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蜀汉政坛的悲情才子
2025-05-15 14:19:02

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有一位人物,他才情出众却性格乖张,一生大起大落,最终以悲剧收场,他就是彭羕

早年坎坷:从书佐到奴隶

彭羕,字永年,广汉(今属四川)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他起初在益州担任书佐一职,然而,他姿性骄傲,多所轻忽,对同事们大多轻视不睬,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官场中树敌众多。

后来,众人在益州牧刘璋那里诽谤彭羕,刘璋听信了谗言,对彭羕处以剃发并以铁圈束颈的“髡钳”刑罚,还将他贬为奴隶。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彭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的人生瞬间从相对安稳的官场生活跌入了谷底。

投靠刘备:崭露头角与得势嚣张

就在彭羕陷入困境之时,刘备入蜀的消息传来,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彭羕想结交游说刘备,于是前往会见庞统。庞统与彭羕并无旧交,当时又有客在座,但彭羕径直到庞统的榻上躺下,还要求等客人走后再好好聊聊。庞统会客完毕后,与彭羕交谈,发现他确实有非凡的才能,二人相谈甚欢,彭羕甚至留宿庞统处,次日又谈了一天。

与此同时,法正以前就很了解彭羕,于是庞统和法正二人一道向刘备推荐彭羕。刘备也认为彭羕非同常人,多次让他传达军令行动,指导教授诸位将领。彭羕工作出色,很合刘备心意,对他的赏识和待遇日益加厚。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彭羕徒手起家,权力在州人之上,行为举止变得非常嚣张,沾沾自喜于地位的日益提升。

失势被贬:祸从口出与谋逆之嫌

然而,彭羕的嚣张行为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诸葛亮虽外表上对彭羕热情接待,但内心对他不以为然,多次向刘备秘密进言,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敬重信任诸葛亮,又通过观察彭羕的所作所为,决定对他稍加疏远,调任他为江阳太守。

彭羕听说自己将被派往外地任职,心里很不高兴。在去见马超时,他口出狂言,骂刘备“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还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长期为寄身之人,归顺蜀国后常心怀危惧之感,听到彭羕说出这种话大吃一惊,默不作声。彭羕走后,马超将他的言语告发,彭羕于是被收监下狱。

狱中忏悔与悲惨结局

彭羕被捕后,在狱中写信给诸葛亮,极力为自己辩解。他称自己过去与各路诸侯打过交道,认为曹操残暴狂虐,孙权不行正义,刘璋昏庸懦弱,惟有刘备有霸王的姿质,可与他开创大业治理天下,所以才翻然改志追随刘备。他还解释自己说“卿为外,我为内,天下不足定也”,是想使马超建功业于北州,全力效忠刘备,共同讨伐曹操,并非有非分想法。

但大罪之下,彭羕的忏悔难以挽回局面。最终,他被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彭羕的一生,虽有才华却因性格缺陷而走向悲剧,他的故事成为了蜀汉政坛的一段令人叹息的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为何被武帝满门抄斩?

  公元前99年,浚稽山血战八昼夜的硝烟尚未散尽,汉武帝的雷霆之怒已席卷长安。李广之孙李陵,这位以五千步卒对抗匈奴十一万铁骑的孤胆将领,最终因叛国降敌的罪名被满门抄斩。这场跨越千年的历史悲剧,既是个体命运与帝国意志的激烈碰撞,更是权力逻辑与人性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