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会说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锣三千?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红楼梦》里的贾琏为什么会对鸳鸯说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锣三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红楼梦》里的琏二爷,拍马技术真是堪称一流。

  在求鸳鸯从老太太房里,偷拉一箱子金银珠宝去当时,对鸳鸯真可谓,极尽献媚之能。

  一时让人都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谁是仆。曹公这一回,也是反讽一些监守自盗的行为。

  鸳鸯是贾母最为信任的丫头,连儿子孙子都拿不到她的仓库钥匙,贾母却给了鸳鸯。

图片.png

  曹公这也是颂扬,贾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格局。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连皇帝都是推崇家天下。

  由于不能唯贤是举。导致各类人才积压,甚至埋没。

  曹雪芹写这一回动机,也已是说明任人唯贤,已成为民心所向、势不可挡的潮流。

  从鸳鸯这个人物身上,也体现出贾母,很多前卫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智慧。

  鸳鸯的底气,都是来自贾母。因此她敢在贾赦逼婚时,把贾母拉出来做挡箭牌。

  贾琏与王熙凤两口子,早已看出来鸳鸯在贾母身边,不可替代的作用。

  吃螃蟹宴一回里,凤姐就拍鸳鸯马屁,说她在替鸳鸯当差。

  鸳鸯也是投桃报李,几个人陪贾母打牌,鸳鸯就暗示凤姐,如何送牌点炮,哄老太太开心。

  一个是董事长的贴身秘书,一个是公司CEO。这两位都是贾母的爱将。贾琏又是亲孙子。

  贾母做梦也想不到,这几位能联手合作,一起算计她的小金库。

  鸳鸯见贾琏求她,把老太太的珍贵物品,拿出来一箱子,当出去应急。她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态度暧昧的同贾琏说了句:“你倒会变法儿,亏你怎么想来。”

  贾琏笑道:“不是我撤慌,若论除了姐姐,也还有人手里管得起千数两银子的,只是她们的为人都不如你明白有胆量我若和他们一说,反吓住了他们。所以我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锣三千。”

  从这一段话看,贾琏求鸳鸯帮忙,不是临时起意,他还是做过功课。

  对鸳鸯的性格与办事能力,还是心中有数的。

  鸳鸯并没有对贾琏明确表态,仅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态度。

  在里屋睡觉的王熙凤,对两人谈话,听的一清二楚。鸳鸯走后,贾琏又托凤姐去和鸳鸯说一下。

  凤姐笑道:“我不管这事。倘或说准了,这会子说的好听,到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谁去给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

  见凤姐不想问此事。贾琏就说,要是同鸳鸯说好了,他一定会谢凤姐。

  平儿说眼下正有一件事,需要一二百两银子用。

  贾琏听平儿如此说,马上一改温和的态度。说平儿和凤姐太狠心了。统共准备当两千两,她们就要两百利银。两个人话不投机,又吵了起来。

  王熙凤指着贾琏说,王家的地缝子,扫扫都够贾府里过上几辈子。她也看不上,这些碎银子。又说自己还有几千两体己。

  那么凤姐的私房钱,怎么不借给贾琏应急?这里就能看出,凤姐超前的独立意识。

  经过几番吵闹磨合,最终凤姐还是去找了鸳鸯。

  就这样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就临时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

  他们都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先借用一阵子,再还回去,老太太也不能发觉。没想到此事很快就被人泄露了出去。

  第七十三回里,因府里婆子聚众赌博事发。贾母就一语双关的警告过他们几位。

  贾母忙道:“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做不出来。……

  贾母这里用词,还是比较严厉的。其中说的“藏贼引奸引盗”。就是为这三人敲响警钟 。

  咱们再回来看,事情的起因。鸳鸯原本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正好好干活。是贾琏蓄意拉拢,把她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王熙凤又跟着推波助澜。一个董事长的孙子,一个孙媳妇还是CEO。在加上鸳鸯这个有野心的助理。

  各怀鬼胎的三个人,就内应外合把老板几乎架空。

  贾琏前边也说过,就是看上鸳鸯有胆量,才与她合作。

图片.png

  鸳鸯是看到贾母年岁已高,想重新寻找靠山。对贾琏抛来的橄榄枝,态度暧昧欲迎还休时,就是等着凤姐开口。

  她是本着法不治众的心态,在看王熙凤如何行事。

  随着王熙凤这个CEO的加入,鸳鸯就吃了定心丸。三人组成了,强有力的攻守联盟。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三人认为天衣无缝的事,很快就走漏了风声。

  第七十四回里,贾琏对凤姐说,那边的太太,问他要两百两银子,筹备中秋节物品。贾琏告诉她现在没钱。太太就说贾琏倒腾老太太的金银家伙的事,她都听说了。不是刚当出来银子吗?

  惧怕东窗事发的王熙凤,赶忙又当了一个金项圈,给太太送了二百两。

  这么看这件事,从老太太到太太,都已知道了。

  第七十五回过中秋节。贾母让人给宝玉、黛玉和贾兰,分别送了果子狸和肉等菜肴。却让人给凤姐送了她喝过的半碗剩粥。

  这个事件的起因,既然是由贾琏而发。那么凤姐与鸳鸯,就都是被他拖下的水。

  看来光凭道义感化,无限信任,没有监督的权力,也是如此不靠谱。

  贾母推行的任人唯贤模式,很快就被贾琏这样的子孙们瓦解。

  这个事件也反应出,在古代那种腐朽的大环境下,多么德才兼备的人才,也经不住各种诱惑的腐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办事,也是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