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真东渡

"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

鉴真和尚双目失明了吗?鉴真东渡日本时瞎了吗?

  鉴真和尚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历经千辛万苦,六次东度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建筑、雕塑和医药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著名诗人郭沫若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大海。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从此诗中可见,鉴真和尚是失明了,史家大多也持此说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唐代高僧鉴真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生于扬州江阳县,俗姓淳于,14岁到扬州大云寺出家为僧。为了学习佛法,他曾在长安、

  洛阳两地游学,拜高僧为师。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鉴真年纪轻轻就在佛法上有很深的造诣,担任扬州大明寺的住持,在淮南等地享有崇髙的威望。据史料记载,鉴真从26岁就开始讲授戒律,他的弟子多达四万余人,其中名震一方的弟子就有35人。

  鉴真和尚聪明好学,除了认真钻研佛法以外,还跟随受戒恩师道岸法师学习建筑学知识。道岸法师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家,曾成功地主持修建了长安的荐福寺和小雁塔。同时,他还在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并跟弘景法师学习医药知识。弘景法师是道岸法师的师兄,精通医学。此外,鉴真还对社会活动非常热心,主持建寺80余所,救济贫民无数,并亲自给患病的穷人治疗。正因如此,鉴真和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来中国留学的“学问僧”荣殽和普照来到扬州的大明寺,除了听鉴真和尚宣讲戒律以外,还想请他派几位弟子到日本讲学。但弟子们都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不愿前往。鉴真认为“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下定决心到日本宣扬佛法。在此后,鉴真为东渡日本做出不懈的努力,先后有过五次东渡日本之举,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据史料记载,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鉴真就患上了眼疾,但他却始终没有改变初衷。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日本遣唐使又一次到扬州拜见鉴真,再三请求他到日本讲学。鉴真此时已经66岁的高龄,但他为了弘扬佛法,不惧艰险,坚持东渡,终于在公元753年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无疑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但关于鉴真眼睛何时失明之事,中日学者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传统观点认为鉴真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双目失明,其主要根据是日本学者真人元开撰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据书中记载,鉴真五次东渡失败后,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从广州去韶州的途中,因“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眼遂失明”。很多史料记载,鉴真第六次东渡时年事已高,眼睛无法看清东西。但是后人在此事的阐述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鉴真失明的原因各抒己见。一些人认为是发炎,一些人认为是中暑毒,一些人认为是身染重病,有人认为是积劳成疾,还有人认为是哭瞎的。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鉴真和尚到日本后,晚年曾失明或有之,谓鉴真和尚来到日本前已失明,则殊不可。”在《宋髙僧传•鉴真传》等中国史书均未记载鉴真双目失明之事,仅凭日本人真人元开的一句“眼遂失明”作为孤证,是不足为凭的。在《唐大和尚东征传》中,也从未对鉴真和尚因双目失明而感到不便的事有所描述。再者,鉴真是在到日本前失明,在韶州到江宁的途中,他的弟子灵祐就不可能当着“双目失明”的恩师说出“盲龟开目”的话,这是不符合情理的。

  曰本学者田中块堂和安藤更生进一步指出,真人元开书中所说的“眼光暗昧”是指鉴真和尚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病情恶化,“眼遂失明”,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失明,还可以勉强视物的。鉴真和尚是在到达日本以后,双目才渐渐完全失明的。

  关于鉴真和尚是什么时间双目失明的,中日学者还有很大的争议。到底真相如何,还有待学者们进行广泛深人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的影响: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鉴真的生平行迹

  鉴真(688-763),日语又称鉴真(がんじん),唐扬州江阳人。他是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在日10年期间,受到日本人民的深切爱戴,被称之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鉴真生活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唐朝,当时中国先进的文明对日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日本天皇授命留学僧普照、荣睿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赴日传法。为了传律授戒,弘扬佛法,鉴真毅然率弟子跨海东渡,不辞辛苦,以酬宏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旧矢志不改,历经11年,先后6次东渡日本,终于在754年平安抵日。

  鉴真到达日本后,进行一系列的佛教活动,为日本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鉴真在东大寺设立戒坛,此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鉴真携带不少佛经、佛像、佛具等到日本,用嗅觉鉴定草药,协助校订佛经的讹误。在日本的10年期间,完成了传律弘法的伟大誓愿,同时也使日本佛教走上了严格、正规的戒律之途。

  对日本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改变日本僧侣的无序状态,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三师七证”制度

