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滇国

"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

  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古滇国

古滇国——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

神秘的古滇国出土的文物中 有一件青铜器让人浑身发冷

  战国初年至西汉初期,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曾有一个神秘的古滇国,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蛮族部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古滇国只存在于一些野史记载中,好在出土的文物让这个神秘的国度重现人间。

  1955年,云南昆明市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开始挖掘,据说这里是滇王及其家奴仆臣的墓地。经过1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古墓50余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就包括轰动全国的“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的发现直接证实了《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武帝赐滇王玉印”的史实。

  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器让人浑身发冷:这是一件铜鼓形贮贝器,鼓面上铸52个人物和1猪1犬,中央立有1对蛇盘绕的圆柱,柱顶立1虎。柱右和柱前是3个或被双臂反绑、或戴锁枷的裸体人,当为用来祭祀的牺牲。旁边1位乘坐4人肩舆的贵族妇女,可能是主持祭祀仪式的女奴隶主

  这个栩栩如生的铜雕反映了古滇国神秘的祭祀文化,专家们根据青铜器的用途和外形,将它命名为“西汉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贮贝器是古滇国贵族用来贮存从印度洋流入云南的环纹海贝,说白了就是存钱罐,象征着权力、身份和财富,然而在存钱罐上雕刻这样一幅血腥的画面,想想就不寒而栗。

image.png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造型、纹饰和它的功能相联系,全面而又集中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精神风貌,是古滇国历史的百科全书。2013年,“西汉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禁止出国展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从古滇国出土的贮贝器到底是什么样的 竟然会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在我国有一批国宝,因为其价值太过于珍贵,而被国家下令禁止外出展览。可是,在这批国宝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相比起它的珍贵价值,它被禁止出国展示的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造型太过恐怖。据说,专家们在初次见到这件国宝时还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image.png

  此物出土于我国的云南省晋宁石寨山。而云南省在历史上就曾建立过一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从战国初期到汉朝初年,云南地区曾被一个叫“滇国”的国家统治了五百多年的时间。直到汉武帝出兵云南,打败滇王,古滇国才算是正式宣告灭亡。可是历史上对于古滇国的文字记载却少之又少。为了加深对古滇国的了解,专家们在云南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1955年,云南考古人员在晋宁石寨山进行考古发掘。突然从墓中出土了一件38厘米左右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外型圆圆滚滚,看上去平淡无奇,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它做什么用的。过了一会儿,考古人员又发现了这件青铜器上面的盖子。可是当人们望见盖子的东西时,都被吓了一跳。

image.png

  原来,这个盖子上密密麻麻的雕铸着52个青铜小人。这些人形态各异,有些是坐在轿子上,有些是双手被绑胸前还挂块牌子。还有的人看着像地位低贱的奴隶,赤身裸体头戴枷锁。剩下的仿佛是在驱逐四周的野兽。专家们通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件器物表现的场景是古滇国奴隶主宰杀奴隶祭祀天神的血腥活动。因此他们便将这件器物命名为“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image.png

  而贮贝器则是古滇国的所特有的一种物品,主要是贵族们用来盛放珠宝和海贝的。所以,专家们最开始挖出的那个青铜器就是滇国贵族们的“存钱罐”。此物出土后立刻引来了国内专家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有关机构的鉴定,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被评为国家的特级国宝。在2013年,它被列为了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国展示的国宝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滇国时期制造所制造出来的恐怖罐子 被列为禁止出国参展的国宝文物

  有那么一个“储钱罐”,是古滇国时期制造到,在它的盖子上面有一副非常恐怖的画面,是一个被杀来祭祀神灵的奴隶。然而,这么一个让人恐惧的罐子,却成为了我国禁止出国参展的特级宝物。

  我国的一级宝物有几万件,都可以被称为国宝,那么这么件不起眼的“储钱罐”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宝中的国宝呢?

