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德方称为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口袋战役

公认的近卫坦克兵第一人: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的生平事迹简介

  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 Михаил Ефимович Катуков(1900.9.17~1976.6.8),生于大乌瓦罗沃镇(今属莫斯科州奥焦雷区),苏联军事首长,装甲坦克兵元帅(1959),两次苏联英雄(1944.9.23,1945.4.6)。 公认的战时近卫坦克兵第一人,有些人对他的评介还在罗特米斯特洛夫坦克兵主帅之上。

image.png

  坦克兵元帅卡图科夫是个出生于莫斯科的犹太人,卫国战争期间他的部队是第一个获得近卫坦克兵称号的。1919年参加苏军。毕业于莫吉廖夫步兵训练班(1922)、高级步兵学校(1927)、193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指挥人员进修班。和总参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1951)。参加过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国内战争时为列兵,参加了南方面军对白卫军的作战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波兰进攻的反击。1922年起历任排长、连长、团属学校校长、教导营营长、旅参谋长、坦克旅旅长等职。1940年11月任坦克第20师师长。

  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6月17日,卡图科夫指挥坦20师进行军事演习,患有肾炎,6月22日刚做完手术,高烧40度,就参加了卢茨克、杜布诺、科罗斯坚诸地的防御战役,是一位能干的有主动精神的战斗组织者,擅长组织与敌优势兵力进行克战。这些品质在莫斯科会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0月初,他指挥的旅在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的编成内,完成向伊斯特拉方向360公里的进军之后,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英勇作战,德军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部560辆坦克杀来,当时卡任坦克第4旅(后为近卫坦克第1旅)旅长。受命在奥勒尔阻敌,他手头只有45辆老掉牙的训练坦克,弹药也不够,而他们的任务是守住莫斯科的西大门姆岑斯克,挡住德军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卡图科夫知道硬拼不是办法,他督促士兵昼夜抢挖假掩体,用三合板造出大量假坦克并进行伪装,而真的坦克阵地却部署在4000米远的地方。大家被卡图科夫折腾得几天几夜没睡觉,背后都在骂他是"想累死俄国人的德国间谍"。 等到开战,官兵们才发现,跟着这个"滑头旅长",起码能把命保住。在姆岑斯克战役期间,卡图科夫精打细算地使用每一位战士,并吩咐每一辆坦克要有三四个发射点,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让苏军兵力显得很强大。这时苏联著名播音员列维坦也帮了大忙,他念的战报称:"在奥尔洛夫斯克-姆岑斯克方向进行着激烈的坦克交战,双方各出动了1200辆战斗车辆。" 经过8昼夜激战,卡图科夫旅击毁敌人133辆坦克,击落2架飞机,而自己的部队差不多全身而退,顺利完成任务(姆岑斯克坦克战),把德国坦克的冲击力消耗的最低。后来又参加了莫斯科反攻(参见莫斯科战役)。由于勇敢和出色的战斗行动,卡图科夫旅于11月11日在坦克部队中第一个获得了近卫称号。在卡图科夫领导下编写的,并推荐给部队使用的《对敌坦克、炮兵和步兵作战守则》总结了该旅的善战经验。为苏军的大纵深防御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image.png

  1942年任坦克第1军军长,在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方向打退敌军的猛攻。后任机械化第3军军长(即后来的近卫机械化第8军)。1943年1月被任命为在西北方面军的奥斯塔什科夫市地域组建组建的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参加铁木辛哥元帅组织的杰米扬斯克战役,赶跑了德国第2军,消除了这个桥头堡。3月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指挥,准备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作战,后因德国曼斯坦因元帅发动哈尔科夫反击战,南线红军形式不稳,坦克集团军紧急向奥博扬市地域变更部署,4月编入沃罗涅日方面军,稍后属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按照方面军司令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的意图,进行分散防御作战,抗击德军第四坦克集团沿奥博扬方向的强大攻击,他发挥起其擅长伏击的特点,使德国第48坦克军损失惨重,坦克第一集团军仅在7月6日就烧毁、击毁德军坦克、突击炮140辆以上,由于没能突破卡图科夫的第二道防御阵线,赫尔曼·霍特大将的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被迫偏移主攻方向,向助攻的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突击。结果在那里被罗特米斯特洛夫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所击退。虽然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更为人瞩目,但论战果交换比,还是他的部队效率更高。

