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何没能统一天下?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个角色,似乎总是让人感觉有些昏庸。
明明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手握重兵,却仍是在官渡之战当中,败给了实力远逊色于他的曹操。而且,袁绍之所以会败亡,也是因为他不肯采纳下属的建议,无法利用好自己手里的优势。
但实际上,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袁绍形象,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曹操到底有多牛而已。历史上真实的袁绍,虽然确实是在官渡之战当中,败给了曹操。但真实的袁绍,绝对不是什么昏庸无能之辈。
相反,真实的袁绍,其实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乱世枭雄。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汝南袁氏。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这个人,经常把自家‘四世三公’这句话挂在嘴边,显得有些狂妄。
但实际上,人家袁绍确实有狂的资本。因为汝南袁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实在是太强了。所谓四世三公,就是指袁家从袁绍高祖那一代开始,每一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东汉中期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外戚窦家非常得势。而且窦家还有一个非常能打的将军,名叫窦宪,曾经率军大败匈奴,还留下了‘勒石燕然’这么一个典故。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是,窦家全盛的时候,之所以没敢篡权,就是因为袁绍的高祖袁安,当时位列三公之位,带领一大堆的士族和窦家相互抗衡。
从袁安开始,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袁家一直都是东汉最顶尖的大家族,每一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位极人臣。而经过百年的积累之后,袁家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毫不客气地说,当时在整个东汉王朝,如果说皇族刘家,是独自排在第一流的大家族。那么汝南袁氏,绝对是紧随其后的顶级家族。能够和袁家相媲美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大世家而已。有时候就连当朝外戚家族,都未必能比袁家更有威势。
除此之外,袁绍的父亲袁逢,也是袁家的‘三公’之一,曾经官拜司空之职。所以,袁绍不光家世显赫,而且他还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成员,远不是那些旁系子孙能比的。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袁绍并不是他爹的嫡子,而是他爹的庶子。至于他爹的嫡子,其实也同样鼎鼎大名,就是那个曾经在东汉末年率先称帝的袁术。但也正是因为不是嫡子,后来袁绍被过继给了他的伯父,袁绍的伯父袁成,虽然早逝,但还是官拜左中郎将,袁绍也得以直接袭承他伯父的爵位。
总之,这样的袁绍,从刚刚入仕开始,就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优势。袁绍二十岁入仕,刚刚入仕,便直接被任命为濮阳县的县令,前途无量。
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因为父母去世,袁绍不得不回家守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几年里,袁绍一直没有做官,一直都隐居在家里。
当然,虽然是隐居,但这并不意味着,袁绍对朝堂上的事情彻底放手。相反,在此期间,袁绍做了很多事情。
袁绍隐居的时候,当时正是汉灵帝在位期间,因为汉灵帝比较信任宦官,导致宦官集团全面掌权。对于这段历史,三国演义里也有提到。当时的汉灵帝,甚至直接称呼几个高层宦官,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而当时掌权的这些高层宦官,便被后世称之为‘十常侍’。
对于宦官集团的专权,很多有志之士都非常看不过去,开始纷纷行动起来,准备联合反对这些宦官。在此期间,袁绍利用自己在家守孝的机会,积极联络那些反对宦官集团的士族。再加上袁家本就是顶级大族,实力雄厚。有袁绍牵头,其他各路有志青年,自然纷纷前来投奔袁绍,打算跟着袁绍一起搞事情。
于是,就这样,袁绍很快就成了当时最有名的青年领袖,个人声望极高。而那些追随或者前来与之交往的年轻人,也基本上都是最顶级的人才。这其中,有后来和袁绍争夺天下的曹操,也有袁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许攸。
就这样,袁绍在家里待了好几年的时间,私下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宦官集团虽然对他早有耳闻,但忌惮于袁家的威势,也不敢拿袁绍怎么样。不过,几年之后,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却使得袁绍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再次入朝为官。
这件事,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后,迅速席卷全国。当时的黄巾军,甚至直接打算冲击京城,控制皇宫,继而直接改朝换代。虽然这场起义,最后被东汉政府镇压了下去。但在黄巾起义被镇压的同时,东汉政府也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导致地方军阀割据自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也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当时很多有志青年,都纷纷投身军伍,参与到镇压黄巾军的战斗当中,打算以此建功立业。后来三国时代,三个政权的奠基人,基本上都是这时候开始投身军伍的。
