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郎八虎

"

  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将的七郎八虎。其中有2代都是兄弟八人:老七郎八虎---有杨继业、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称为老八虎。

  (后来杨继业也有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被称为“七郎八虎”。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义子)。

七郎八虎

七郎八虎——北宋初年武将世家的杨家将

杨家将听说有七郎八虎 七郎知道八虎是什么?

  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子,所以就被称为“七郎八虎”。可不是指有八个人哦,而是第八个人。

  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

1.jpg

网络配图

  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有着七郎八虎之称的杨家将他们到底有多厉害

  读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期间金军扰境,国家动荡不安,但在这个时候,却不乏爱国志士,我们熟悉的有抗金名将岳飞、孟拱、韩世忠等,但是还有一个武将世家,他们举家上下都是抗战名将,那就是有七郎八虎之称的杨家将。今天小编就想带领大家,推开历史的大门,领略杨家将士们的豪情,来看看传说中的八虎究竟有多牛!

  老八,杨延顺。追溯历史可以知道,杨延顺并非杨继业和佘老太君亲生,而是杨令公的老朋友王锦的遗腹子,原名王顺,遂被收为义子后改名为杨延顺。虽不是亲生,却有杨家风范,上阵杀敌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就被就被封为殿前虎旗飞猛将军指挥官。

  老七,杨延嗣。七郎不同于其他六位哥哥,他刁钻机灵,热情好动,因救驾被封为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史。武艺虽没有其他几位哥哥出众,但是他善于研究易容术,为解救他四哥误杀了潘仁美之子潘豹,最后被潘仁美抓住乱箭射死,场面极其残忍。

  老六,杨延昭。他是杨继业最喜爱的儿子,因为从小精通武学,所以得到杨令公的重视,从小便随父亲征战沙场,在三年北伐战争中他担任将领,一举拿下朔州。在多次抵抗辽军的战争中,他政绩卓越,百姓们都非常拥护他,连宋真宗也对他大加夸赞。他的儿子杨宗保更是继承了父亲的骁勇善战,其聪明和才能与其父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image.png

  老五,杨延德。历史记载中,五郎武功在其他弟兄之上,但天生慈悲不喜欢打打杀杀,曾担宣威大将军,殿前司马等职位,但终究因为智不在此,最终决定到五台山剃发出家,后人们了解到的杨五郎也多是虚构想象出来的。

image.png

  老四,杨延辉。他是杨继业的第四子,武艺高强,深受老七的崇拜,屡立战功,但在一次战役中被俘,改名换姓之后得以生存,在多年后回家探母过程中协助宋朝攻下辽军,才于家人团聚。英雄薄命,杨家八子中都英年早逝,只有杨四郎活的时间最长。

  老三,杨延光。他是杨继业的第三子,为人鲁莽,但十分正直,喜欢打抱不平。后经常随母出征,战绩卓越,在金沙滩战役中为保护大哥最终被乱马践踏而死。

image.png

  老二,杨延定。是杨继业的二子,忠厚善良,有大将风范,为救其兄也最终死于乱马之下。

image.png

  老大,杨延平。是杨继业的长子,身为老大,不但替父分忧,也担起照顾兄弟们的责任,作为北宋殿前大将,叱咤战场,所向披靡,其妻子也擅长兵法,夫妻二人身担重任,互相配合,被后人传位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金沙滩之战中 出征的七郎八虎中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北宋建国初年,和北方的契丹辽国战事频繁,北宋想要夺回幽云十六州,而辽国也想要多劫掠更多的财富和奴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由战争而诞生的将门世家也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对西夏的折家将和对辽的杨家将

image.png

  折家将还好,但是杨家将就是忠烈的代名词了;杨家崛起于杨继业,杨继业在北汉时期国人号为"无敌";降宋后,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尤其是雁门关大破辽军一战,让杨继业成为当时“战神”的代名词。