image.png

  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卡图科夫所属各部队自8月3日至11日战斗推进120公里,8月7日攻占博戈杜霍夫市,并协同方面军其他军团,分割了德军的重兵集团并包围了德军3个师,但在博戈杜霍夫和阿赫特尔卡地域遭到德军坦克第3军500辆坦克的集中反突击。本来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坦克集团军一天之内就损失了90辆坦克,而年轻的瓦图京还命令他继续强攻,多亏罗特米斯特洛夫的坦克第5集团军主动增援并联合抗命转入防御才打退了德军的反扑。集团军在此次战役中的胜利进攻协助了草原方面军解放哈尔科夫市。1943年9月,在苏梅市地域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11月底,驻地转移到布罗瓦雷地区并编入乌克兰第1方面军。自1943年12月底至1944年12月,参加了解放右岸乌克兰的战斗(参见右岸乌克兰战役)。在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中,集团军在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作战,17天内战斗推进300公里,解放100余个居民地,其中包括卡扎京市(12月28日),并协同第18和第38集团军所属各兵团解放了别尔季切夫市(1944.1.5)。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中,所属各兵团和部队在15昼夜内推进了250公里,协同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分割"南方"集团军群,切断了其主力向西乌克兰境内的退路。由于全体人员出色完成战斗任务并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以及坚忍不拔和英勇作战的精神,1944年4月25日改称为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

  在科涅夫指挥的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所属各部队在35天的连续战斗中前进了约400公里,并与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第1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各兵团协同作战,攻占佩列梅什利市和雅罗斯拉夫市(7月27日)。8月,参加了扼守和扩大桑多梅日登陆场的战斗。因指挥部队有方,表现英勇无畏,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4年11月下半月,坦克第一集团军编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表现了高超作战技能、勇敢和大无畏英雄气概。所属部队在18昼夜内战斗推进600余公里,突破了七道防线,从行进间一举强渡了皮利察河、瓦尔塔河和奥得河,解放了几百座波兰城市和村庄。他们一昼夜的平均进攻速度为33公里,最高达75公里。为了对付德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策划的侧翼反攻,2月至3月,集团军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3月8日至23日在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编成内参加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连战皆捷,卡图科夫再次荣获"金星"奖章。

image.png

  1945年4月,百万苏联红军打响了进攻纳粹德国老巢柏林的战役。斯大林乐意成全"胜利元帅"朱可夫成为"柏林征服者"的愿望,特意安排卡图科夫的部队充当主要突击方向上的矛头,负责突破德军在泽劳弗高地的坚强防御,强渡施普雷河,突入柏林。 卡图科夫先是在奥得河畔的久斯特林桥头堡轻松打垮了德国三大王牌之一的德国国防军第502重装甲营。 为了抢时间,朱可夫强令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在没有侦查的情况下在不适合坦克行进的沼泽地带夜间进攻,结果因道路有限和兵力太过密集造成大混乱。被阻两天之久,4月17日,在异常猛烈的炮击之后,卡图科夫收拢坦克部队向泽洛高地中心猛击!这一次势如 破竹的装甲向心突击扫平了大部分德军暗堡,随后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终于攻克泽洛要 塞。4月18日,第二道防御地域也被突破。卡图科夫让坦克强行开到被敌人毁掉枕木的柏林环城铁路上,出其不意地冲进柏林市区。 4月23日和科涅夫的部队在市区东南会合, 4月30日,卡图科夫的队伍率先攻进了德国的国会大厦,卡图科夫亲笔在大厦墙壁上写道:"俄罗斯坦克在柏林。" 为了胜利,他的坦1集付出了死伤5个旅长,22个营长的代价。