刘备不用说,三国演义开头写的就是这段。曹操当时则是以军官的身份,直接领着一支军队去和黄巾军主力作战。至于东吴的实际奠基人孙坚,更是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头,攻破了黄巾军的老巢。
和这些有志青年相比,袁绍自然也能看到,这个时机有多重要。不过,袁绍并没有选择去投身行伍,而是选择利用自己的家世,去做一些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袁绍看来,黄巾军的强大,不过只是一时的忧患。在东汉的强大军力面前,迟早会被镇压下去的。真正威胁汉朝统治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宦官专政。而如果想要解决掉这些掌权的宦官,单靠士族的力量,注定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外戚联手,通过外戚的势力,压倒宦官集团。
袁绍的这个判断,其实也不能说不对。因为东汉这个朝代,确实有些特殊。在整个东汉历史上,除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其他时代,宦官和外戚几乎都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有时宦官集团会压倒外戚集团,有时外戚集团则会压倒宦官集团。尤其是从东汉中期开始,双方更是相互倾轧了上百年的时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只有通过扶持外戚集团,才能真正打到宦官集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之后,袁绍接受了将军何进的征召,再次入朝为官。何进是典型的外戚,是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不过,何家家世比较差,早年就是个杀猪卖肉的家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何氏虽然受宠,但何家作为外戚家族,势力却并不算大。
而当时的袁绍,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愿意接受何进的征召。因为以双方各自身后的势力来说,这次征召更像是一次联合,而不是何进真的在征召下属。
再次入仕之后,袁绍开始极力辅佐何进,不断扩大何家的影响力。另外,在这之后不久,汉灵帝也意识到,地方军阀有些过于强大,所以打算重新训练强大的中央军队,保证汉朝中央不会太过衰落。出于这个目的,汉灵帝组建了一支西园新军。在这支新军当中,有八个校尉,全权负责指挥这支军队。
在这支军队被组建起来的同时,袁绍和一众有志青年,便意识到这支军队的重要性。作为京城这边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西园军的存在,无疑是未来决定朝堂动向的重要砝码。只要掌握了这支军队,未来就能左右京城的局势。所以,袁绍当时便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把自己弄进了西园军,做了八大校尉中的一个。
顺便说一句,在八个校尉当中,当时还有一个人,和袁绍关系非常好。这个人,就是曹操。
作为京城内最精锐的一支军队,汉灵帝自然也不可能放心,完全交给那些士族把持,肯定还是会让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插一脚。当时的西园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就是汉灵帝身边最信任的宦官蹇硕。在西园军的领导结构当中,不但袁绍等八个校尉,需要直接向蹇硕汇报工作,就连将军何进,都算是蹇硕的下属。
就这样,随着黄巾军起义被彻底镇压,东汉中央政府对地方事物的控制力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在京城内部,各方势力也开始纷纷发力,京城的局面开始变得波诡云谲起来。此时的京城,就如同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
就在西园军成立一年之后,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彻底将这个火药桶给引爆了。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了。
汉灵帝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只要他在世一日,京城内的各方势力,就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随着汉灵帝去世,这种冲突很快就开始爆发了起来。因为汉灵帝去世的时候,比较年轻。而汉灵帝留下的两位皇子,则都比较年幼。
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位皇子登基,接下来的东汉,注定都是小皇帝在位,主少国疑的局面。不管哪一方控制了小皇帝,都可以全面把持大权,彻底将其他对立势力打压下去。
于是,就在汉灵帝去世后不久,外戚党和宦官党的冲突,就开始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比较复杂,而且三国演义里描述得也比较细致。简单来说,汉灵帝去世之后,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怂恿下,打算先下手为强,直接发动政变,干掉以蹇硕为首的一群宦官。
为了干掉宦官党,何进甚至接受了袁绍的建议,调遣地方军队入京,帮他夺权。然而还没等何进下手,宦官集团便抢先下手,刺杀了何进。但是何进被刺杀之后,他的那些下属却没死。在这之后,以袁绍为首的一群年轻俊杰,直接率领麾下的军队,杀入皇宫,对宫里的宦官大开杀戒!
