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小舅子,隋朝灭亡后居然还当上了唐朝的宰相
2018-01-05 14:58:16 李贺 杜甫 李白

  百年后诗人李贺感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里的功勋们是大唐士人的偶像,这些人有文臣有武将,有贵胄有寒门。出身最具传奇色彩的非宋国公萧瑀莫属,他是南梁皇室,梁武帝萧衍的玄孙,昭明太子的曾孙;他是隋朝萧皇后的弟弟,隋炀帝的小舅子,荣华显贵造极一时;到了唐武德贞观年间,六度拜相,生前绘像入凌烟阁。

  这样的政坛常青树,按理来说应是口蜜腹剑八面玲珑。可萧瑀却耿直刚正,从不反省妥协,称为铁人也不过分。李世民感慨他的性格,竟然写下千古名句: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劲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这无疑是太宗皇帝作为诗人写下的最脍炙人口的句子,而他评价的正是大唐宋公萧瑀。

1515135211776232.jpg

  萧瑀的皇族血统带给他莫名的自信,以至于后来半生他遇事冷静,不愿屈服。还是九岁孩童就受封新安郡王,开皇七年姐姐嫁为晋王妻,他随后入长安居住。可以说,萧瑀是隋炀帝看着长大的,两人感情深厚,萧瑀也自小刻苦读书,天赋异禀,杨广登上皇帝位不久,就有意重用了这个自信而聪敏的小舅子。隋炀帝这人好大喜功,萧瑀对这位姐夫的做法很不满意,两人在政治上的合作逐渐有了嫌隙。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北狩途中,遇突厥进攻,萧瑀建议此时赦免高句丽专攻突厥,炀帝见形势危急便答应了。可脱险以后,这位战斗力爆表的大隋君王还是安分不下,外放萧瑀,重新对高句丽动兵。

  可是到地方,这位萧铁人依然是香饽饽,李渊执政后就派儿子去聘用他。李世民西征薛举时,萧瑀夫妇设家宴款待,席上秦王殿下恭恭敬敬地说:姑父,姑姑。来前儿我爸写了封信,邀您赴京共商国事!萧瑀自然笑脸谢之,打开李渊的信,原是一份很有礼貌的邀请函,萧瑀爽快地向李世民表达自己的心愿:社稷危之,明主有出。表哥相召,怎敢违命。由此,他完成了从大隋勋贵到唐朝元老的华丽转身。

  这是毫无原则的投机吗?不是的。萧瑀早年仕隋的政治实践让他明白了,功业多的皇帝和好皇帝大约是两个概念,姐夫北狩东征开运河,功绩卓著,可是百姓身受离乱情同水火。他那样的人进了皇帝培训班,不是分高分低的问题,而是会写满以后一把火烧了试卷。所以,萧瑀选择了转身,放弃一团乱麻的旧政府,面向风光无限的新河山。

  萧瑀大大方方受命担任了大唐宰相,但这位自信的铁人实在工作认真,以至于严厉刻板。他上朝言事时,忠言逆耳,惹得唐太宗浑身不得劲,有一次他与陈叔达争论,情绪激动,都快干起仗了,满朝文武大臣也是乱作一团。给皇帝气得,行!你们俩别干了,这没人把皇帝放眼里啊。这一次,是萧瑀在贞观年间首度罢相。

1515135226304814.jpg

  萧瑀六次罢相是事出有因的,就因为这刚正,李世民曾和他推心置腹:先生的中正刚直,是古人都比不上的。可有些事太过善恶分明,会惹麻烦呀。魏征又接了一句,这话道出萧瑀履遭罢黜的真相:瑀违众孤立。这铁人同志做事只讲是非不讲情谊,惹得众人将他孤立起来。与同事不能相处,自然难以在岗位上工作太久,也难以真正做出成绩。可他又六次被请回中枢,难道仅仅是因为国家无才可用,也不见得,唐朝初年名臣云集,李靖房玄龄、魏征、王珪,个个都是不世之才。萧瑀能久居高位,还是因为他性格里那些闪光点。他淡泊财利,入唐为官后自愿将田宅分给宗族,自己只留下宗庙以便祭祀;他不顾个人得失,武德九年,李渊对次子李世民心怀疑虑,他明确发表意见保全世民。

  萧瑀还是个超级演说家和辩论高手,他与朝廷大员争论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房玄龄他们只能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心里情不自禁地流出一句:膜拜大佬。因为这萧大神有时观点偏激,所以太宗皇帝听后很少采纳,可能留他在朝廷就是为了看到不同意见。贞观九年,太宗皇帝还为此反省了一番,他说:萧瑀这个人,在隋炀帝时就因为劝谏被罢免,世事无常啊,我今天怎么也变成这样不听人言的国君啦?

  其实,贞观年间的萧瑀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可他的倔强又与前朝时无异。有时看到很小的事,他也言辞犀利揪着不放。贞观四年五月,他担任御史大夫,得知李靖攻打突厥时没有约束好士兵,导致敌方的珍奇珠宝被劫掠一空,李世民下令要惩罚,可是等李靖回朝后他马上唱起红脸,劝李靖不要在意,说:隋朝时不赏将军的战功,他们犯了小错就施严刑峻法。朕可不这样,你的大功朕要大加赏赐,那点小错误就忽略不计啦!过分的是,没过多久李世民竟然悄悄跟李靖说:前些天有人说您坏话,我完全没放在心上,您别当回事儿。这固然是君王笼络人心的驭臣之术,但是对于萧瑀这样铁铮铮的汉子,却是一种伤害。

1515135243841715.jpg

  萧瑀第六次被贬出京后,他的姐姐萧皇后受到很大打击,这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贵族女子,此时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不久她便以八十高龄与世长辞。七十四岁的萧瑀送走了最后一位同胞,他内心深处充满寂寞与孤苦,即使君王在不久之后便恢复了他的爵位,可依然挽救不了他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知道萧瑀病重,特意恩召他往玉华宫修养,可怜刚到不久他便病情加重。没几天就过世了,他去世那天,是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这是姐姐萧妃去世的三个月后,此时被称千古明君的太宗皇帝也日薄西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