image.png

  三个方面军打柏林,中路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是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朱可夫已把自己的白马拾掇好,准备向斯大林报告他的方面军第一个开进德国首都。突然下面报告科涅夫先进了柏林!朱给卡打电话:"把他赶走!应该是我们第一个到国会大厦。"卡图科夫在柏林左右为难,怎么赶?总不能向战士开枪吧。卡对朱说:"您是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也是,你们自己商量吧"朱在电话上怒吼:"母狗的崽子!我把你所有勋章摘了,象毙一条狗一样把你毙了!"卡回答:"元帅同志,您别对我喊,我宣誓为祖国服务,不是为您。我的勋章不是您给的,您也摘不走。"德国投降后,当时装甲兵司令雅科夫·尼古拉耶维奇·费多连科准备晋升三个位坦克兵元帅,第一个是卡,另两个是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 和谢苗·伊里奇·波格丹诺夫,名单给朱过目时朱把卡划掉:"还是等等再说吧。"战时卡先后在16个方面军作战,集团军打过14场战役,朱可夫哪次都离不了卡图科夫;战后就把卡忘了。朱可夫1945.8命令卡去总参军事学院学习,斯大林知道后批评朱:目前国际局势这么紧张,卡走了谁来守卫西部?于是卡继续在东德担任坦一集司令到1948年。后来坦克兵节时给卡发来去克里姆林宫参加纪念会的请柬,42排。卡给第一书记写信说明自己不去的理由:"上将卡图科夫、两次苏联英雄无法与会,因为他不被莫斯科社会所接受。为什么莫斯科的主要保卫者被安排坐在42排?"

image.png

  1959年,原白一近卫骑2军军长、苏联英雄克留科夫中将去世,卡图科娃去看望克的夫人、苏联著名歌唱家鲁斯兰诺娃,碰到已经下台的朱可夫。朱说:卡图科夫是个好人,我离职后只有他没说我坏话。他现在怎么样?卡图科娃说:你这会儿才认识到这点太晚了。你知道你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吗?他在医院里,一直有病。朱说:请转达我的问候,祝他早日恢复健康。 同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赫在飞机上忽然问起卡图科夫的情况,有人讲了卡的遭遇:"他在家里,病了,只有一个肾。"赫从纽约给国防部长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打电话,命令授予卡图科夫坦克兵元帅军衔。当妻子告卡此消息时,卡回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卡图科夫会四种语言,战时就靠一个肾撑着。他的遭遇就因为朱可夫要第一个进柏林。

  战后,先后任集团军司令和苏军驻德军队集群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1951年总参高级进修班毕业。1955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局总监、陆军总部副部长。1963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军事顾问监察员。获列宁勋章4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一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二级库图佐夫勋章、红星勋章和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务"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

image.png

  卡图科夫的第二个妻子叶卡捷琳娜1913.12.31生,苏军卫生兵近卫大士,1930年进莫斯科第一化工厂办公室给厂长当秘书,同时在速记学校学速记和德语,在厂里入团并任厂团委委员,1931年被团中央推荐进联共(布)中央办公厅当秘书兼速记员,1933年调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布加斯化工联合企业当速记员,同年结婚,丈夫列别杰夫是联共(布)中央哈萨克斯坦中央委员会军事处副处长,曾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一起访问英国、法国,1938.2.17被捕,7月处死,1957.4.23平反。叶1938.3.17-1939.8.17被捕,获释后进全苏无线电委员会《最新消息》编辑部当速记员,单位将其坐监狱这段从档案中除去。叶1941.10采访卡图科夫,二人相识,随即入伍,年底结婚(卡前夫人病故)。战时叶体重49公斤,负重28公斤(军大衣、水壶、药箱、钢盔、防毒面具和步枪),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亲自从战场上背下来49名伤员。

  战争打到德国后,苏联政府决定将著名的梅森瓷器厂搬迁到苏联。任务交给叶卡捷琳娜·卡图科娃。德国工人对她说,为什么要把工厂搬走?机器能搬走,但我们的手你们搬不走。你们的工人不掌握制瓷技术。如果能给我们提供300克金箔,我们会还给你们50套上等餐具。于是她向丈夫报告,卡图科夫报告朱可夫,朱报告斯大林。斯大林下令:给他们提供500克金汁,让他们做不是50套,而是100套餐具!目前该厂纪念馆里挂着她的照片并用德文注明:大将夫人卡图科娃拯救了我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的起因

  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中,象同时进行的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一样,在战争中首次将3个坦克集团军同时集中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尽管天气条件复杂,空军第2集团军航空兵仍对方面军的进攻军队进行了不间断的支援,每天出动约400架次,其中15%给坦克兵团运送弹药和油料。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中30个被授予"普罗斯库罗夫",11个被授予"文尼察",16个被授予"切尔诺维策",5个被授予"扬波尔",4个被授予"日梅林卡",2个被授予"乔尔特科夫",1个部队被授予"扎列希基"的荣誉称号。

image.pn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苏军右岸乌克兰战役过程中实施的进攻战役。(德国方面称为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口袋战役)战役目的是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粉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

