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如贾谊所说,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海内,以气吞山河的气概,用不到十年时间,相继兼并韩、魏、楚、赵、燕、齐等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统一王朝,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新格局。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历史成就。
秦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业,但统一后怎样治理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丞相王绾建议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构建常态体制,而廷尉李斯却别出心裁希望创建一个前无古人的新体制,荒唐迎合统治者私心,希望“天下无异议”,以为只有大家都听最高领袖一人指挥,才能有效率,不争执,这才是统一国家的“安宁之术”。从历史后果看,正是李斯的这些建议将秦王朝送上“二世而亡”不归路。
与“天下无异议”相配合的是焚书坑儒。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
秦始皇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等七十余人前为寿,对秦始皇歌功颂德,说了一些过头的颂扬话,诸如“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等。
周青臣等人这些话作为“颂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祝寿宴会上毕竟不能说话太扫兴,臣子总在设法使寿星龙颜大悦。然而过于“较真”的博士淳于越似乎根本不顾及这个特殊场合特殊语言,他很不以为然,而且非常严肃公开声明周青臣等人谀词是不对的: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拂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淳于越说的虽然难听,也确实带有一种复古主义倾向,但稍经揣摩,其主观目的似乎并不是要否定秦王朝统一事业,恰恰相反,而是出于对秦王朝能否持续发展的深沉忧虑而向统治者提出的忠告。作为最高领袖应该有接受批评的基本雅量,面对这种忠告更应该抱有冷静态度,择善而从。秦始皇做到了这一点,他对淳于越的意见并没有否定,更没有训斥,而是宽容地建议“众爱卿”从容讨论,发表看法。
丞相李斯对淳于越的看法很不以为然: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律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李斯不经意将淳于越的看法上升到王朝安危政治高度。更荒唐的是,李斯按照自己的分析建议焚书,人为制造一场文化浩劫:
丞相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羽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两千年对读书人、士大夫的攻击,基本上没有超过李斯“这厮”这些言论。读书人借古讽今或许有之,但借古讽今是否就是攻击体制,是否就是“反动知识分子”?
其实,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由此而反省:知识人无法有话好好说,反而要借古人之口去说自己心中的积郁,难道体制没有责任?后世中国推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断告诫统治者“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让统治者经常主动照照镜子正衣冠,其实都是对李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矫正。
焚书事件让读书人寒心,离心离德者渐多,侯生、卢生私下议论: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其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之求仙药。
于是侯生、卢生用脚选择,远逃他乡。
知识人的沉默、不合作,应该引起统治者警醒。然而当秦始皇得知这一情况,不仅毫无反省之意,反而变本加厉,采取更为严厉的思想管制,乃至人身摧残、毁灭。始皇帝错误总结历史经验,以为知识人不合作,是他先前统治手段不够坚决,因此他要对那些知识人大开杀戒,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于是下令将在咸阳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人全部坑杀,以为如此天下便可太平。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坑儒事件。
以焚书坑儒为标志的秦王朝文化高压政策,其基本出发点无疑在于期望随着政治统一而统一文化,统一学术,统一人们的意志,以利于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以保证效率优先的行政原则。这种政策固然能收一时之效,但从长远观点看则根本不足取。侯生、卢生所揭露的事实,以及他们不愿与政府继续合作的实际行为,已充分表明秦王朝文化高压政策在知识人心理层面所投下的巨大阴影。整个社会普遍畏惧以言获罪,举国上下都在看着最高统治者一人脸色说假话,说大话,说胡话,那么这个政权还怎能有希望呢?
不久,侯生被缉拿归案,他在临刑前与秦始皇有一段对话,值得一读:
始皇:老虏不良,诽谤而主,乃敢复见我?
侯生仰台而言,曰臣闻知死必勇,陛下肯听臣一言乎?
