭找他议事的时候说的话分明就表明了:你小子干的事情我记着呢,这事情还没过的意思。

  本来就已经过得像是惊弓之鸟的赵德昭在被这样训斥之后回去心里会怎么想?会不害怕被秋后算账吗?这和胆小有什么关系?别忘了就在这之前,李煜才刚刚被看上人家老婆的赵光义给杀了,并且为了杀鸡儆猴,赵光义用的还是牵机剧毒。

  况且,如果赵德昭真的是个胆小如鼠的人,那元朝也不会评价赵德昭叫做:“德昭喜愠不形于色。”了。

  当然了,赵光义干的龌龊事还有很多,比如强行侮辱小周后还命画师在一旁画下过程等等。要命的还不止这些,他还将自己的卑劣人品用到了治理国家上。

  由于赵光义是“烛光斧影”暗害了自己哥哥上位的,那么军队里那些和赵匡胤一起血雨腥风一路杀来的人对于这主的观感可想而知。没有威望自然不能震慑诸军。况且作为陈桥驿黄袍加身事件的亲历者。赵光义也很清楚这群丘八要是真的不承认自己,转头去拥立自己的侄子,那自己抢来的皇帝宝座还真的坐不稳。那怎么办呢?杀人?肯定不行,要敢这么干那不用等自己把这些人清洗干净,自己先被赶下台了。

  于是,这位腹黑的主发明了一个办法:文臣监军。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国的文武臣子就没能和平相处过,文臣嫌弃武将们是一群大佬粗,武将们觉得文臣是一帮只会耍嘴皮子的酸腐儒、卑鄙小人。而赵光义的这一决定无疑帮他解决了部队不支持他的问题。要知道,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掌控了文臣的儒家弟子们可不是当初的百家弟子。儒家的没节操是天下第一,这是一群只认皇位,不管别的主。自己现在占据了皇帝宝座,那帮子文臣自然也就站在了自己的队伍里。要是武将们想干点什么,这帮子人第一时间就会给自己打报告。

image.png

  赵光义这手武将统兵文臣监军开了中国外

  不过,这样一来,赵光义的麻烦解决了,大宋朝的将军们完蛋了。常言道:“将在外,王命有所不受。”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想要打胜仗,那就需要将军们灵活多变根据战场情况调整自身战术,而旁边多了一个什么都不懂,却偏偏自以为自己熟读经典,一讲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狗屁不通的家伙在一旁碍手碍脚,偏偏他们还权力比自己大,一不小心就会打自己小报告。这让武将还怎么打仗。

  并且,这事不仅仅这些个监军干了,赵光义自己也干了。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北汉的灭亡让赵广义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自己的那个号称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理天下的哥哥也远不如自己。于是赵光义将眼睛盯在了燕云十六州上,那片被石敬瑭充儿子卖给契丹人的土地。

  毕竟,就连自己的那个号称武艺高强的哥哥都没能把这片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重新夺回来,自己要是干成了,那不是表明自己比哥哥强,谁还敢质疑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

  当时的辽国可不是后面摁着宋朝狂揍的大辽,虽然在五代十国时期趁着中原内乱,契丹人窃取了部分汉人的土地,并且建立了政权。但是在内心,期但对于这个曾经统治他们的“天可汗”的子民们实际上是充满畏惧的。毕竟,石敬瑭他也不是汉人,他的行为对于汉王朝的形象还没有一点影响。

  后来,一开始的进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宋军于二十二日回师河北,仅仅七天大军就杀到了云集镇州。六月十三,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率军数十万兼程北上。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迎战于沙河,被宋军击败,耶律奚底被揍的那叫一个惨啊,据史书记载:仅余数十骑仓惶北窜、日夜兼程不敢停歇。

  当时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军屯兵在得胜口,一看事情不对赶紧带兵前往救援,可惜去的晚了,没能赶上救援耶律奚底,为了阻延宋军的脚步,耶律斜轸在得胜口玩了一把诱敌深入稍微延缓了一点宋军的进程,但是没有过多久,宋军还是攻到了幽州城下。要不是辽将耶律学古守城的时候突然雄起了一把,那当时说不定宋军真就把幽州打下来了。

  六月三十,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吓得差点没尿裤子。命令耶律休哥率领当时契丹剩余的所有精锐兵力五院精骑增援,同时通知先前支援北汉回师途中的耶律沙也别回来了,就地赶往幽州救援。七月初六,耶律沙军先到了幽州城外,与宋军在高梁河畔发生大战,被宋军击败,又是一顿猛揍。

image.png

  高梁河战役示意图

  这时候,赵光义彻底飘了,他不顾手下将领苦劝,执意追逐败兵,临近黄昏的时候,日夜兼程赶来的耶律休哥终于到了,宋军没有防备,结果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合军分左右两翼向宋军发动猛烈反击,城中的耶律学古军听到援军到了,也开城出击。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不过死者也不过万余人,如果重整旗鼓再战,那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这时候,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宋太宗在阵前被一只流箭射中了屁股,被这种事情吓得屎尿横流的赵光义居然抛下大军乘驴车头也不回的逃走了!结果宋军因此一溃千里,辽军则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涿州才停。

  缴获了无数宋军武器装备和粮草的辽军自己都懵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赵匡胤的百战雄师?也太怂了吧,这分明是只能打顺风仗的一群老爷兵啊。而宋军则在这次战争之中,一下子被打掉了一半心气。

  本就名声跟臭狗屎一样的赵光义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背上“屁股开花赵跑跑”的名头,于是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再次策划北伐,结果,赵光义的神奇监军在度建功,宋军在于岐沟关大败,这一战不仅让辽军彻底打出了对宋军的底气,还将当初赵匡胤留下的能打仗的老底彻底打没了。赵光义没办法,从此只能对辽国卑颜奴膝,百般讨好,摇尾乞怜,生怕辽国来打他。

  岐沟关宋军彻底大败

  而以上这些,便是说宋王朝实际上二世而亡的原因,毕竟,一个已经没有了尊严的王朝,实际上已经和灭亡没有区别了。

  参考资料:《宋史》、《二十四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