  至1944年3月初前,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13、第60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为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上将,第18、第38集团军司令为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上将,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上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坦克兵上将,坦克第1集团军-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坦克兵上将,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当面德军是由第4航空队支援的德军坦克第4、第1集团军。第60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向乔尔特科夫实施主要突击。方面军左翼各兵团受领的任务是:第18集团军向赫梅利尼克进攻,第38集团军向南面敌军乌曼集团翼侧进攻。

image.png

  乌克兰第1方面军首长于紧迫期限内在主要突击方向建立了一个强大集团,其编成内集中了坦克和炮兵主力。苏军对敌优势是:有生力量比敌人多0.6倍,火炮和迫击炮多1.1倍,坦克多0.3倍,双方航空兵的兵力相等。

  尽管苏军自1943年夏季以来几乎不间断地进行进攻战斗,已十分疲劳,但由于连战皆捷,其士气和进攻锐气非常高涨。组织良好的党政工作对此起了促进作用。首长、政治机关和党团组织动员全体人员克服恶劣天气和复杂情况带来的一切困难,尽快解放仍被德军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并前出至苏联国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切尔诺维策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中,象同时进行的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一样,在战争中首次将3个坦克集团军同时集中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尽管天气条件复杂,空军第2集团军航空兵仍对方面军的进攻军队进行了不间断的支援,每天出动约400架次,其中15%给坦克兵团运送弹药和油料。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中30个被授予"普罗斯库罗夫",11个被授予"文尼察",16个被授予"切尔诺维策",5个被授予"扬波尔",4个被授予"日梅林卡",2个被授予"乔尔特科夫",1个部队被授予"扎列希基"的荣誉称号。

image.png

  战役进程

  3月4日,在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方面军主要集团发起进攻。第18和第38集团军分别于3月5日和11日转入进攻。进攻第一日,坦克第4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就在第60集团军地带进入交战。3月7-10日,各坦克兵团先遣部队前出到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赫梅利尼茨基)一线,切断了德军整个战略南翼的主要交通线利沃夫-敖德萨铁路。在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之间深深地打进了一个楔子。在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一线,敌人将庞大兵力(9个坦克师、6个步兵师)投入交战,并实施了猛烈反突击,以阻止苏军向南推进,将乌克兰第1方面军兵团击退到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铁路以北,保住"南方"集团军群的交通线。在此情况下,苏军统帅部决定,从3月12日起暂时停止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主要方向的进攻,以便抗击德军反突击,调集兵力,准备实施更强大的突击。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方面军受领的任务是:从行进间强渡德涅斯特河,并在向切尔诺维策(切尔诺夫策)发展突击时,进抵苏联国界。方面军应以右翼(第13集团军)向布罗德、利沃夫方向展开进攻。3月21日,方面军顺利击退敌人反突击后,在主要方向再度发起进攻。此前,方面军继续进攻的左翼第18,第38集团军解放了赫梅利尼克、文尼察、日梅林卡,并将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被击溃的部队逼退到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市,右翼第13集团军则已前出到布罗德市接近地。从15日起,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库罗奇金上将)开始了向科韦利方向的进攻。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要集团加强方面军预备队(其中包括坦克第1集团军),以第60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并肩实施猛烈突击,会同集中该处的3个坦克集团军,在航空兵主力支援下粉碎了德军的抵抗,向南急进。3月23日,坦克第1集团军先遣部队解放了乔尔特科夫,3月24日,该集团军从行进间强渡了德涅斯特河,3月29日又强渡了普鲁特河,并攻占了切尔诺维策。

image.png

  于3月26日攻占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从北面前出至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地域(3月28日该集团军调入预备队进行补充)。德军失去了切尔诺维策,也就丧失了联结其在喀尔巴阡山以北和以南作战的军队间的最后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的联系也被完全切断,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右翼各兵团于3月30日前出至霍京市后,使汉斯·瓦伦丁·胡贝上将指挥的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在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以北地域陷入合围。但由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兵力不足,特别是坦克不足,所以未能建立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和迅速分割歼灭德军集团。且朱可夫对德军突围方向判断错误,他顽固的认为德军会沿大道向南撤向罗马尼亚,所以把重兵放在这一方向上,可是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元帅却严令该集团军沿山路向北突围。方面军首长采取的迟滞德军被围集团前进的措施(将两个步兵军各一部调到德军退路上,航空兵对退却纵队实施突击等)未能达到目的。被合围各师(共23个师,内10个坦克师)付出损失惨重的代价,沿德涅斯特河北岸突向布恰奇市,4月7日,在此与从利沃夫东南地域实施反突击的保罗·豪塞尔的武装党卫军第二军会合。

