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3-11-09 09:57:5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也有婉约柔美的情怀。在众多作品中,有一首被誉为苏轼最深情的诗作,那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中秋节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心情郁闷。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独自赏月,感叹人生无常,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内容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明月几时有?”一句,既是对月亮的提问,也是对人生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三、诗歌的艺术价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情和智慧,更传达了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诗作,它以月亮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季历的三个儿子: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血脉

  季历作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其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奠定了西周王朝的根基。季历的三个儿子——姬昌(周文王)、姬鲜(管叔鲜)与姬度(蔡叔度),不仅在周族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刻影响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进程。  一、嫡长子姬昌:西周王朝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