不得不说,袁绍的胆子,是真的很大。他这样的做法,等于是把自己逼上了绝境,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政治赌博。只要袁绍赢了,袁绍瞬间就可以平步青云,直接控制皇帝,控制朝政。到时候,年轻的袁绍便可以顺利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
但可惜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特殊人物的出现,彻底打碎了袁绍的美梦。
这个人,就是董卓。
在那个混乱的杀戮夜晚当中,几个宦官为了保命,冒死带着皇帝逃出了皇宫,逃到了洛阳城外。在皇帝出逃的那一天,袁绍率领麾下军队,大肆杀戮宫里的宦官,双方的军队也在相互交战,大火几乎烧毁了大半个皇宫。然而战乱当中,却唯独没有人意识到,皇帝此时已经跑到京城外外面去了。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之前何进下令,从外面调来的几支地方军队,及时赶到。这其中,一位名叫董卓的地方军阀,首先找到了小皇帝。此后,董卓靠着挟持小皇帝,率军入京,迅速控制了局面。同时,因为掌握了小皇帝这张王牌,董卓也得以把持大权。至于袁绍,虽然辛苦忙活了一通,最后却只能为董卓做了嫁衣。
随着京城乱局逐渐平定,宦官集团被彻底消灭。但此时的京城内,却再次出现了两派对立的局面。一派是以袁绍为首的士族集团,包括很多之前原属于何进麾下的外戚集团,此时也都抱团到了这边。另一派,则是以董卓为首的地方军。
袁绍这边,高级官员虽然很多,但却缺少军队。那支强大的西园军,已经在那场深夜混战当中,损失惨重,根本无法对抗董卓率领的地方军。所以,袁绍很清楚,此时的自己,根本无力在京城内对抗董卓。再加上此时的董卓,又表现出一丝想要废帝的念头。于是接下来,袁绍干脆悄悄逃离了京城,打算到京城之外,召集地方军队,重整旗鼓再战。
就在袁绍离开京城后不久,董卓这边便为了强化自己的权位,便正式废了小皇帝刘辩,改立汉灵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协为新皇帝。而随着董卓擅自废立,原本就已经逐渐势大的地方官员,以及那些地方士族,自然都不愿支持董卓,甚至打算直接起兵,去讨伐董卓。
关键时刻,袁绍再次站了出来,靠着自己的家世,以及之前袁绍青年领袖的身份,再加上袁绍之前诛杀宦官的功劳。所以,当袁绍站出来之后,袁绍瞬间就被大家公推为盟主,负责组织大家,一起讨伐董卓。
因为袁绍的出生时间不详,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此时袁绍的准确年龄。但根据后世史学家的推算,此时的袁绍,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五岁。
不到三十五岁,便成了讨董联军的盟主!这样的成绩,显然已经十分夸张了。
但是,袁绍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首先,因为袁绍是以盟主的身份,起兵讨董。所以,袁绍起兵之后,董卓直接把所有留在京城内的袁家人,全都给杀了。这其中,就包括袁绍的亲叔叔袁隗。
接下来的事情,三国演义里同样写得比较详细,大致就是联军内部虽然各自心怀鬼胎,无法拧成一股绳。但董卓这边,也畏惧联军的威势,直接挟持小皇帝放弃了洛阳,去了长安。
在三国演义里面,这段故事的主角,是刘备、曹操、吕布等人,后来还留下了三英战吕布的传说故事。但在正史上,这段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绍。尤其是在董卓退往长安之后,作为联军的盟主,当时的袁绍,已经打算放弃汉献帝,直接另立新帝。
这样一来,袁绍既有拥立之功,同时还能挟持皇帝,把持大权,可谓是一举数得。而且,袁绍早就知道,联军内部矛盾重重,本身是靠不住的。所以在进攻期间,袁绍一直在利用自己的盟主身份,消耗其他盟友的力量,同时扩大袁家的势力。
收复洛阳之后,此时的袁绍,距离自己的人生顶点,其实只差一步之遥。以袁家的家世背景,只要袁绍此时拥立了新帝,完全可以彻底控制朝政。接下来只要再打败董卓,整个东汉基本上就是袁绍说了算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却败给了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过人。
这个人,是他的弟弟,同时也是袁家的嫡子,袁术。
和袁绍的想法不同,作为袁家的嫡子,袁术此时想的是,让天下彻底乱起来。这样一来,作为袁家的嫡子,袁术就可以迅速拉起一支强大的队伍,占领最大的地盘。只要操作得当,袁家在接下来的乱战之中,再次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大的。
正是因为兄弟二人的身份不同,导致两人想法和决定,都截然不同。而这种不同,也直接导致袁家内部出现了分歧,无法全力支持一个人。
如此一来,原本实力最雄厚的袁家,就错过了最好的一个机会。在这之后,随着董卓挟持皇帝退回关中,整个虎牢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彻底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自此之后,各地的地方军阀,开始进入了群雄混战的状态,再也没人去考虑怎么救回汉献帝。
而此时的袁绍,自知乱世已经到来,要通过单纯的党争手段,夺取最高权力,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在这之后,袁绍回到了自己的属地渤海郡,正是开始起兵,打算以武力横扫天下。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此之后,袁绍开始对自己的亲弟弟袁术,充满了恶感。这也为后来袁家再次错过一个绝好的机会,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几年里,袁绍靠着自己的本事,再加上袁家的一些声望,逐渐统一了整个河北。这里所说的河北,不是指今天的河北省,而是指整个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大致可以理解成今天的华北地区。当时汉朝一共有十三个州,袁绍自己就占了四个。