image.png

  并阻止其进攻,德军统帅部被迫将一些军队从法国(其中有党卫坦克第2军)、德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调至右岸乌克兰,并从匈牙利调来匈牙利第1集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击退德军反突击后,于4月17日遵照大本营命令,在托尔钦以西、布罗德、布恰奇以东、斯坦尼斯拉夫、纳德沃尔纳亚,及沿苏捷、苏罗边界一线转入防御。

  评价

  此战,乌克兰辖1方面军前进约80-350公里,击溃德军坦克第1、第4集团军。德军20个师损失大部分技术兵器。苏军前出到喀尔巴阡山山前地带,切断德军主要横向交通线后,将其战略战线分割成两部分。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了右岸乌克兰大部领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武装党卫军大将——保罗·豪塞尔的生平事迹简介

  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大将--保罗·豪塞尔 SS-Oberstgruppenführer und Generaloberst der Waffen-SS Paul Hausser (1880-1972)保罗·豪塞尔于1880年10月7日出生于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一个正统普鲁士军人家庭。

image.png

  保罗·豪塞尔于1880年10月7日出生于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一个正统普鲁士军人家庭。父亲库尔特·豪塞尔当时是陆军少尉,最后官至帝国陆军少校。豪塞尔幼年时在家乡读完了四年制公立小学(volksschule)和九年制实科中学(realgymnasium)。之后他于1892年进入了普鲁士的军官学校,在柏林的利歇尔费尔德(Lichterfelde)最高军校直属下的柯斯林(Koslin)军校学习直至1899年3月毕业。毕业后他被任命以少尉军衔,被编入西普鲁士第155步兵团服役。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营级和团级的参谋军官。1907年至1909年间,他又在波森(Posen)的战争学院里进行培训。之后他又在帝国海军接受了三年的飞行观测员培训。1912年,豪塞尔被晋升为陆军中尉,进入德军总参谋部担任绘图参谋。1913年10月1日,他被晋升为陆军上尉。第二年的3月,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第109步兵师的作战参谋,同时晋升为陆军少校。

  大战爆发后,豪塞尔担任了第1预备军的作战参谋,第38"毛奇伯爵陆军元帅"团团长和总参谋部参谋官。在战争中他获得过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霍亨索伦普鲁士家族配剑荣誉勋章,巴伐利亚配剑四级军事服役章,一级佩剑萨克森阿尔伯希特骑士十字勋章等多枚奖章。战争结束后,他被转到东部的边防军(Grenzschutz),在格洛高(Glogau)总参谋部里任职。1920年到1922年间,豪塞尔又担任了国防军第5旅的参谋长。从1922年到1923年他担任了第2军直属部队(Wehrkreiskommando)的参谋长。期间他于1922年11月15日被晋升为陆军中校。1923年1月,他被任命为国防军第4步兵团第3营营长。到1925年4月,他又重担任第2军直属部队的总参谋长,直到1927年1月。此时他又被任命为第10步兵团团长,并于同年11月1日被晋升为陆军上校。1930年12月,他成为第4步兵司令(Infanteriefuhrer IV),并于第二年的2月1日晋升为陆军少将。1932年1月31日,他因政治原因以名誉陆军中将从军队中退役。

image.png

  豪塞尔参与1939年波兰战役,他职务是研究德军与武装党卫军协同作战的观察员,1939年10月纳粹党SS-VT部队开始组成,并新组织一摩托化步兵师给豪塞尔统领,不久此师改名为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师,取名"帝国"师,于1940年法国战役中参战并加入巴巴罗萨作战,于1941年时,豪塞尔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时再获得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驻防诺曼底时又获得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在苏联作战时,他负伤多处且瞎一只眼;康复后1943年6月他带领新组建的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团,在"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时,德军濒临崩溃,他毅然违抗希特勒再三清楚"不准撤退"命令,撤出德军免被红军包围消灭。于1943年3月他又夺回哈尔科夫;紧接着库尔斯克战役这场坦克会战,他率领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军,底辖:武装党卫军第3坦克师、武装党卫军第2坦克师参战;该役结束后,一改编组后的新军团交接给他:武装党卫军第1师、第2、第3、第9师、第10共五个装甲师,由他率领驰赴急援诺曼地登陆后的初步战事, 当德军第7军团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病逝,便改予豪塞尔统领,经过法莱兹包围战后,豪塞尔放下他的大军去养伤──因为他再度重伤,被子弹射过口颊;豪塞尔于1944年8月又升官为武装党卫军最高集团领袖,之后带伤复出指挥德国G集团军司令员任期自1945年1月28日至4月3日,之后到德国5月初投降时他担任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司令部军事参谋长。