  在公元前278年,楚国一位名叫庄硚的将军出征至滇池地区,在这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却被杀过来的秦兵给截住了回楚国的路。回不去的庄硚也只能够就此留下来,所以建立了滇国,成了皇帝

  滇国差不多存在了500年的时间,关于该国其他的事件就不细说了,今天我们主要说下该国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哪些区别。

  中原地区各国的帝王都喜欢青铜鼎,因为不仅是看上去霸气,同时也是国强权高的象征。不过,滇国人却不是用来制作鼎的,他们更倾向于制作另一种物件,那么这是什么呢,这还得从一次考古说起。

  在1955年的时候,云南的古学家就对晋宁区的石寨山进行了科研性的发掘,这座石寨山尽管不高,但是却非常不寻常,因为古学家们在此地发现了滇王和朝臣的墓葬地。并且随着专家们一次次的发掘,更是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等多种冥器。

  此外,在一座大墓葬中发现了一件差不多38厘米高的青铜器,看起来圆鼓鼓的,当时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存放粮食的罐子。不过,在把罐子口上的积土清理完之后,才发现里面居然装有海贝。原来当时的货币并不是金属制作的,而是这样圆形的海贝

image.png

  有经验的专家都清楚,一般比较名贵的青铜器,都会有一个盖子。之后,专家也找到了这个罐子上面的盖子,差不多直径在30厘米左右,因为是埋在土里所以有一层厚重的积土。当上面的积土被清理后,发现了这个盖子上面有一组青铜雕像,却是一个被用来祭祀而杀掉奴隶的恐怖场景。不仅是有刽子手,有刑柱,还有主祭的贵族等。看到如此画面,专家们都感到懵了。

  这件文物的出土,不久就吸引了各地考古学家的目光,经过众多的专家评定之后,这件杀人祭柱的铜贮贝器最终被认定为特级文物。在2013年8月19日,这件“铜贮贝器”也成为了我国第3批禁止带出国展览的国宝。

  那么这件青铜制品,为何能够成为我国仅有的差不多就200件特级文物之一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特级文物的评定标准,就是一件物品能不能代表中国的文化,是不是可以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虽然在石寨山周边,出土了许多的铜贮贝器,不过只有这一个,盖子上面铸造了杀人祭祀的情景的铜雕。可以说这个青铜制品上面的雕塑,是当时滇国祭祀场面的真实写照,甚至也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又立体地复现了当时祭神杀人的场面。所以说,这么一件宝贝,就成为了国家特级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滇国的文化,军事及经济如何 他们会是单一的民族吗

  文化

  服饰

  滇人服饰最普及、最常用的是麻织品 ,毛、皮也是滇人重要的服装原材料。滇人的服饰有挑花、刺绣装饰。

  滇人男女衣着相同,上身穿圆领对襟外衣,不系扣,衣长及膝,袖短而宽,长及肘。内衣略短,为圆领。在不同的场合其衣着略有不同,如舞蹈时,穿曳地的长衣,头饰羽毛等。

image.png

  扣饰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之一,因其背有一个钩状扣,故名。其形状有圆形、长方形和根据所表现的题材形成的自然形等。据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又有素面型、图案型、贴嵌宝石型、浮雕嵌宝石型、镂雕嵌宝石型等。佩带扣饰的是滇人 中的上层人物。滇人的扣饰既是一种饰件,又是一种用具,系于腹间,圆形扣饰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长方形和自然形扣饰可能是在祭祀、迎宾、集会或其它特殊场合使用。

  饮食

  滇人对稻作很重视,王后亲自负责,春耕时举行“籍田礼”,甚至杀人祭祀,秋收时节还专门组织人手贮存粮食。滇人的饮食既有汤羹,也有米饭,滇人最重要的肉食来源是一种巨角隆脊的“封牛”。滇青铜器中常见到雉鸡、孔雀、蛇等动物,也是滇人口中之物。因为濒临滇池的缘故,滇人常见食物包含鱼类和贝类。

  建筑

  滇人多滨水而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干栏式建筑分为两层,人居上层而下层用来豢养牛羊。在后期主要居住在井干或者干阑式建筑中。其他还有半地穴式的建筑。此外,石寨山、李家山都出土了铜枕、铜镇等文物。

  祭祀

  滇国民族是当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农耕稻作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形成了对超自然力信仰的宗教祭祀仪式,并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巫文化特征的历史遗迹保存下来。