  如果仅仅是一个杨继业神勇无敌也就罢了,关键他的儿子女儿没一个简单角色,这就是一头虎王带着一群虎崽子纵横在山野之间;但也因为杨家将实在战功太盛,不仅诸朝文武妒忌,甚至连皇帝都不由忌惮,这也导致杨家将的悲剧,这场悲剧就是金沙滩一役。

image.png

  金沙滩一役埋葬了杨家一门男将,才有了后来的杨门女将故事,由佘老太君领衔,带着杨家的媳妇们和女儿们,出镇北方边疆,杀得辽国胆战心惊,也仅为都是女将,所以也没让皇帝忌惮,这是后话了,现在来说说金沙滩一役。

  北宋初年,辽宋对垒,宋太宗赵光义五台山进香还愿,北国天庆辽王定下毒计,在幽州摆下鸿门宴,邀宋王爷赴“双龙会”,欲灭宋室君臣;不想被金刀杨继业识破,令杨大郎假扮宋王,携七郎八虎杨家儿郎一同赴会。

image.png

  在金沙滩中对峙,但被天庆王看破,便号令开战。杨业分三路迎战,左路为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领,中路由自己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延辉、五郎延德率领。

  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都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杨业与耶律奚交锋时中了埋伏,耶律奚守着斜谷口,箭矢之下不能出斜谷口。

  此时,六郎延昭认为辽兵剧增不能挡,便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杨业且战且退到午时,最后退到两狼山,手下只剩百余人。杨令公此时盼兵不到,望子不归。辽兵再次进攻,最后全军覆没

  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杨延定见兄落马,急忙来救,无奈辽兵一批批涌上来,延定血战不得脱身,力尽被杀。三郎杨延辉被钩镰枪勾于马下,辽国骑兵一拥而上,踏成肉泥。

  右路的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时,想起了智聪禅师曾经的交代,打开盒子,发现是剃刀一把,度牒半纸,明白其义,于是剃度出家了。

  死的最惨的莫过于杨七郎杨延嗣;杨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

image.png

  金沙滩一战时,七郎杨延嗣千军万马中冲出重围,至雁门关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不料通辽国的汉奸潘仁美仍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汉族英雄杨延嗣绑在柱子上用乱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

  唯有杨六郎杨延昭杀出重围,独自返国。出战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语。回朝廷后状告潘仁美,但却因为皇帝爱妃是潘仁美的女儿缘故,没有状告成功。

  最后请寇准来帮忙,寇准便利用鬼神之说,哄出潘仁美说出真相。最后因皇后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没有被斩首,却让潘仁美充军发配。杨六郎不服结果,在寇准的帮助下,最后在黑松林将潘仁美斩杀,为父兄弟报仇。

  被俘的杨四郎后来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杨五郎就安安心心当和尚了,将杨家武艺传给了杨家子弟,并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

image.png

  实在是太惨了,真的,就是南宋的岳飞,和杨家将比起惨烈来,还略有不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七郎八虎中四郎五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来只民间广为流传,杨家人人都是忠烈之人,四代人多年戍守北宋的边关,和辽国对抗,保卫了北宋多年的安定。但在金沙滩一站之后,杨家的二郎们非常的惨烈,老令公杨继业被逼死在苏武庙,大儿子和二儿子为了保护皇上和八千岁,喝了毒酒身亡,三郎在乱战中被辽军踩成了碎泥,四郎五郎没了音讯,七郎还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而且死的最为惨烈。最后只剩下六郎怀着无限的悲痛回到了都城中,今天小编就来讲讲没了音讯的四郎五郎最后又落得什么样的结果。

image.png

  话说四郎当时是扮做御前侍卫保护自己的大哥二哥,可是当时金沙滩上敌人像潮水一般杀进来,任杨四郎本事再大也是被打伤,最后背俘虏到了辽国。后来杨四郎被辽国的铁镜公主看中了,做了驸马爷,也算是保全了性命,过上了平静的日子。一晃多年过去,杨四郎和公主也生了孩子,两人过得非常的快乐,但是这年辽国和宋国的开展大乱了平静的日子。当时宋国派出的守将是六郎,辅助和后去是老母亲佘老太君,这件事被四郎杨延辉知道了,强忍着刀绞般的心痛他决定铤而走险,去见一见日思夜想的母亲和弟弟。但是他只是个驸马爷,碰不到辽国的军事核心,而没有令箭他根本无法出关,无奈之下只能向妻子全盘托出,铁镜公主答应帮他从太后那里偷出令箭,最后他顺利到了宋营。

