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揭开西夏王陵的神秘面纱
2017-01-08 08:11:23

  导读:西夏王陵3号一直倍受海内外关注,考古学家日前又获重大发现。整座陵园建筑是以塔为中心进行布局的,陵园所有地面建筑首次清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西夏陵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掀开了。

u=1306111329,2818551524&fm=21&gp=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陵区东西宽4、长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有9座帝陵,约250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5、6、7号陵和3号陵,以及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局部发掘。

  这次历时两年的考古是以着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为首的专家组,与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进行的。范围是西夏王陵3号陵地面建筑遗迹,包括月城和陵城。这次发掘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揭露面积3万多平方米。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大量的砖瓦,以及饰以兽面纹的滴水瓦当,还有形象逼真的套兽、脊兽等。 其中,以最近在陵城南门、献殿出土的、用于建筑装饰的绿琉璃“妙音鸟”(佛经上称为迦陵频伽)最为重要,其数量之大,外型之完美,实属罕见,神态更是栩栩如生。

  在现场指导发掘工作的中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忠义告诉记者,这次考古通过对月城、陵城以及献殿、陵塔(过去称陵台)等遗迹的发掘,基本搞清了陵园的建筑形制。出土遗迹及文物表明,陵城内建筑从南门、献殿、墓、到陵塔都呈列在由南向北的一条线上,略向西北偏。

  陵城4个角由群塔组成,其中南边两个城墙角各5座塔形建筑,北边两个城墙角各7座塔形建筑,4座城门两侧各3座塔形建筑,整个塔形建筑高低错落,衬托底部直径约34米的中心陵塔。陵塔为一座圆形密檐塔,内部为夯土结构,外檐有装饰瓦。从陵园围墙遗迹看,底部宽3、长5米的陵城为红色墙体,顶部铺瓦,其滴水、瓦当有完整而精美的兽形等装饰图案。

  从出土的建筑遗迹看,陵城东、西、北门均为面阔3间的门屋,没有城门洞。在西门出土了房顶两头用于装饰的残高1米余的鸱吻。南门用于走人,且此门台基长21米、宽12米,墁道上铺有花砖,面阔也比其它城门宽。陵城每个角阙分别由5个呈近圆形的夯土台基组成,台基外层以青砖包砌。根据周围出土的建筑装饰构件推测,其上面原有塔形装饰性建筑。

  专家们认为,这种由多个近圆形建筑组成的角阙目前尚属首次发现。每座建筑物类似亭式塔,并饰以迦陵频伽。陵城献殿为面阔3间、进深3间八角形台基的方形大殿。从献殿后门到墓道直接进入约20米深的墓室,。由此看出这些建筑形制具有西夏佛教的突出特色,但也吸收了中原汉唐文化特色。

15924410_15924410_1353415039595_mthumb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记者看到东西相距120米,南北相距52米的月城地面遗迹发掘已完成,墙体遗迹清淅可见。专家介绍说,主要墙体以黄土夯筑而成,墙基宽2长45米,夯土之上涂有草秫泥,表面再涂以朱红色染料。在夯土层墙体上还发现了许多柱洞。在墙体两侧发现了大量的、形状比较完整的板瓦、筒瓦和滴水瓦当,瓦当上有完整而精美的兽形图案。

  在月城门两侧还发现柱洞,由此推断月城门为等级很高的木质乌头门。月城内东西向50米内排列两排石像身座,石像不到2米高。专家认为,把文臣武将集中摆列在月城,突出了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同时这样的陵园建筑形制还模仿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1227年,蒙古灭西夏,战火殃及陵区,地面建筑全部被毁,陵墓大部被破坏。在被蒙古大军损毁前的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陵园建筑中陵台一般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

  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状呈八边七级、五级、九级塔式,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无前例,是党项族的创造。塔式陵台前有献殿,用于供奉献物及祭奠。

   陵台至献殿有一条鱼脊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处,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结构,墓室四壁立护墙板,墓内有朽棺木,为土葬。

QQ截图20170108081037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陵城神墙四面居中有门阙,神墙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园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还圈有外城,有封闭式、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西夏王陵3号陵园是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墓地,俗称“昊王坟”。陵塔位于墓室的正后方,为中原地区陵墓所未见,反映了西夏贵族特殊的葬俗。王陵中出土的西夏碑础、墓碑、镏金铜牛和骨灰木盒,都以其真实的资料再现了绚丽多彩的古西夏文化历史。

  历朝历代帝王贵胄们既希望陵寝恢宏壮丽,又希望能够不被盗掘,高大的封土成了防止盗掘的重要屏障,明清两代皇帝陵墓,都把盛放帝王棺椁及殉葬品的墓室建在如山般高耸的封土下方;而西夏王陵的陵台,却不是位于墓室的正上方,而是位于墓室以北10米处,根本起不到封土的作用。

  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设置在献殿内部,这也是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隐藏墓道的走向是帝王陵墓营造时最为隐秘的工作之一,明代万历皇帝定陵墓道入口设置在宝城的侧面,令人难以察觉,20世纪50年代发掘时曾让考古人员苦思冥想,大费周折。而西夏的皇帝们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除了墓道入口直接设置在献殿以外,西夏帝陵的献殿至陵台之间有一条突起于地面之上的鱼脊梁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

  考古发掘显示,和奢华的唐宋帝陵相比,西夏王陵的墓室要“简朴”得多,为位于中央的主室和左右耳室构成的三室土洞式结构,陪葬品也相对较少。这种种鲜见的特征,毫无疑问都是党项民族的创造。

  西夏王陵是西夏文明的见证者,墓室里面得陪葬品反映了西夏人们生活的状况和西夏文化。这些无疑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有效地线索,以便于更好的研究西夏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