  滇族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基于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征以及对节令、历法的需要,产生了一些与稻作民族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相联系的神灵祭祀。滇国巫师称“靡莫”、 “卜莫”。主持或参与滇国祭祀活动的巫师除靡莫外还有“卜莫”。在巫师的带领下,滇族举行祭祀仪式,猎头以祭谷、献俘以祭社,将牺牲作为礼物献给神灵。祭祀活动的核心就是献祭。铜鼓与蛇是滇国祭祀仪式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象征。

image.png

  歌舞乐器

  在滇人青铜器中,乐器是较有特点的铜器之一。这些乐器有编钟、笙、锣、拔、箫和铜鼓等。青铜 器上表现的滇人舞蹈可分为羽舞、人舞、兵舞、万舞、旎舞等。羽舞即舞人饰羽,持羽而舞。兵舞即舞者持兵器盾、矛、绒、戚、剑等而舞。万舞即集羽舞和兵舞为一体的舞蹈。旋舞即舞者持耗牛 尾而舞。

  经济

  农牧业

  滇人的青铜器中,有用来翻土、点种的尖叶形锄、宽平刃锄、宽弧刃锄、瓦形锄、插等;有用来收割的角尺形镰和爪镰;有用来砍削的斧、锌、凿、锯。滇人在农业生产中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从出土生产工具和贮贝器上所刻划的出行图和上仓图,可见滇人农业是锄耕农业。出土青铜器中,还有很多表现家畜的文物,有牛、马、羊、猪、鸡等,其中以牛、马题材的文物最多。这些家畜题材文物和贮贝器上刻划的牧畜图、圆雕牧牛场面说明滇人的牧业仍处于昼牧夜圈阶段。

  手工业

  滇青铜器中有划麻工具、纺线工具、织布工具、缝纫工具等。这些青铜器说明,滇人的纺织工艺处于手工捻线、腰机织布的发展阶段。

  滇人的衣着主要是麻织品。种麻,制麻丝,再织布成衣,当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出现了专业作坊或手工业大户。

image.png

  贸易

  贮贝器因出土时内均装有贝,而这些贝当是积攒所至,故名,反映了滇人喜好贮贝和视贝为贵的观念。滇人把换来的贝作为财富或宝物存贮起来,或在本地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交换牲畜、金属、奴隶、宝石等。

  滇国提供的产口主要是一些土特产品和原料。由于记载匮乏,能获知的产品主要有牛、马、羊等牲畜和金、银、铜等矿产品。滇国还向外输出一项特殊的商品即“僰僮”。

  外部输入滇国的商品,多是滇国缺乏或者不能生产的物品。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显示,主要是一些手工业产品和外地特产及艺术品。如丝绸、铜镜、弩机、铁剑、斗、钟、鍪、熏炉、玛瑙、玉石、绿松石、孔雀石珠管、金饰珠片、贝丝等等。丝绸、铜镜、弩机、铁剑等手工业产品主要由内地输入。

  滇国同外部进行商品交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直接以物易物。二是通过等价物进行。

  出行

  滇国的贵族出行,男子骑马,女子乘肩舆,平民只能以步行为主。滇人的马具华丽而完备,西汉中晚期滇人的马具已经很完整了,相对完整的马络头,马的项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都已齐备,马络上有缨络装饰,马前有攀胸,马颈系铃。鞍辔也较成熟。西汉时期, “绳圈式”马蹬在滇国已经出现。同时乘船是滨水而居的滇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

image.png

  军事

  兵器是滇人青铜器中铸造最为精致并具有特点的器物之一,也是出土较多的器物。

  据兵器的功能分有长兵器、短兵器、射击兵器、防护用具等。长兵器有戈、矛、斧、锌、钱、戚、啄、棒、叉等。短兵器有剑和环首刀。射击兵器有弩机、链和箭旅。防护兵器有盔、甲和盾。在滇青 铜兵器中,最具特点的是横鉴兵器,这类兵器除鉴面装饰纹饰外,还饰以圆周动物或人物。

  民族

  《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同书《蜀志》也记载:“(蜀)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古代所说的南中,主要是指现在的云南省。西汉时期,云南不仅有越人,而且分布较广。今滇池区域、滇东、滇南及滇西南地区均有越人部落,他们和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及越南北部的越系民族连成一片,文化上也多有相似之处。

  关于滇人的情况,史籍记述有限,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 《汉书·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基本都参照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滇人的记载,但就居住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古代滇国的主体居民“滇人”的族属问题,不同民族、持不同立场的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观点。