  一身辽国打扮的他被当做奸细抓了起来,送到了元帅杨延昭的面前,一见面两人都没有认出来,当时营帐很昏暗,而且十几年两人变化太大,可是一开口,两人都认出来这就是自己的兄弟,强忍着泪水四郎对六郎说“六弟,我是四哥啊,我活了下来”,杨延昭赶忙把哥哥带到了母亲的面前,相认的三人跪在地上抱在一起,场面极其感人。四郎向兄弟和母亲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说罢母亲就让他赶快回去,母亲也不愿和十多年没见的儿子分别,可是杨家儿郎都是知恩图报的人,辽国的人虽然和宋国有战争,但是这是国家级别的,在私人上辽国人救活了儿子,把公主也嫁给了他,这么多年也照顾的很好,对杨家来说也延续了血脉,这都是大恩大德,所以不能欠缺辽国。之后杨延辉也在不舍中和弟弟与母亲分别,从此在辽国度过了一生,再也没有回到宋国。

  而转到五郎这边,五郎在金沙滩一战中是负责保护皇帝宋太祖赵光义,在杀出重围后,他背着赵光义跑了几十里地,终于让皇上脱险了,可是他自己落到了一片密林中,林子外有不少追击的辽兵。到了密林中他想起了一件事情,当年皇上来五台山烧香的时候自己杨家几兄弟负责护送和护卫,当时在五台山结识了一个高僧睿见,睿见和五郎非常的投缘,说他有修佛的机缘,只是还差一步,以后要经历大灾大难,舍弃了人世间的烦恼之后才能够潜心修佛,睿见还送了他一个包袱,让他在以后有危难的时候打开,睿见当时就预测到了五郎会遇到一场大灾难。当时五郎并没有当回事,但是他很敬重这个高僧,所以包袱一直带在身上。

image.png

  在金沙滩一战的时候包袱也一直被他背在身后,静下神来的他突然想到了包袱的事情,于是准备把后背的包袱拿出来看看是什么东西能够帮助自己脱困。他捏了捏包袱,发现里面软软的,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件黑色的袈裟还有一个和尚的帽子,而且他穿上非常的合适,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睿见高僧是让自己遇到危机的时候假扮成和尚逃跑,而且穿上衣服之后他发现非常的合适,顿时被睿见和尚很是震撼。

image.png

  换上衣服之后,五郎杨延德从密林的另一边出去了,虽然也碰到了一些辽兵,但是这些辽兵只是盘问了一番,并没有在意这个和尚,后来五郎到了曾经的太平兴国寺,重新找到了睿见和尚,在睿见的劝说下他决定出家做和尚。后来这里还被叫做五郎庙,就是纪念来这里出家的杨五郎。

image.png

  杨五郎出家之后在这里安心做和尚,不再过问尘世间的事情,很多人都收到了他的普渡,而且他还在做和尚的期间研究中药,后来还救了不少人,引来了很多人来这里祭拜。也算是得到了善终。杨家的忠烈儿郎最后也只有四郎成为异邦驸马,五郎出家做和尚得到了善终,再次回顾杨家的传奇,我们还是对那无比热诚的报国之下所震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七郎八虎中最终得到善终的人 杨四郎杨延辉

  要说史上最忠烈的家族,那应该是宋朝的杨家人了,杨家人一门都是忠烈,几代名将从老将老令公杨继业到七郎八虎好儿郎,还有孙子杨宗保都是能上阵的大英雄,而且在男丁都殉国之后,杨家的女人们又扛起了护国守家的大旗,继续为了宋朝的江山奋斗。可是要说杨家是史上最悲壮的家族也不为过,男丁数十人都遭到了当朝国丈潘仁美的陷害,几乎都惨死在战场上,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七郎八虎中最终得到善终的杨四郎杨延辉

  在金沙滩一战之中,杨家子弟兵陷入了血战之中,老令公被围到苏武庙中最后屈辱碰死在石碑上,其他儿子也是死的死散的散。当时宋朝被辽国打败,只得无奈和辽国人议和,可是辽国人在议和上也动了歪心思,打算在这个时候的时候把宋朝的一种重要人员全部拿下。

