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江东虎臣的忠烈与风骨
2025-11-10 16:32:02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烽火中,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走出一位以智勇双全著称的东吴名将——程普。这位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的元勋,不仅以"江表虎臣之首"的威名震慑敌胆,更以"饮醇自醉"的胸怀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其人生轨迹与人格魅力,在史书典籍与民间传说中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一、史书定评:江东基业的奠基者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开篇,奠定程普在东吴武将中的特殊地位。作为"江表十二虎臣"之首,他随孙坚征讨黄巾军时"攻城野战,数有战功",阳人之战中与吕布对阵"斩敌如割草",其勇猛令董卓军闻风丧胆。孙策平定江东时,程普"每战有功",从横江之战到攻破曲阿,兵锋所指"无所不克",孙策特为其增兵两千、战马五十匹以示嘉奖。

元朝史学家郝经在《续后汉书》中评价:"程普诸将皆江表虎臣,鏖兵卫主,攻坚轧敌,兴王定霸,孙氏兄弟卒立国建号,诸将之力也。"这种评价与《三国志》中"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的论断形成呼应,凸显程普在东吴政权建立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明代学者章如愚更将其与黄盖、甘宁等将并列,称其"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

二、军事传奇:三朝元老的战场史诗

程普的军事生涯贯穿东吴创业全程。建安四年(199年)神亭岭之战中,孙策被祖郎军围困,程普"单骑突入,以长矛挑开敌阵",在飞矢如雨中护主杀出血路,此战被孙策赞为"程公非独勇将,更是孤之樊哙"。建安八年(203年)平定乐安之役,程普独领一军"焚其粮草,斩首千级",展现独立作战能力。

赤壁之战中,程普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各领万人迎战曹操。当周瑜提出火攻计策时,程普不仅全力支持,更在乌林江面亲自率部截断曹军退路。南郡之战中,他横矛护住中箭坠马的周瑜,与曹仁、徐晃联军激战,最终"击走曹仁"夺取战略要地。这种"老将持重"与"锐意进取"的双重特质,使其成为东吴军事体系的定海神针。

三、轶事典故:人格魅力的生动写照

饮醇自醉的典故最能体现程普的胸襟。据《江表传》记载,这位三朝元老初因年长资历深,多次当面侮辱年轻的都督周瑜。周瑜始终"折节容下",最终以"性度恢廓"感化程普。程普感慨:"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个典故不仅成为度量豁达的代名词,更被宋代诗人陆游写入"饮醇自醉非关酒"的诗句,流传千古。

杀叛致死的传说则增添了传奇色彩。《吴书》记载程普平定叛乱时"杀背叛者数百人,投尸于火",当夜突发重病,百余日后去世。虽然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巧合,但这个记载侧面反映出程普治军严明的风格。孙权称帝后追封其子程咨为亭侯,在武昌桂林岗为其修建墓冢,墓前石碑至今仍镌刻着"东吴荡寇将军程公之墓"。

四、文化影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程普的形象在后世文艺作品中不断被重塑。元代杂剧《周瑜赴会》中,他作为周瑜的副将登场,展现老成持重的性格;明代小说《三国演义》虽弱化其军事才能,但通过"饮醇自醉"的情节保留其人格魅力;清代地方志更将其列为"丰润八景"之一,称其"铁脊蛇矛今安在,桂林岗上草青青"。

当代学者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评价:"程普是东吴的脊梁,他的存在让周瑜的才华得以施展,让孙权的基业得以稳固。"这种评价与程普墓前那句"大丈夫当马革裹尸"的墓志铭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从阳人城下的少年猛将到南郡战场的老成统帅,程普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忠义贯日"的武将风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宁成:西汉酷吏的崛起与覆灭

  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宁成以酷吏之名掀起过腥风血雨,其人生轨迹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以雷霆手段镇压豪强,又因暴戾性格埋下覆灭祸根。这位从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走出的郎官,最终以株连有罪、家族粉碎的结局收场,其命运沉浮折射出西汉酷吏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