  豪塞尔于1933年2月参加了右翼组织"钢盔党",担任柏林-勃兰登堡州领袖。之后他又于1934年3月加入了冲锋队预备队,职位为旗队长。很快他又成为了冲锋队第25预备旅领袖。在此期间,他遇见了一位叫保罗·沙尔费的老战友。在此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党卫队的领袖希姆莱。希姆莱希望他能够加盟党卫队来指正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的军事训练中的问题。豪塞尔随即离开了冲锋队,于1934年11月15日加入党卫队(党卫队编号239795) 并被授予了党卫队旗队长的衔位。他随即被任命为党卫军布伦瑞克军校校长,并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化的训练体制。期间他还兼任了党卫军布伦瑞克和巴特特尔茨军校的督察。1936年5月22日,这两个军校合并为一所党卫军总军校(SS Junkerschulen),豪塞尔继续担任督察。同年1月31日到10月1日,他还担任党卫军最高指挥总局(SS Hauptamt)第1处处长。1936年10月1日,他又开始担任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督察直到1940年6月1日。期间,他指挥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归属于"肯普夫"装甲师参加了波兰战役。该装甲师于1939年7月25日成立,包含了一个陆军装甲团,党卫队"德意志"团,党卫队炮兵团,党卫队直属通信分队,党卫队直属侦察分队以及陆军的第511反坦克分队和第505机械化营。参加完波兰战役后,该部队于1939年10月9日被撤消。豪塞尔又受命负责以"日耳曼尼亚"旗队,"德意志"旗队和"元首"旗队作为基础组建起了党卫队特别机动师。该师于同年10月19日正式成形。

image.png

    1940年4月1日,豪塞尔被正式授予了武装党卫军中将(SS地区总指挥/集团领袖)军衔,并指挥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役。1940年12月1日,在党卫队全国领袖的命令下,党卫队特别机动师改名为党卫队"德意志"师。但是到了1941年1月28日,为了避免与"德意志"团混淆,该师又更名为党卫军"帝国"师(SS Division "Reich")。而后"帝国"师参加了入侵苏联的战役。1941年8月8日,豪塞尔因指挥"帝国"师作战有功而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并于10月1日被晋升为党卫队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10月14日,豪塞尔在格杨斯克(Gjatsk)附近作战中被一发坦克炮弹炸伤,他失去了右眼和半个下巴。

  之后他不得不在医院修养直到第二年的5月。"帝国"师则由"德意志团"团长威廉·比特里希(Wihelm Bittrich)接管。

  豪塞尔奉命去组建新的党卫军装甲军。1942年7月9日,这个党卫军第一只军级部队宣告成立,并随后于1943年4月28日正式命名为党卫军第1装甲军。同年6月1日,由于原先的党卫军警卫旗队师扩编为军,豪塞尔麾下的党卫军装甲军又更名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将原先的编号让给了党卫军警卫旗队。在这一期间,豪塞尔还被陆军一级上将赫尔曼·霍特(Hermann Hoth)推荐授予其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6月和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卓越指挥。霍特在申请报告中提到"豪塞尔经常身临部队第一线视察,虽然之前他曾因此受过重伤。无论形势有多么严峻,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奔波于部队之间,将他的果断,勇敢和诙谐幽默感带给他的官兵们。他在对作战计划的部署上有真高深的远见,并且能坚决果断地执行命令。"7月28日,豪塞尔正式被授予了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4年6月28日,保罗·豪塞尔奉命接替自杀的弗里德里希·多尔曼上将成为第7集团军总司令。原本豪塞尔在7月10日应该要被派去担任武装党卫军总司令,但是随着诺曼底战役的形势恶化,该任命被取消了。8月6日,由于前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鲁格元帅自杀身亡,保罗·豪塞尔临时接管这一职务直到新任的瓦尔特·莫德尔元帅赶到。8月20日,豪塞尔在激战正酣的"法莱斯口袋"战役中被弹片炸伤了脸部,当时他正指挥部队试图从在盟军的包围圈上打开缺口。他的职务移交给了约瑟夫·迪特里希。1944年8月1日,保罗·豪塞尔被晋升为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 (SS全国总指挥/ 最高集团领袖),而25天后,他又被希特勒亲自授予了双剑饰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为了表彰他指挥第7集团军在阿弗朗什附近的作战以及努力解救法莱斯包围圈中的德军部队的功绩。