  当时宋朝其实在这上面也有提防,所以就让杨家将来保护前去议和的一行人,而且还让杨家的大郎假扮成宋徽宗,让杨二郎假扮成八千岁赵德芳。可是没想到在酒席上辽国贼人就翻脸了,给宋国的众人喝的是毒酒,结果假扮皇上的大郎喝完酒就立刻毒发身亡,而杨二郎在弥留之际反手把袖箭射的了辽国皇帝的身上,也算是换掉了辽国皇帝,可是杀的这个是不是真的皇帝也是不清楚。而杨三郎在乱战之中被乱马和辽军踏成了肉泥,四郎受伤生死不知,而五郎后来一怒成为了和尚,七郎在求援军的时候被仇人潘仁美玩乱箭穿心,只有六郎最后满身是伤的逃了回去。七郎八虎各个都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可是最后却落得了这样的结局,但是英雄们的意志总是有传承的,而杨家的儿郎们也有留下的伏笔,四郎和五郎没有当场死亡,这或许就是杨家血脉的继承。

image.png

  话说四郎当时假扮的是御前侍卫,在杀出重围的时候,杀了一轮又一轮的辽军,可是辽军还是像潮水一样不断的涌进来,四郎能耐再大也架不住,最后还是受伤被辽军抓起来,后来四郎偶然被辽国的公主看中了,后来两人走到了一起,日子也过得很平静。

image.png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杨四郎娶了辽国的铁镜公主,两人也生了孩子,一转眼过去了十五年,可是再这年辽国和宋国再一次爆发了战争,而这次杨四郎杨延辉打听到宋军拍出来的守军大将竟然是自己的弟弟杨六郎杨延昭,已经十几年没有没见到亲人的他顿时心如刀绞,他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见一见自己的亲人,或许错过了这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和亲人重聚的可能了。

  但是杨延辉在辽国触碰不到军事的核心,想要出关是不可能的,万般无奈之下四郎向自己的妻子说出了自己是宋国人的身份,而且就是大英雄杨四郎,自己想要把握这次机会间亲人一面,见过之后就会回来,妻子对他对亲人的思念非常感动,于是帮助他铤而走险,从萧太后那里偷来出关的令箭。

  经历了百般难关之后,杨四郎被当做是辽国的奸细被送到了自己弟弟,也就是宋军的大元帅杨延昭的营帐中,起初杨延昭没有认出来自己的哥哥,但是通过后来的问话他一下定在那里,本来应该听到的是满口的辽语,可是他口中说出来的全是自己家乡的方言,而且这声音就是自己的哥哥,四郎一下子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带着哭腔的喊了出来“六弟,我是你四哥啊,我还活着,我好想你们!”,两兄弟一下子眼泪像泉水一样喷涌了出来,杨延昭马上把四哥带到了后面营帐里,原来这次打仗的运粮官是自己的老娘佘老太君,宋朝中值得一用的人太少了,连自己的老娘都亲自出来押粮。

image.png

  老太君见到十几年没有音讯的儿子,她这样坚强的母亲也是抑制不住情感的迸发,母子三人抱在一起痛哭,三人都是号啕大哭,在缓过来情绪,定了定神之后,四郎向弟弟和母亲讲述了自己这些年在辽国的日子,让两人不要为自己担心,知道儿子已经在辽国娶了公主,而且公主为了帮他出来竟然涉险帮他偷令箭,老太君让他赶紧回去,虽然自己非常舍不得儿子,可是杨家人对有恩情的人不能不报,辽国人救活子自己的儿子,延续了杨家的血脉,这是恩情,辽国公主愿意嫁给他这也是恩情,辽国给儿子的恩情如此的大,自己不能自私的带走儿子。而且自己的儿子答应了要回去,就不能反悔。如果这时候母亲只要有任何想要把他留下来的念头,他一定会留在母亲身边,四郎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可是佘老太君不愧是女人中的翘楚,她把大义和恩情放到了自己情感前面,四郎在见过母亲和弟弟之后就驾马回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回去的念头,和铁镜公主度过了一生。

