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迷雾:许褚非马超败逃主因,曹操智谋定乾坤
2025-11-19 15:42:26

潼关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关键战役,马超在此战中逼得曹操割须弃袍的壮举,使其威名远扬。然而,关于马超最终逃走是否因许褚在场,历来众说纷纭。深入剖析这场战役,会发现许褚虽在曹操身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绝非马超败逃的核心因素,曹操的智谋才是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

许褚护主,难阻马超攻势

许褚是曹操麾下以勇力著称的猛将,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深得曹操信任,被赞为“樊哙”,担任曹操贴身护卫,出入同行。在潼关之战中,许褚确实有过保护曹操的关键举动。曹操与马超、韩遂单马会语时,马超依仗自己骁勇,暗中打算突袭活捉曹操。此时许褚瞪眼怒视马超,马超见状,考虑到偷袭曹操没有十足把握,便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一情节常被误读为马超害怕许褚,实则不然,马超此前在战场上差点将曹操和许褚都置于死地,其勇猛可见一斑,此次放弃偷袭只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在潼关之战的激烈交锋中,许褚虽拼尽全力,却也难以阻挡马超的强大攻势。曹操率大军渡河北进,让士兵先过,自己带着许褚及一百多名护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看准时机,率领一万多步骑兵突然杀来,箭如雨下。许褚见状,赶紧扶着曹操上船准备逃往北岸。留下断后的士兵因曹操撤离,军心大乱,争相往船上逃,导致船只拥挤不堪,几乎沉没。许褚无奈拔剑砍杀攀船的士兵,左手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船工被流矢射死后,又亲自用右手撑船,才护着曹操逃到南岸。这一过程惊险万分,许褚虽奋力保护曹操,但自身也险象环生,差点成为箭靶子,可见马超的进攻势头之猛,许褚在场并未改变曹操惨败的战局。

曹操智谋,瓦解马韩联盟

曹操深知正面硬拼难以战胜马超、韩遂联军,于是巧妙运用智谋,瓦解了他们的联盟。曹操与韩遂本有旧交,在韩遂请求见面时,曹操与他只谈旧情,不谈军事。韩遂回到营中,马超询问谈话内容,韩遂称曹操未提及军事,马超心生怀疑。之后,曹操又派人给韩遂送去一封故意涂改的书信,让马超误以为韩遂在信上做了手脚,对其更加猜忌。韩遂与马超本就因性格、利益等因素存在矛盾,曹操的这一系列举动加剧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二人反目成仇,无法协同作战。

马超虽有信、布之勇,但在指挥才能和战略格局上,与曹操相差甚远。他无端怀疑韩遂,丧失了联合破曹的大好时机,在战略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而曹操则凭借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成功瓦解敌方联盟,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局势不利,马超败走凉州

马超与韩遂联盟瓦解后,在战场上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曹操趁势指挥骑兵大破关中联军,马超“走保诸戎”,关中易手,联军离散。逃回凉州后,马超虽得到凉州羌人的支援,军力有所补充,并艰难攻克冀县,但由于安抚不当,已归顺的杨阜再次反水。杨阜联合天水姜隐、赵昂、陇南李俊等继续反抗,还杀了马超家小。此前曹操已处死马腾等人,至此,马超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随着夏侯渊兵出陇南,马超自知不敌,不战而退,最终投奔了西蜀刘备。

潼关之战中,马超的败逃并非因许褚在场,而是曹操智谋的胜利。曹操通过瓦解马韩联盟、制定正确战略战术,逐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马超虽有勇猛之姿,却在战略决策、用人治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最终导致失败。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在战争中,智谋和战略的重要性远胜于个人的勇猛,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贞观之治的基石: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

  在中国古代帝王权谋史中,开国君主诛杀功臣的案例屡见不鲜。刘邦剪除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屠戮功臣,这些血腥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君主对功臣能力的不安与对继承者能力的担忧。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却打破了这一历史惯性,他不仅未对功臣大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