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轴心国

"

  轴心国(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轴心国

轴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

解密:二战轴心国一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我们都知道,二战中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差得不行,这也是一直让希特勒头疼的事情。而且这帮意大利人在战场上打不过人家也就算了,在监狱里却还不安分,可能是怕自己难以发挥“用武之地”吧!其实不光如此,他们的盟友德国和日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而且都是那么的可笑,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嗤之以鼻,很难相他们作为战场王牌的事实。

  在关押意大利军队的战俘营里,有一次负责看守的英国士兵睡着了,战俘营的大门一直敞开着。第二天,监狱长官发现了这一事件后,把看守痛斥了一顿,然后检查人数,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少。英国军官喜出望外,这帮战俘果然连老鼠都不如,主动放他们出来都不肯干。

  可是第二天,他们却迎来了一个坏消息,所有意大利的看守挖了一条沟,从里面一个接一个都跑出来了。英国军官非常疑惑,这帮平常最听话的俘虏,怎么也会越狱,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他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上级,等着挨处分,从此他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完蛋了。

  他一边在路边散步,一边唉声叹气,这时他的副官跑了过来,向他报告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

  “报告长官,那些意大利人被找回来了,您快去看看吧!”

  英国军官立刻奔向事发地点,只见许多意大利战俘围在另外一个战俘营,要求更换住宿场所。经过反复的劝解讨论,他才知道这帮人原来是因为没有意大利面吃,才大胆“越狱”的。英国军官当机立断,为他们准备新鲜的意大利面,于是这些人又乖乖地跟着他们回到了战俘营。

  话说意大利人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可德国人也有掉链子的时候,在苏德战役刚爆发的时候,突进速度迅猛的古德里安来到了距离斯摩棱斯克几十千米的一个苏军要塞,他把整个集团军群分成多个据点,每个据点负责攻击苏军部队的一个范围。这种阵型的好处是:互相之间可以快速支援,组成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让苏军难以找到突破口。同时古德里安还布置了纵深防御,在阵地背后还用坦克部队支援他们。他信誓旦旦望着前方,认为苏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无法突破他布置的包围圈。

  战役打响的时候,苏军四面突围,伤亡极为惨重,但过了不久德军大部分阵线就开始溃败。古德里安见此情景,立刻把全部火炮的目标瞄准前线阵地,轰炸了几分钟才恢复局势。

  事后经过查明发现,这个糟糕的局面是由苏军大部队斜方的一个据点造成的,古德里安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把那个据点的长官叫来,质问他是怎么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这名长官显然也受了伤,他说当时从远处就能看见大批的苏军涌来,但此时他们的迫击炮炮弹已经打光了。机枪肯定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攻势,就举个白旗往后跑。其它的德军以为苏军攻势强大,就开始一窝蜂地逃跑,,当天苏军缴获了许多武器,而这次事件也让古德里安他们白白在斯摩棱斯克消耗了几天的时间。

  幸运的是,即使这样,古德里安他们的推进速度还是最快的,这和苏军本身的战略方案也有关系。当时在古德里安后面的是第十装甲师,与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的一支,苏军分成两支撤退,结果受到了古德里安和后方部队的夹击。古德里安重视行进距离,很快他就带着部队走了,把这些烂摊子留给后面的部队。

  苏军部队也不是草包,他们索性不打古德里安的第四装甲集群了,反而把全部力量和后方的德军部队干仗。德军被牵制了许多天,才将这些苏军全部消灭,可此时古德里安他们已经来到了第聂伯河附近了。

  德军和意大利讨论完了,之后就来看看二战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日本伞兵,日本军队一向以“玉碎”战术为名,一支部队若是打不了胜仗,就是全军覆没,“逃兵”这个词语是他们的字典里所没有的。在二战开始时,日军觉得伞兵很新奇,加之听闻德军在克里特岛,以及苏联的战役后,对伞兵更是向往,甚至将伞兵称呼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败的兵种”,决定将其列入自己的部队。