  杨家的忠义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千百年来喜爱杨家将的百姓,对于小编来说,杨家能够留下这支最后的血脉也是一件幸事,而杨家的忠义之魂也在我们中国人的千年中不断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历史上真相的杨家将七郎八虎是什么样的 史藉上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真相

  历史上真相的杨家将~七郎八虎

  关于史籍中真实的杨家将是这样的:根据《宋史》列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父杨信,为五代后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即为杨无敌。

  根据山西代县杨家庙杨氏家谱所载,杨业家本是山西望族,其先是东汉太尉杨震,杨震是关西孔子,有四知辞金的美谈,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一著名典故的创始人。杨家将是杨震的第五子杨奉的后裔,与大隋王朝楚国公杨素同支派。

  《杨家将演义》中描写杨业有七个儿子,号为七郎八虎,演义中通用的名字从杨大郎到杨七郎,即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宋史》中描写杨业的确也是生了七个儿子,即供奉官杨延朗(就是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杨延浦、杨延训并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并为殿直。长子杨延玉与父共没于陈家谷口之战。其中杨延昭为几郎,史书并未详载,只是辽国人(一会称契丹一会称辽国)目为杨六郎,见宋史载:“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image.png

  杨延昭和杨文广在正史上是父子关系,史书载六郎有三子为官,杨文广字仲容,因功授殿直。演义中编出个杨宗保一代来,把杨文广列为杨宗保之子,当然演义是演义的。杨家将从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到第五任帝宋英宗赵曙的一百年间,杨家父子祖孙三代保家卫国,拱卫皇室。关于杨文广之后的那些稗官野史、评书演义所编的天花乱坠的,只是评书演义戏文,我们看看热闹而已,千万不能当正史看,自杨文广之下一代起,杨家将后裔虽然世代为文官武官(各房支长子袭爵,其他子孙视才能用之,但杨家将的后裔好多呀,不能都封官的),但史书鲜有记载,地方志都有记载。

  杨家父子祖孙三代抗辽保国,除杨延玉随父杨业没于陈家谷口之战,杨延昭镇守幽州外,其余在有宋一代世袭为文武官员,只是没有再象祖辈那样英明神武了,何况宋朝太祖有(赵匡胤)训,武将掌权不能超过两代,因为太祖怕“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

image.png

  所以有宋一代先后有杨家将、呼延家将、高家将、郑家将、狄家将、石守信家族、曹家将、岳家将......大家轮番上阵保家园,免得黄袍加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七郎八虎的八郎分别是谁 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将的七郎八虎简介

  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将的七郎八虎。其中有2代都是兄弟八人:老七郎八虎---有杨继业、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称为老八虎。

  (后来杨继业也有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被称为“七郎八虎”。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义子)。

  名字争议

  第三代杨家将

  《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杨春,六郎杨景,七郎杨希。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杨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从前述中可知,大郎杨渊平,流传几百年,最后才改渊平为延平。二郎杨延定,是由《北宋志传》延用而来。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其有关。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后,四郎杨延辉已经定型。五郎杨延德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一直未变。六郎杨景字延昭,从元人杂剧一直流传到今天。七郎杨延嗣从明人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此外,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作春花)和九妹杨瑛。

  八郎分别是

  大郎

  杨泰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氏解语,次妻周氏云镜;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二郎

  杨永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耿金花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邹兰秀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三郎

  杨勋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氏月娥;董月娥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四郎

  杨贵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孟金榜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平素里大郎延平和二弟、三弟、四弟这哥儿四个都是在边关代州尽忠职守。

  五郎

  杨春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氏赛英;马赛英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

  六郎

  杨景字延昭,使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氏熙春;柴熙春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七郎

  杨希字延嗣,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呼延赤金为原北汉降将楼烦关白袍令公呼延平之女。

  八郎

  杨顺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氏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将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蔡绣英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杨家父子祖孙三代抗辽保国,除杨延玉随父杨业没于陈家谷口之战,杨延昭镇守幽州外,其余在有宋一代世袭为文武官员,只是没有再象祖辈那样英明神武了,何况宋朝太祖有(赵匡胤)训,武将掌权不能超过两代,因为太祖怕“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