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项羽兵败后应不应该在乌江自刎身亡
2017-06-21 15:40:39 项梁 章邯 项羽 刘邦

  项羽的儿子一直是历史学界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项羽作为一代西楚霸王不到30岁就死了,史记记载项羽死的那一年,他还没有过30岁的生日,所以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而且他常年东征西战身边只有虞姬一个女人,史学家透露,虞姬也没有给项羽留下一男半女,所以项羽的儿子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  

1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史记中没有明确说明项羽的儿子的情况,但是野史记载说项羽的儿子名叫项隆,是项羽早年间和家中一位姬妾所生,项羽在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叔父离家闯荡,所以在他走后这位妻妾也没有待在家里太久,把儿子寄养到了深山中一户人家之后就改嫁了,项隆后来在历史中没起到太大的作用,他这一辈子都隐居在山林之中,所以关于项隆的后代史学家也无从得知。

  其实西楚霸王项羽的婚姻恋爱状况一直很简单,他这一辈子都在打仗,身边只有虞姬一个女人陪伴,其他人也没有为他生下后代,所以上文中的说法并没有得到正统历史的认可,但是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项羽的儿子即使存在也活不了多久,项羽和刘邦争霸失败之后,就在乌江旁边自刎了,项羽的儿子应该也会遭到汉军的追杀而命不久矣。

  后代历史学家认为项羽的儿子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虽然项羽早年间确实有女人,但是姬妾所生的儿子应该被记载入项氏族谱,可惜后来项氏族谱到了项羽这一代就中断了,也就是说项羽并没有留下后人延续香火。 

  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应不应该在乌江自刎

  项羽应不应该乌江自刎?历史给出的答案是项羽自刎了,但是在后人看来,项羽应不应该乌江自刎的答案却备受争议。在当时看来,项羽并没有完全处在败局。如果项羽渡过湘江,在江东养精蓄锐,这天下或许就不会是刘邦的。  

3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来看看项羽的性格,在霸王别姬的故事中,项羽自己都自身难保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自己的美人和骏马怎么办,所以这项羽是个性情中人。而刘邦却是不择手段,为了天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父亲都可以舍弃,在项羽抓了刘邦父亲准备煮了的时候,刘邦不但没有紧张,反倒想要分一杯肉汤来。可见刘邦这心狠手辣,而项羽最终在乌江自刎,也是放弃了自己战胜刘邦这个小人的机会。

  项羽应不应该乌江自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项羽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用兵如神,决策果断,以少胜多。由此,项羽一时名声大噪,在乱世中被推倒一个中心位置。再加上项羽自身勇武有力的体格和民心,所以项羽只要渡过乌江,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项羽败也败在自己的年少成名,项羽征战的几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受到的挫折很少,所以他忍受不了自己的大败。跟刘邦这种混迹于市井,最终得势的人相比,项羽根本不是对手。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失败。在被逼到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自然知道自己还是有后路的,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气数已尽,好胜的心也没了。 

  如何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之中的表现

  鸿门宴作为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层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以刘邦团队的完胜而告终。鸿门宴评价项羽为何?说骄横愚蠢可能过了些,但若说通过亚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争的国骂,暴露出项羽“妇人之仁”的性格特点,恐怕无人会反对。 

2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项羽的长辈及军队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见刺杀刘邦的天赐良机在项羽的熟视无睹中白白溜走,其当时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来形容。

  项羽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装聋作哑放过刘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于采用暗箭伤人的卑鄙手段来除掉政敌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自大,对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一个正确的研判。

  众所周知,楚汉双方对峙之初,区区十万汉军在数量和战斗力方面都远逊于雄兵百万的楚军,更何况项羽刚在咸阳战役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基本歼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缺乏实战经验的汉军当然更加望尘莫及。这种种优势,都是项羽小看刘邦的内在原因,因而项羽也有其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然而论政治手腕,莽夫项羽比起城府极深的刘邦来,自然不是一个等级的。

  早在赴宴之前,刘邦早已运用政治斡旋的办法“策反”了项羽的叔叔项伯,不但令项伯私下对其透露绝密军事情报,更在鸿门宴最凶险的舞剑助兴桥段中挺身保护刘邦,对这等危险的信号,项羽非但没引起重视,甚至连对叔叔只言片语的责备都没有,这般公私不分,底下众将看在眼里,如何不心寒?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鸿门宴评价项羽用人唯亲也并无不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