...查看更多

天王星行动经过:轴心国的重兵集团被苏军包围

  天王星行动本来已被推迟至11月17日,因为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被告知参加天王星行动的空军单位尚未就位,此后又顺延了2天;行动最终在11月19日展开。罗马尼亚陆军中尉格哈德·史托当时在前线,当日接到一个电话称早上5时将有苏军攻势;但是,由于他接到情报的时间已在5时后,且不敢凭借未核实的情报吵醒上级军官,他没有向罗马尼亚军团指挥部报告他收到的消息。由于浓雾和大雪造成视野不清,苏军指挥官建议推迟炮击的时间,然而方面军指挥部决定照原定时间实施。早上7时20分(莫斯科时间;德国时间则为早上5时20分),苏军炮兵指挥部收到代号为“汽笛”的命令,对整条保护德军侧翼的非德国轴心国单位防线实施长达80分钟的直接炮轰,多达3,500门火炮轰击了罗马尼亚第3军团及德国第6军团侧翼的北肩,虽然浓雾令苏军未能通过目视观察进行炮击修正,但前线长达数星期的准备及测距工作令他们能准确地实施射击。炮击的效果非常好,轴心国军的通讯线路被中断、弹药临时堆积处被破坏及前进观测点被毁坏,很多在炮击下生存的罗马尼亚人员开始向后方逃窜。苏军用于炮击罗马尼亚军炮兵阵地及第2道防线的重炮,也顺带击中了撤退中的士兵。

  11月19日:攻击罗马尼亚第3军团在北部,苏联以第21、第65步兵军和第5坦克军团为先导,于早上8时50分对罗马尼亚第3军团发动进攻。首2轮进攻均被罗马尼亚守军击退,而大规模炮轰亦令苏军装甲部队难以通过地雷区及复杂地形。但是由于罗马尼亚守军缺乏重型反坦克炮,防线终于崩溃;当日午时被苏联第4机械化军及第3亲卫骑兵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之后第5坦克军团在第8骑兵军的跟随下突破了罗马尼亚第2军的防线。当苏军装甲部队利用罗盘通过浓雾前进、越过罗马尼亚军及德军炮兵阵地时,3个罗马尼亚师开始混乱地后撤;罗马尼亚第3军团已被从东西两面包抄。在收到苏军进攻的消息后,第6军团司令部未能命令仍在斯大林格勒市内的第16及第24装甲师前往支援罗马尼亚军,而以作为预备队第48装甲军代替.

1_meitu_24.jpg

  兵力被严重削弱及缺乏装备的第48装甲军只有少于100辆可使用的现代化坦克应付苏军的装甲部队。而且由于缺乏汽油和装备,指挥官被迫将失去坦克的车组编入步兵连队作战;第22装甲师是该军组成单位之一,在随即发生的激战中几乎被全歼。第22装甲师只能投入不到30辆坦克参加战斗,很快损失得只剩下1个装甲连。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被配属到第48装甲军,在与它的德军军级指挥官失去联络后,与苏军第26坦克军交战并在11月20日被消灭。当苏军继续向南推进时,很多车组受到正在恶化的暴风雪影响,比如积雪遮住火炮瞄准器;坦克在雪地上失去附着力而失控滑行,导致车组成员撞断臂膀也毫不罕见。但是,暴风雪亦同时阻碍了德军各军之间的合作。

  罗马尼亚第3军团在11月19日晚上开始被击溃,苏联第21军团及第5坦克军团俘获了27,000名罗马尼亚士兵—相当于3个师的兵力然后并继续向南推进。苏军骑兵被用于巩固突破口,切断罗马尼亚人与意大利第8军团之间的联系,及阻止任何对苏军侧翼的反攻。当红军空军轰炸扫射后撤的罗马尼亚士兵时,德国空军只能作微不足道的反击.原本在德军第376步兵师侧翼的罗马尼亚第1骑兵师后撤,令苏联第65军团得以绕过德军的防线。当德军在11月19日稍晚作出回应时,对第6军团南翼的另一次进攻开始了。

...查看更多

“轴心国”名字的由来 轴心国包含了哪些国家哪些政权?