  鉴真到日本之前,佛教已经在日本存在了200年,但一直没有统一、规范的授戒制度。鉴真抵日后,日本天平胜宝六年(公元754年)的4月初在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成为日本佛教史上正规授戒的开始。前已叙及,这种制度在鉴真东渡前是没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奈良佛教界不能组成授戒必须的“三师”、“七证”(即三位高师授戒,七名高师在场作证)以及佛教界对戒律知识的贫乏,从未举行过正式的授戒仪式。鉴真大师的到来,为建立“三师”、“七证”的授戒制度创造了直接条件。

  之后,鉴真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成为日本全国的中心戒坛,与后建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和东部药师寺戒坛被后人称之为“天下三戒坛”。鉴真的戒律思想是主张僧侣必须严格遵循戒条和提倡发僧侣的内在自觉,使两者融会贯通。这样的戒律思想既避免了小乘戒统而活的不足,又防止了不注重内心自觉的大乘导致放任自流的弊端。

  携带戒律著作,奠定日本律宗的理论基础

  佛教经典的传入受到日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鉴真东渡成功后不久就派专人抄录记载。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从中国带到日本的共有48部佛书经典,其中大多属于戒律著作。这些戒律著作对于鉴真在日本传经授律,弘扬佛法至关重要。鉴真东渡之后,立即将自己及弟子所带来的经书无私地交付东大寺的写经所,以供他们转抄。据记载其中被抄写的经典大致包括:《大集经》、《四分律》、《四分疏》、《菩萨戒疏》、《明了论》、《戒本疏》、《大品经》、《华严经》、《遗教经论》、《禅门》、《音训》、《梵网经疏》、《补释宗义论》、《大庄严论》、《分别功德论》、《行事钞》等。鉴真及其弟子曾先后在唐招提寺大力讲解这些章疏,这为之后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创立播下了种子,奠定理论基础。

  不仅如此,鉴真大师还对日本原有的佛经进行了整理和校订。由于当时日本的佛经大多是由百济僧侣口传得来,其中错漏满篇,即使用别本进行比较,也难以定夺。日本政府将校订佛经的艰巨任务交给鉴真。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凭借他深厚的学识,惊人的记忆力和烂熟于胸的经文,为日本的佛经纠错补漏,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传播佛学思想,促成日本佛教的整肃

  这一点也是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最显著、最重要的影响。鉴真东渡以后,弘扬佛法、传律授戒便成为他的第一要务。抵日2个月后鉴真在东大寺大佛殿前登坛主持,为日本太上皇圣武天皇、孝谦天皇以及沙弥等400人授戒。“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之后鉴真得到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视,被授予“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759年集聚唐朝庄严风格的唐招提寺落成,掀开了日本佛教史上崭新的一页。唐招提寺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便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是日本众僧侣的向往之地。鉴真在中国时就对天台宗有过相当程度的研究,这些对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至今。鉴真东渡使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之路,促使日本政府对佛教施以更有力的控制,同时也杜绝了那些由于疏于管理造成的种种不足,从而使佛教被确定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鉴真被天皇任命为首席大僧都后,自然对僧侣的管理和整肃负有重要职责。鉴真与其他僧侣管理者协力合作,统一意志,共同加强戒律思想的宣传和建立健全的授戒制度。鉴真担任大僧都的数年期间,协助朝廷采取了几次大举措,对整肃佛教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一次举措是756年在孝谦天皇的号召下,派遣62僧侣的宣讲团,向奈良城各寺院以及各国各地寺院宣讲《梵网经》,声势之浩大实属罕见。后来由于年事已高,鉴真渐渐退出了僧官职位。但是,鉴真的思想已深入日本佛教界,加强戒律,整肃纲纪,维护佛教界的纯洁,已成为日本僧侣的共识。760年,当时的大僧都的良辨和其他僧侣受鉴真思想的启示,联名向朝廷呈递了一项改革建议书,提出“开化众生”,“劝勉三乘”的主张。这条建议获得了日本统治者的批准,自此以后奈良佛教界就完成了整肃任务,各宗僧尼克服浮躁,遵循戒规,修道禅行,呈现出佛教传入日本以来从未曾有的繁荣局面。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对鉴真大师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他的到来,改变了日本僧侣的无序状态,建立了严格的“三师七证”授戒制度;他和弟子所携带的戒律典籍,为日本律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年佛学思想的传播,促成日本佛教界的整肃。现在大师的跫音已远,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却透过历史的帷幕,长久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当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整理大师的过往,学习大师的伟大思想,让精神之花永开。

  参考文献

  [1] 郭天祥.鉴真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6(4).

  [2] 李寅生.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J].贵州文史从刊,2001(3).

