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权倾朝野终落凄凉结局
2025-05-28 15:53:58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穆彰阿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影响深远的人物。他虽无宰相之名,却行宰相之实,长期把持朝政,其结局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性。

一、仕途巅峰:权倾朝野的宠臣

穆彰阿出身官宦世家,凭借自身的机敏和钻营,在科举道路上顺遂前行,一路平步青云。从最初的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他便展现出非凡的政治野心和权术手段。他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迎合上意,在嘉庆道光两朝,逐渐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在道光年间,穆彰阿身兼多职,如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成为了清朝政治权力核心的重要人物,权势滔天。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在官员的选拔任用方面,他任人唯亲,只提拔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唯命是从的官员,而对于那些正直敢言、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官员,则极力打压排挤。

二、恶行累累:误国误民的佞臣

穆彰阿的种种恶行,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政治上,他破坏了清朝的官僚体系,使得官场腐败丛生,政治黑暗,政府的公信力急剧下降。例如,民族英雄林则徐因坚决主张禁烟,触犯了穆彰阿等保守势力的利益。穆彰阿便在道光皇帝面前屡进谗言,诋毁林则徐,最终导致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充军伊犁。许多有志之士因不满穆彰阿的专权,纷纷遭到他的迫害,使得朝堂之上正直之声渐微,谄媚之风盛行。

在经济上,穆彰阿的贪腐行为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经济发展受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他公然卖官鬻爵,将官职明码标价,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相应的官职。这使得许多无能之辈充斥官场,真正有才能的人却报国无门。这些通过贿赂上位的官员,上任后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填补买官的亏空,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此外,在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中,穆彰阿也大肆贪污受贿。他与承包商勾结,虚报工程款项,从中谋取巨额私利。这些行为不仅导致国家财政亏空,也使得许多民生工程质量堪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对外政策上,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期间,他支持琦善与英军妥协求和,又支持耆英与英、美、法签订不平等条约,是投降派首领。这些行为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三、倒台被革:失势后的凄凉

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底,道光帝驾崩后不久,咸丰帝便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的罪名痛批穆彰阿,并革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叙用。穆彰阿被革职后,门生故吏、心腹党羽全都跟他划清界限,使其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自从被罢职后,穆彰阿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健康情况大不如昔。不过,在咸丰三年(1853年),穆彰阿通过向朝廷捐纳钱物以补充军饷,由此获赐五品顶戴,多少挽回些许颜面。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失势后的凄凉处境。

四、病死家中:一代奸臣的终局

在获赐五品顶戴3年后,即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死在家中,享年75岁。关于他的死,有一种说法较为奇特。《清稗类钞》记载,穆彰阿在死前三日,遍邀请亲友门生故吏,请柬上写道:“定于某日某时辞世,届时望屈临一别。”约定的日子到了,同朝为官的同僚、好友、门生上百人如约而至,穆彰阿设数十席款待。宴席吃了一半,穆彰阿回头看日影,说:“是时候矣,请诸君稍等,待我沐浴更衣,再做诀别也。”只见穆彰阿回到后室良久,身穿朝服蟒袍而出,众人见大学士这般打扮,无不惊讶。穆彰阿微笑地走到前堂,盘腿坐在炕上,面南而坐,拱手对大家说:“少陪,少陪”,说完闭目不语,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只见他脖子弯曲、头下垂了五、六寸,众人一看,已经悄然而逝。

穆彰阿从权倾朝野的宠臣,到恶行累累的佞臣,再到倒台被革后的凄凉,最终病死家中,其一生充满了起伏与争议。他的结局,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为清朝的历史增添了一段复杂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剧孟非孟尝:西汉游侠与战国公子的时空错位

  在汉唐史籍的斑驳字迹中,"剧孟"与"孟尝君"常因姓氏相近、事迹显赫而被后世混淆。然而,这两个活跃于不同时空的历史人物,恰似两颗交相辉映却永不相遇的星辰——前者是西汉洛阳城头振臂一呼的游侠领袖,后者是战国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