  轴心国(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blob.png

  成员

  轴心国

  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国家元首:希特勒)。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后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国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国家元首:昭和天皇)。

  仆从国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国家元首:霍尔蒂)。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国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国家元首:鲍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变后被分开占领)。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乌斯塔沙傀儡政权)。

blob.png

  傀儡政权

  满洲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汪精卫政权(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斯洛伐克(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克罗地亚(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塞尔维亚、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缅甸巴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

  轴心国的合作国

  芬兰(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西班牙(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泰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维希法国

  轴心国的占领国

  法国、丹麦、(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南斯拉夫、中国、苏联。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形成原因

  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侵略扩张野心达成一致。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战后走到一起的?轴心国成立的原因是什么

  还原历史真相,让我们在历史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开阔我们的视野!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讲过关于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文章。今天所讲的,其实是以前的一个延续。今天所要的讲的是轴心国的形成。也就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妄想瓜分世界!

blob.png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和美国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按照自己的势力,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种做法,引起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强烈不满。

  可以说,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以前都有过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传统。所以,这个三个国家是耿耿于怀。其实这三个国家,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就是妄想瓜分世界。

  我们知道,在巴黎和会上,德国是以战败国出席会议,因为德国是战败国,所以,德国的殖民地被无情的瓜分了,武装也被解除了,更不能让德国接受的是,本国的一部分领土,竟然也被分出一部分让国际联盟代管。

  上面的所有这些,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是可以暂时接受的。但这些,对希特勒是断然难以接受的,毕竟他的野心太大了。他的野心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夺取全世界的霸权。

blob.png

  为了这个“雄伟”的的目标,希特勒还制定一份计划,开始是先占领西欧,再占领中欧的欧洲大陆。然后,就把目光瞄向了英国、美国。希特勒相信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但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怎么做呢?于是希特勒就打着反共的旗号,说”苏联威胁“,要攻打苏联的言辞。其实希特勒这么做,是有他很深的用意的。

  一是:要消除美和英国的防范,而且美国和英国也是主张反共的;

  二是:打着”苏联威胁“的旗号,在1933年10月,就光明正大的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这样就为希特勒疯狂扩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消除美国和英国的戒心,德国这么做(疯狂扩军),就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并且信誓旦旦的说,除了苏联,别的国家都不会受到威胁。

blob.png

  其实英国和美国早就觉察到了希特勒的野心了,但为什么没有制止呢?其实他们想让德国去牵制苏联,所以也就任其发展了。

  其实这么做,希特勒心里还是有顾虑的。于是就采取了更进一步的行动。在1936年,希特勒宣布不再遵守《凡尔赛条约》,接着又出兵占领了战后被分出去的莱茵非工业区。

  其实希特勒心里也是没有底的,当他做完这些事情后,竟然美国、英国没有反应,所以,希特勒的胆子就更大了,变得肆无忌惮了。

  当希特勒要进行对世界扩张的时候,他心里也是明白的,单靠德国是很难完成重任的。于是,他就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战友了。

blob.png

  现在在说说我们的这个邻国日本,在当时可是踌躇满志的,雄心勃勃的,一心想占领整个东南亚。

  在1931年把中国的东北占为殖民地后,就一心想占领整个中国。但日本这种行为,直接触碰到了美国、英国在华的利益。其实日本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毕竟英国和美国是帝国主义强国,而日本却是一个小国,所以,审度再三,是不能硬碰硬的。

  所以日本在当时也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战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和日本一拍即合,交往慢慢的频繁起来。

  现在,再说说轴心国的最后的一个国家-意大利。就是在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德日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后,德国和日本结成联盟后。德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和调节。

blob.png

  德国为了和意大利走的更近,开出了很多的优惠的条件,如德国扩大对意大利的出口,而且还支持意大利向非洲扩张,而且意大利在中欧、巴尔干和多瑙河不再和德国争夺等。

  在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在意大利侵占巴尔干的阿尔巴尼亚时,由于和英、法两国发生了冲突,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让意大利认识到和德国结盟的重要的性,想急切的得到德国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在1939年5月22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德意钢铁同盟》。

  希特勒为了更有效的西线进攻法、英两国,东线向苏联进攻,让日本和意大利从东西两个方面去牵制,不至于使自己两面受敌,而日本和意大利也是如此的想法,想让德国对己方的敌国进行牵制。

blob.png

  为了让三个法西斯国家更加紧密的团结战斗,于是在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而且期限是10年。至此,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在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