  [3] 杨曾文.唐鉴真大和尚东渡和日本律宗[J].扬州大学学报,2011(3).

  [4] 楼晓洁.日本佛教发展之研究[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

  [5] 中村顺昭著,葛继勇译.鉴真东渡及影响[J].唐都学刊,2007(6).

  [6] 西山明彦.东渡扶桑的鉴真和上[J].扬州大学学报,2011(2).

  [7] 沈呈章.鉴真大师的佛学思想[J].扬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东渡到日本

  在1263年前的今天,0753年12月20日 (农历冬月廿一),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Lssdjt.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查看更多

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唐朝之所以会成为现今人们心中最繁盛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氛围,佛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出现了两个极为有名的圣僧,他们一个西行,而另一个东渡,虽然目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佛学的信仰却是相同的,这两人就是玄奘和鉴真。那么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呢? 

玄奘画像

  玄奘画像

  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享年62岁,在他死后23年后,唐朝再次诞生了一位得道高僧,这个人就是鉴真。鉴真享年76岁,死于日本。这两人都是唐朝少有的高僧,并且做出了很相似的举动。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是却都是对佛学真理的追求,值得后世人尊敬。

  玄奘西行这件事由于《西游记》这本名著和电视剧享誉中外,但是鉴真东渡这件事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玄奘西行是为了佛教的思想分歧去寻找正确的思想才前往印度等佛教发源地,而鉴真东渡是为了向日本传授佛教真理,因为当时的日本是十分落后的,曾多次前往唐朝学习佛教知识。

  玄奘和鉴真相似的点是两人都是私自行动。玄奘曾向朝廷请求西行,但是却不被首肯,所以就只身一人独自前行。而鉴真是因为要将本国的佛教思想教授给日本,而且当时他已经是唐朝少有的名僧,朝廷不愿失去这样一个人才,曾屡次派人阻止鉴真去日本。

  但最后,玄奘还是西行了,鉴真也东渡成功了。这两位圣僧对佛教思想的追求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查看更多

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人为什么要邀请他去日本

  古时候鉴真东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日本人为什么要邀请他去日本?他把什么带去了呢?说起来疑问数不胜数。我们下面先从已知的历史记录说说,然后再来探究真实的历史。

  他在佛教的建筑、雕塑方面,也颇多成就。鉴真传授佛法戒律,时常在讲经之余出去做好事。 那时,日本留学僧邀请他去日本教授戒律,鉴真爽快的答应了,随后鉴真先后五次带着多人东去日本,但是由于海上海啸等自然因素以及有些官员的阻拦而失败;特别是第五次受大风大浪的袭击,在海上足足漂了十几天,最后漂到了海南岛。返回路上,他的日本弟子病死,鉴真非常伤心,再者天气很热,犯了眼疾。虽然双眼失明,但他东渡日本的信念也不动摇。最终的第六次东渡,安全抵达了日本。

image.png

  鉴真受到日本官府热情的款待。先后给日本天皇、太子等几百人授戒;从此日本有了真正的律学。而鉴真也被日本人封为律宗初祖。后来天皇任命他管理日本所有僧佛事务。 鉴真不仅练戒律,而且还详解了中国的医药、书法、建筑、等技能知识,对中国文化传播做出巨大贡献。 历史记载就到这里了。

image.png

  可是,真实的历史却不仅是如此。鉴真因为在佛学和医学上有巨大成就,所以皇帝对他喜爱有加。他经受了许多困难,带着当时中国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东渡日本,不仅为了传授戒律,还为了传播中国的医学、书法等文化,锻钢、农业技术等等。

image.png

  武士刀锻造技术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到日本的,由于我们在唐末和宋末历史巨大变迁,导致这种技术消失在了国家之间的争分之中,所以现在一提起哪里的刀好,没有人会想到中国,想到的是日本,真是难过啊。那样的例子有不少,就像跪坐、衣服、武术等,那些有不少是我们华夏的文化精髓啊,可如今那些精髓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真的是我们中国的悲哀啊。

image.png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在这个高度发展与融合的社会中,能坚守初心真是太难太难了。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与技术和以前相比消失了太多,保存好那些继承下来的文化与技术就是坚守初心。鉴真做为一名佛学大师,去日本传授中国的佛法和先进的技术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无从比较,我们也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把学习的我们的文化与技术说成他们自己的就太不人道了,说的我们也要承认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教给他们的,这真是如今我们的损失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鉴真东渡简介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image.png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其人

  个人简介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image.png

  东渡原因

  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image.png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曲折过程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

  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image.png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