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把清朝与汉朝对调,那是不是就不会有关锁国之说?

  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如果把清朝汉朝对调,中国早就天下第一了。当然,乾隆就不会天天上电视,那些编导们也就不会成天为他歌功颂德,电视里也更不会到处都是满目疮痍的辫子了。时间会刮去一切人身上被人为加上去的虚无的光环,对调之后的乾隆甚至整个清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人们会将它们忘得一干二净,不会留下任何值得记忆的痕迹。相反,霍去病卫青这些大英雄会时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会更加光鲜,更具感召力,更让我们砥砺前行,充满英雄的豪气与骨气。

  如果将清朝与汉朝对调,一定不会有禁书、毁书以及文字狱、不剃头就砍脑袋之说了,乾隆唱的那一出禁书修书以及整个清朝玩的剃发令、文字狱就根本不会有市场,更不会有被查禁烧毁的图书达三千种之多,和江阴十日、嘉定三屠等等,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剧了。当然,满朝文武一口一个奴才的事情也就根本存在了。虽然,司马迁写好《史记》兴冲冲地拿到汉武帝那里,《今上本纪》被汉武帝“怒而削之”(今天我们看到的《孝武本纪》,即写汉武帝的那段非司马迁的原著,而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但汉武的意思很明显:“我的那一段司马同学你就别写了,你没高度看不清楚,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于是,《史记》被活生生地流传了下来,哪来清朝皇帝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的事情,最终连删改涂抹一起把历史弄了个面目全非,进而绞尽脑汁志在文化和思想领域奴役人民了。

1519465579583221.png

  如果将清朝与汉朝对调与汉朝对调肯定不会有关锁国之说,也就不会有乾隆接见英国使团乔治·马戛尔尼等人时,闹出的那个中国人比外国人少两块骨头的笑话了。汉朝人一定不会像清朝人那样与马戛尔尼谈判见了皇帝怎么下跪,更不会给他们进行马术表演了。汉朝人一定会收下英国使团带来的众多礼品,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英国人介绍给中国的最新发明,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等。汉朝人也一定会在感到惊奇而高兴的同时,派张骞或者别的人去英国走一趟,随后造出自己的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等,很快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也就不会有后来中国人对付不了洋枪洋炮的说法,更无从谈起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点,不用怀疑的,汉武帝为一匹马征服一个中亚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所以,把清朝与汉朝对调太重要了。对调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清朝那些被我们某些电视剧成天歌颂的光鲜人物,其实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会让时间的尘埃埋在地下无人知道。但是,汉朝就不一样了,就是不对调,一系列的大英雄、大人物依然鲜活在我们的历史里,一个汉武帝就足以把清朝所有的皇帝踩在脚下了,一个小小的少年霍去病就会让清朝所有的名将无地自容,甚至爬在墓坑里不敢出门了。所以,历史不能对调,对调之后人们就会发现,清朝早被匈奴人给灭了,我们现在可能都是匈奴族了。众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对调之后,人们也会发现,清朝的皇帝们身上全是部落首领的习气,干不成事成干不了大事,而这种习气要比让很多中国人深恶痛绝的农民意识还要恶劣千倍、万倍。事例实在是太多,我在这里抛个砖头,剩下的让网友们来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