  1945年1月23日,豪塞尔被任命为上莱因河集团军群总司令。5天后,上莱因河集团军群改称G集团军群他又成为了G集团军群司令(注:G集团军群其实是西线德军的影子部队,其所辖部队主要由原驻扎在南部法国的德军二线甚至三线部队组成,所以战斗力较弱)。该集团军群由第1和第19集团军组成。但是4月3日,豪塞尔因为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争吵而被解除职务。随后,他担任西南方司令部(司令为凯塞林)总参谋长直到战争结束。

image.png

  德国战败投降后,豪塞尔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随后他在纽伦堡审判作为证人出庭做证。被释放后,豪塞尔一直居住于路德威希堡。战后,他积极活跃于"党卫军老兵互助会"(H.I.A.G)上,为前武装党卫军人员争取福利。他还撰写了两本书,在书中极力主张武装党卫军是后来北约军队的参照。他在老兵中也深受尊敬,被其他老兵们尊称为"长官"(der Seinior)。保罗·豪塞尔于1972年12月21日在路德威希堡去世。死后,他被赋予了非常隆重的葬礼,数千名前党卫军成员出席了豪塞尔的葬礼,遗体被埋葬在慕尼黑的瓦尔德弗里德霍夫公墓。

  保罗·豪塞尔身材高大,具有典型的旧普鲁士军官的特征:举止端庄而且赋有礼节,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性格古板。由于他善于讽刺别人,因此在国防军内树敌颇多。但是他却对军队体制了如指掌,这是其他的党卫军领导人所没有的。他具有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所应具备的素质,另外在实战上他也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因此他被那些年轻的党卫军军人们极力推崇。如同其他一些党卫军高级军官一样,他也被部下尊称为"老爹"(Papa)。但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是,他是真正的武装党卫军之父。他将正规军事传授给了当时还类似于警察部队的党卫队机动大队,并将其发展成为师。同时他还对党卫队的军事化训练进行了合理性的改革。但是,他当时的督察职务权力还是受到了限制。因为他属于党卫军最高指挥总局的下属机构,只负责管理党卫军的军事训练,而无法影响其政治教育。在战争爆发之前,他还和约瑟夫·迪特里希发生了激烈冲突。当时迪特里希拒绝承认豪塞尔的党卫队督察权力,极力阻止他插手警卫旗队的事务。1938年5月,迪特里希又拒绝向豪塞尔正在组建中的"元首"团提供军官。豪塞尔则以辞职相要挟。之后他们还是达成了和解。豪塞尔将传统的军事观念带入党卫军也惹怒了希姆莱。希特勒采取了折中的政策,因为他还是崇敬豪塞尔的军事领导素质。

  在战后,豪塞尔一直告诉其他人,大多数投身纳粹党的陆军军官士兵都是出于仇恨苛刻的"凡尔塞和约",拥护纳粹党的良好福利政策以及其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他承认自己当时也是出于此观念,因为他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认为豪塞尔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凯塞林空军元帅也对曾担任过自己参谋长的豪塞尔赞赏有加。在1943年中期,豪塞尔向希姆莱建议从国防军中调用一批有经验的参谋军官到党卫军中来补充其损失严重的骨干力量。希姆莱对此强烈反对,但是最终这项建议还是得到了许可。豪塞尔在战斗中负重伤后所表现出来坚强的体质和精神也给人以深刻印象。他早在1912年 11月9日与伊丽莎白·杰拉德(Elisabeth Gerard)结婚,婚后生有一个女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战,乌克兰辖1方面军前进约80-350公里,击溃德军坦克第1、第4集团军。德军20个师损失大部分技术兵器。苏军前出到喀尔巴阡山山前地带,切断德军主要横向交通线后,将其战略战线分割成两部分。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了右岸乌克兰大部领土。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