始皇:若欲何言,言之。
侯生:臣闻禹立诽谤之木,欲以知过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佚趋末。……黔首匮竭,民力殚尽,尚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臣等不惧臣之死,惜陛下国之亡耳!
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
侯生:陛下之意,方乘青云,飘摇于文章之观,自贤自健,上侮五常,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枝,陛下亡徵见久矣。臣等恐言之无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为陛下陈之。虽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下自知也。
始皇:吾可以变乎?
侯生: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尧与禹乎?不然,无冀也。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变之不能存也。
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大秦王朝二世而亡,或许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但李斯提出的文化专制主义,尤其是焚书坑儒两大虐政,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据司马迁分析:
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戌,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之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郭沫若《秦汉之间的儒者》据这些资料也有很好的分析,大意是不能将知识人逼上死路,知识人不一定能够帮助帝王成就盛世伟业,但知识人如果与社会底层破坏力结合,推翻一个旧制度并不是不可思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特种兵的首领曹纯的实力怎么样,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的皇帝生涯,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懂得历史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皇太极是如何灭掉明朝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因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惠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武惠妃—详情
相比很多封建朝代那些籍籍无名的后宫妇人而言,大宋王朝的皇后们实在太过多彩。从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玄宗杀儿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中宗和武则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唐中宗李显是详情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假如曹操把政权还给汉献帝,刘备还详情
曾被曹操8员大将包围的张飞是如何解围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称汉中王后的刘备对文武将领的选任,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详情
对法正为何会投奔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宝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自详情
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有人说,轿子是一种不用车轮的车,这话不是详情
《易筋经》和《洗髓经》作为少林寺至宝,是达摩祖师在面壁参禅的时候,悟到的武学详情
你真的了解白狼山之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起曹操,人详情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要想有发展下去的前景和希望,就要保持自己外部有稳定详情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增。而后又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终于在详情
相信不少读者在古装剧里见到过镖师这种职业,他们最早诞生于北宋年间,在当时,随详情
在楚汉战争中,除了刘邦、项羽之外,韩信应该是最为关键的第三号人物。然而,在韩详情
在我国历史上少年登基的皇帝不少,仅清朝就有康熙皇帝和宣统皇帝,这两个人都是还详情
婆媳矛盾,是一个自古以来不好处理的难题。现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实也是一样详情
古代皇帝如何听懂大臣们说的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站在我的面前,我却详情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详情
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详情
雍丘之战背景是什么?雍丘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雍丘之战的结果如何?下面趣历史小详情
蔡州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蔡州之战有多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详情
唐平萧铣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唐平萧铣之战有什么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详情
虎牢之战背景是什么?虎牢之战经过是怎样的?虎牢之战有哪些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浅水原之战背景是什么?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下面趣历详情
沙苑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沙苑之战结果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详情
赤亭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赤亭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赤亭之战的结果如何?下面趣历史详情
伊阙之战背景是什么?伊阙之战经过是怎样的?伊阙之战结果及影响是什么?下面趣历详情
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金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谓“风水详情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详情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详情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详情
徐敬业(636年—684年),又名李敬业,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唐朝官员详情
历史上关于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开创汉朝的刘邦,另一个是开创明朝的详情
秦末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王莽篡汉之后所发生了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详情
众所周知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传播很不方便,致使许多文人只能对着一轮明月抒发自己详情
要离刺杀庆忌的典故是怎样的?要离刺杀庆忌有什么历史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详情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下面趣历史小详情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下面趣历史详情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话说蘧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详情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话说杨执中向两公子说:“三先生、详情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话说娄府两公子将五百两银子送了侠详情
戴叔伦是谁?戴叔伦有哪些作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详情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话说马二先生在酒店里同差人商详情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话说马二先生在丁仙祠正要跪下详情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话说匡超人望见自己家门,心里欢喜详情
南宋四大家都有谁?南宋四大家都有哪些作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详情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话说匡太公自从儿子上府去考,尿屎详情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话说匡超人那晚吃了酒,回来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