  1、认为滇人属于氐羌族

  持 “氐羌说”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依据对以下史籍的考证得来:其一,《史记.西南夷列传》上有滇王名 “尝羌”者,此羌字与羌人的族称相同,又《汉书.西羌传》上有羌人酋长名 “滇零" 、”滇吾“者,此滇字又和滇国名称相同,但这种联系未免太牵强;其二,《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有“叟”,而滇国也是“南中”的一部分,“叟”又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但“南中”很广,“南中”有“叟”不代表滇国有“叟”;其三,今滇池附近分布着很多彝族,而彝族又属氐羌族群,便以此推断古滇国是氐羌国家,但这种推断也经不起推敲,古代民族迁徙不断,今天的民族分布不能等同于两千多年前的民族分布。

  2、认为滇人属于濮人

  认为滇人属于濮人的依据是《华阳国志.南中志》将 ”滇“与 ”濮“二字连称为 ”滇濮“,但“濮”实为西南诸民族的泛称,并不是单一民族。

  3、认为滇人属于越人

  认为滇人属于越人的依据是出土的古滇国文物与出土的古越国文物有些相似。但是,在全球不同地方都发现过同一时期相似的文物,这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全球各地的人类文明都有一定相似性;且越人只不过是古代中原人对其南方所有民族的泛称,并不是单一民族。

  司马迁在告诉我们古滇国概况的同时,也留下许多谜团。其中滇文化的族属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滇池区域发达的青铜文化与“庄蹻入滇”时带来的大量楚人和楚文化有关;有的说古僰人是滇文化的创造者;也有的说甘青高原南迁的古羌人建立了滇国;更为流行的看法则是滇国青铜文化是我国南方的濮人文化。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在其《滇国与滇文化》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滇国主体是古越人的一支,也就是说滇国青铜文化主要是由越系民族创造的。总之众说纷纭,各持一说,至今还未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

  滇池区域发现越文化遗物。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有肩石斧、有段石锛、靴型铜斧和铜鼓等,属古代越文化遗物。以上器物在滇池区域均有发现。最后,滇国主体民族的服装与古代越人大致相同。从青铜器图像看,不论男女均穿一件宽大对襟的短袖上衣,衣长及膝,着时不系不扣,以带束之。大多不着裤,有的仅穿短裤或短裙,有的胯下系以宽带,上束至腰际,皆跣足。古代越人的文化特征、发型服饰和生活习俗等都与滇国主体民族相似,因此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主要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创造。但是,当时滇国民族成分复杂,除人数多、占统治地位的主体民族越人外,还有濮人、昆明人、羌人、叟人及汉族移民等,不过他们都不是滇国的主体民族,在滇国也不占有主要地位。

  滇国君主

  下表是由《滇国史》所整理出来的,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大部份的滇王墓还无法确认其本名及年代。

  庄蹻(M41墓主)(前278年——前256年)

  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

  M12墓主(前179年——前87年)

  M3墓主(前179年——前157年)

  M13墓主(前156年——前141年)

  M71墓主(前?年——前123年)

  尝羌(M6墓主)(前140年——前8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滇国简介 名称的来源及疆域是什么样的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

  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名称来源

  史学界认为滇国名称之源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滇国之名源于滇池之称;二是认为滇国之名源于氐羌首领之名,或为氐羌后裔-今白、彝民族的语言 “甸”、“赕”(平坝)的意思。学者黄懿陆认为滇字出自越语,即越人之“祠”的本义;滇国诞生之时,汉人尚未进入,汉人到来之后,才以当地越语译为汉字记录下来;滇因国而得名,滇国傍池而建,故先有滇国,后有滇池。

  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很多自称“滇”的部落。

  考古资料证实,滇国出现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战国初期。

  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滇国国家机器已经趋于健全和完备了。

  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遵从当地习俗建立滇国。

  公元前223年,庄硚之孙将滇国都城从呈贡迁至今晋宁区。

  公元前122年,汉使始通滇国,滇王留下汉使,为他们派人,查找通向西面的道路,欲通身毒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其后,史料无滇国记载。

  疆域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建立的古王国,主要分布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滇国区域在云南的中部和东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连接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片区,学术界认为,滇国的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滇国的地域范围,盖即后来西汉武帝征服滇国时即其境设置的益州郡的地域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