这段故事当中,三国演义里一直在着重描写曹操和刘备等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在这段历史当中,袁绍的故事要远比其他人更加精彩。袁绍统一河北四州的时候,曹操也就只占领了一州多的地盘,至于刘备,压根没有可以完整控制的地盘。所以这其实也可以看出来,袁绍的个人才能,是非常强的。
当袁绍统一河北四州之后,很多有识之士,也对袁绍寄予厚望,认为袁绍接下来肯定能统一天下。就算他不愿匡扶社稷,自己也可以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但就在这个时候,袁家喜欢内斗的毛病,又再次改变了历史。
当袁绍占领河北四州的时候,袁家的嫡子袁术,其实也没闲着。当时袁术已经占领了淮南地区,而且还派自己的下属孙坚,前往江东地区,继续向南扩张。巅峰时期的袁家兄弟,能控制的地盘加在一起,已经接近了六州之地,快要达到整个天下的一半了。
此时的袁家,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建立新的王朝,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不久之后,袁术还从自己的下属的手里,得到了传国玉玺。在当时那个年代,传国玉玺具有着十分深刻的政治意义,老百姓都认为这就代表着天命所归。
所以,此时的袁家,如果能单独支持一个人,去建立新的政权,后面就没有什么三国时代了。这也是为什么袁术得到玉玺之后,马上就直接称帝了。
但可惜的是,还没等袁家建立新的政权,袁家自己就打了起来。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谁也不服谁,一个地盘更大,一个有嫡子的优势,两人还没等扫平天下,就开始自相残杀了。
就在两兄弟相互交战期间,董卓被刺身亡,曹操逐渐壮大,孙家逐渐脱离了袁家的控制……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袁家的威势开始逐渐衰退。此后,随着袁术战败,麾下地盘被逐渐瓜分。而袁绍则是彻底统一了河北四州,完成了内部的整合。
到了这个时候,袁家的巅峰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但对袁绍个人来说,其实恰好是他人生的一个顶点。
但是,顶点之后,便是衰败。
随着袁绍完成了内部整合,曹操也成功抢到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昔日在长安的时候,曹操和袁绍原本是最好的朋友。但如今,两人已经是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两股势力的首领,彼此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于是,公元199年,袁绍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底,挥师南下,准备一举灭掉曹操。只要灭掉曹操,袁绍便可以趁势占领曹操的地盘,控制半个汉朝。同时,袁绍还能抢到汉献帝,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只要这场仗打赢了,袁绍就注定会成为下一个朝代的开创者。
但可惜的是,这一战当中,袁绍到底还是败给了军事才能更强的曹操。
官渡之战当中,袁绍败给曹操,不是因为袁绍不行,而是因为曹操实在太牛了。单以军事才能来说,曹操确实要胜过袁绍一大截,这确实也是无可争议。
官渡之战结束以后,袁绍败退回北方,不得不从原本的攻势变为守势。不过,此时的袁绍,其实仍然有东山再起的能力。毕竟,当时的河北四州,还是被袁绍牢牢控制着。只要地盘还在,袁绍其实就还有再次成功的可能。而且,官渡之战当中,曹操虽然战胜,但同样也是惨胜,麾下折损极大,短时间内根本无力进攻。
只要再给袁绍一点时间,恢复元气再次逐鹿天下,其实并不算难。
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绍忽然病重去世了。
据史书记载,袁绍去世后,北方四州的百姓,皆为袁绍的死而落泪。由此可见,袁绍在北方是很得民心的。不光是因为袁家的家世,更是因为袁绍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在位时期实行的仁政。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随着袁绍去世,都彻底土崩瓦解了。
就在袁绍去世后不久,袁家的几个后代,开始各自为政,各自占领一州,相互进攻。而曹操也得以趁着这个机会,逐渐扩大地盘。又过了整整八年之后,曹操便占领了袁绍所留的全部地盘。
这就是袁绍的故事。
纵观袁绍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袁绍一生最大的悲哀,其实并不是官渡之战的失败,而是在于袁家内部的不团结。如果袁家内部可以团结的话,当初袁术在的时候,袁家就已经有机会统一天下了。要是那样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官渡之战了。
但可惜的是,袁家的家风,似乎一直都比较喜欢内斗。在外患还没有平定的时候,便先想着自家分出个胜负。袁绍去世之后,他的几个儿子也同样如此,这才给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机会。
袁绍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家族,败也家族。但凡袁家能够稍微团结一下,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时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伊尹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宰相,被誉为“治国安邦之才”。他在商朝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详情
田单和田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活跃于中国的政治和军事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职务。在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详情
田单,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熟悉。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经详情
田单,原名田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曾经历详情
孙恩卢循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起义,发生在公元383年。这次起义的背景非详情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详情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详情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个著名起义军领袖,他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攻打建康城的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623年。这场战役是唐朝与吐详情
足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但详情
足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详情
九子夺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涉及到多位王子之间的争斗和权力的争夺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千金买壁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感叹不已。这个故事的主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千金买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典故,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珍惜眼前人和事,不要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展开了激战。其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战役和事件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其中,1894年的甲午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其结果导致了阿根廷的失败。本文将探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主要讲了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双方是汉详情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7年。这场战役的双方兵力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渡渡鸟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详情
封神榜是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化详情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一个是南方奠定的政权,一个是北方奠定的国家。他们之间详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详情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以古代长安城(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为什么马姓和赵姓不详情
中华风水文化博大精深,那么老古话说的“门口不放三物,院内莫栽三树”是什么意思详情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详情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始人是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下面我们详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详情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下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战时所发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战时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其中曹刿提出了许多有关战争的理论和策略。在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详情
《说岳全传》和《岳飞传》都是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但是它们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一详情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他的一生事迹。但是,这部小说是否详情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文献,它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